摘要:初秋的河东大地,青山逶迤,绿水迢迢。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盐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通过水系综合治理、山体保护修复、提升城市山水风貌等举措,加快构建山水城“生命共同体”,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市民享受高品质生活。
初秋的河东大地,青山逶迤,绿水迢迢。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盐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通过水系综合治理、山体保护修复、提升城市山水风貌等举措,加快构建山水城“生命共同体”,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市民享受高品质生活。
在中条山前沿,凤凰谷西口至西姚村段,曾经因私挖滥采而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如今已披上绿装。由山西省第八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承建的生态修复项目投资2000万余元,治理面积近5.4万平方米,种植了白皮松、刺槐、山桃等乔木和紫穗槐、连翘等灌木。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将陡立破损面处理成缓坡,修筑截排水系统,实现绿网全覆盖。
运城市盐湖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黄剑栋介绍,2023年以来,我市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对南山新境市民广场南侧3处山体以及凤凰谷西口至西窑村裸露破损山体进行修复,共恢复绿化植被13.5万平方米。其中,最早实施的小李村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采用客土喷播技术,种植多种乔灌木,使昔日“视觉疮疤”焕发新生。
大“创伤”人为干预,小“创伤”加快自愈。目前,中条山沿盐湖东郭镇至解州镇段93处山体裸露可视面中,已有60余处得到修复。今年还将投资6100万元,对解州镇社东村高速路口南侧12万平方米裸露山体进行修复。此外,自2018年开始实施的盐湖十里北坡绿化工程,已构建起一条长约7公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色廊道。
在解放南路延长线以西的盐湖33号堤埝,曾经杂草丛生的江道从底部到开口处被齐齐拓宽,布满绿植的边坡生机盎然。
运城水务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盐湖项目技术负责人程凯表示,二期项目总投资4.95亿元,将对130公里堤埝进行除险加固,完成16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建设32公里环湖绿道。
运城因盐而建、因盐而兴。近年来,立足做好“退盐还湖”后半篇文章,我市依据《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2021—2035年)》,持续开展净湖行动。截至目前,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共完成堤埝整治97.95公里、草皮护坡10万平方米,盐湖核心区范围内堤埝已实现“能修尽修”,环湖绿道渐成循环之势。为保障盐湖水质,我市还在盐湖东侧的鸭子池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与周边水系相连接,形成“十湖共治”的工作格局。如今,盐湖22号堤埝处芦苇和盐生植物丛生,成群的各种水鸟在此栖息,构成美丽的生态画卷。
清晨的中条山薄雾蒙蒙,山脚下的南山新境市民广场绿荫遍野,游人如织。我市立足“公园城市”理念,通过有机串联多样化湿地环境,构建起盐湖南北岸两条生态廊道,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随着生态改善,大天鹅、火烈鸟常态化栖息越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首次“打卡”,运城成为候鸟越冬新乐园。运城盐湖景区、河东成语典故园开门迎客,“小众旅游”和“古建打卡”的新标签吸引众多游客。
在盐湖北岸的滨湖大道,原运城盐化元明粉分公司所在地正被改造为“河东记忆”文化地标。这是我市打造10公里“盐梦长廊”的重要节点。今年3月以来,市委、市政府亲自谋划部署,在盐湖南岸,统筹运城盐湖·活力山谷度假区、南山生态体育公园、中条山文化博览园、温德姆酒店等,打造中条外滩康养度假区域;在盐湖中部,依托“五步产盐法”体验区、天空之镜、运城盐湖景区等,打造盐湖生态观光区域;在盐湖北部,则以盐梦长廊(东段)为核心,打造河东记忆、晋南农庄、城市阳台、创意空间四大主题区域。
目前,环湖大道向全线贯通快速推进,池神庙社区等城中村改造加快实施,“五步产盐法”非遗工艺将获新生。运城正立足山水城融合发展理念,打造宜居与宜业宜游相得益彰的“产城人”融合样板。
来源:运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