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当极端气候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6:55 2

摘要:在人为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气候极端事件愈发频繁。然而,这如何导致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极端事件(unprecedented lifetime exposure)累积暴露情况尚不明确。在此,我们利用气候模型、影响模型和人口统计数据,预测在当前与全球升温 2

摘要

在人为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气候极端事件愈发频繁。然而,这如何导致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极端事件(unprecedented lifetime exposure)累积暴露情况尚不明确。在此,我们利用气候模型、影响模型和人口统计数据,预测在当前与全球升温 2.7°C(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的路径相一致的减缓政策下,到 2020 年,一生中遭遇极端气候事件累积暴露量的人口比例,将超过工业化前水平的 99.99 %。我们预测,在 1960 年至 2020 年期间,面临前所未有的极端气候事件累积暴露的人口比例至少会翻一番。在升温 1.5°C 的路径下,2020 年出生的人群中,52%的人一生中将遭遇前所未有的热浪暴露。如果到 2100 年全球升温达到 3.5°C,热浪暴露比例将上升至 92%、农作物歉收上升至 29%、河流洪水则上升至 14%。在社会经济脆弱性较高的群体中,遭遇前所未有的热浪暴露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必须持续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

论文题目:Global emergence of unprecedented lifetime exposure to climate extremes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907-1

发表时间:2025年5月7日

论文来源:Nature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浪、干旱、野火等极端事件频发早已不是新闻。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前出生的孩子或将在一生中经历远超工业化前时代“万年一遇”的极端气候累积暴露。2025年Nature 的最新研究通过气候模型、人口数据与灾害模型的交叉验证,首次量化了不同世代人群在其生命周期内面临的“极端气候阈值突破”风险。

研究团队以比利时布鲁塞尔(0.5°×0.5°网格)为样本,模拟了1960-2020年三个出生队列在不同升温路径下的热浪暴露轨迹。在工业化前气候中,人类一生遭遇超过6次热浪的概率仅为0.01%(即99.99%分位数阈值)。令人惊讶的发现是:2020年出生的婴儿若经历3.5°C升温路径,其一生将遭遇26次热浪,这一数字是前工业时代阈值的4倍(图 1红线)。

当研究者将这一分析方法扩展至全球,发现在3.5°C升温路径(即2100年的温度对比工业化前升高3.5°C)下,92%的2020年出生人口将跨越前所未有的暴露(unprecedented lifetime exposure, ULE)阈值,而在1.5°C路径下这一比例为52%(图2a)。热带地区首当其冲,1.5°C时已有104个国家半数人口面临ULE,而当升温达3.5°C,全球167个国家中超过90%新生儿将终生与极端热浪为伴。

图 1.自出生以来的累计热浪暴露量(比利时布鲁塞尔)。

图 2. 越来越多的出生人口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终生热浪暴露。

研究将分析拓展至六大气候灾害:热浪、农作物歉收(crop failures)、河流洪水(river floods)、干旱、野火(wildfires)、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模型结果显示,在3.5°C路径下,2020年出生队列中有29%面临农作物歉收的ULE,14%遭遇洪水威胁(图3)。即便在相对乐观的1.5°C路径下,热带气旋影响区域的ULE概率仍达11%。值得注意的是,灾害暴露存在显著地理差异: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等“粮仓”地区面临农作物风险的集中爆发,而热带气旋威胁则呈现带状分布特征。

图 3. 不同年龄队列遭遇各类灾害的风险,年轻一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极端气候,气候变暖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引入全球相对剥夺指数(GRDI,一种衡量社会中个体或群体因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的指标)与人均GDP数据,揭示气候风险分配的社会经济梯度。

结果显示,在2.7°C(现行政策路径)下,2020年出生队列中,高剥夺群体(前20% GRDI)的ULE热浪暴露概率达95%,而低剥夺群体仅为78%(图4b),这种差异源于弱势群体在空调使用、灾害预警系统获取等方面的结构性劣势。更具警示意义的是,低升温路径对高收入群体的保护效应更显著——在1.5°C路径下,高GDP群体的ULE风险降低幅度比低收入群体高15个百分点。

图 4. 贫困人群遭受热浪侵袭的几率显著更高。

尽管研究已考虑众多极端气候暴露因素,但现实中的气候灾害可能具有级联效应。例如2023年加拿大野火烟雾导致美国东海岸空气污染、2025年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断等非本地化影响均未被纳入考虑。此外,看似恰当措施可能产生带来反效果,空调普及虽缓解热浪冲击,同时却加剧能源贫困并推高碳排放。

当“前所未有”成为常态,气候危机正在重塑人类对风险的认知。若将升温控制在1.5°C而非当前政策导向的2.7°C,全球6.13亿儿童将避免热浪威胁,9800万人逃离农作物危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即刻开始深度减排,每延迟十年行动,就将新增1.2亿人落入热浪风险阈值。这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代际正义问题。

来源:小夭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