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痛”不是矫情!6000万中国人正在经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6:00 1

摘要:凌晨3点的急诊室,25岁女孩抓着喉咙说:“医生,我喘不过气了......”

哮喘的真相

喘不过气?

听呼吸内科医生解析......

凌晨3点的急诊室,25岁女孩抓着喉咙说:“医生,我喘不过气了......”

据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

中国20岁以上哮喘患者超4570万

❗ 但70%未规范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致死率高

这些情况快对照!

☑️ 夜间/晨起剧烈咳嗽

☑️ 运动后胸闷像“压大石”

☑️ 呼气时有“嘶嘶”哨音

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固有淋巴样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不典型者可仅以咳嗽或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和内型。

如何理解哮喘的异质性?

症状差异

哮喘发作症状可能有咳嗽、喘息、胸闷等典型症状,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而且发作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炎症类型不同

哮喘的炎症机制分为TH2型(嗜酸性粒细胞主导)和非TH2型(中性粒细胞主导)嗜酸性粒细胞主导的类型常常伴过敏因素,对激素敏感;中性粒细胞主导的呢多与肥胖、吸烟有关,对传统治疗效果比较差。

诱因多样性

过敏原、感染、冷空气、压力等均可触发哮喘,不同患者的诱因组合可能完全不同。

为什么哮喘常在夜间发作或加剧呢?

▲昼夜节律(生物钟)的影响

激素水平变化:夜间(尤其是凌晨3-5点)体内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自然降低,这两种激素具有抗炎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其减少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加重和支气管收缩。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夜间迷走神经活性增强,促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气道炎症与分泌物积累

体位改变:平躺时鼻腔分泌物或胃食管反流物可能刺激气道,且痰液更易积聚在支气管内,加重阻塞。

炎症节律:部分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在夜间分泌增多,加剧气道高反应性。

▲环境因素

过敏原暴露:夜间接触床单、枕头上的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或卧室空气干燥/寒冷,可能诱发发作。

空气温度下降:冷空气刺激气道,导致支气管痉挛。

▲胃食管反流

平躺时胃酸易反流至食管,刺激咽喉和气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支气管收缩(约50%-80%的哮喘患者合并GERD)。

▲睡眠相关机制

呼吸模式改变:睡眠时呼吸变浅、频率降低,可能导致气道通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间接诱发痉挛。

睡眠呼吸暂停(OSA):部分哮喘患者合并OSA,夜间缺氧可加重气道炎症。

▲药物效应减弱

若患者白天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如短效β2激动剂)在夜间血药浓度下降,保护作用减弱。

哮喘的易患人群是哪些?

我们知道哮喘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哮喘的发病率很高。那究竟哪些人容易患哮喘这个疾病呢?

遗传与家族史相关易患人群

有哮喘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者,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哮喘,个体风险增加3-5倍。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家族史提示Th2免疫反应易感性。

特定基因携带者:基因多态性(如ADAM33、ORMDL3、*IL-4/IL-13*通路基因)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过敏体质人群: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患者

约30%-5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会发展为哮喘(“同一气道疾病”概念)。

儿童期食物或药物过敏者:鸡蛋、牛奶过敏的儿童未来哮喘风险增高。

环境与职业暴露人群

长期接触过敏原者:尘螨、花粉、宠物皮屑、霉菌等(如潮湿地区居民、宠物饲养者)。

职业性哮喘高危职业化学暴露:油漆工(异氰酸盐)、清洁工(漂白剂)、制药业(抗生素粉尘)。

有机粉尘:农民(谷物粉尘)、面包师(面粉)、木工(木材屑)。

空气污染暴露者:长期接触PM2.5、二氧化氮(交通污染)、工业废气等。

特定生理阶段人群儿童

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成人,男童风险略高(可能与气道直径较小有关),但青春期后性别差异缩小。

女性(激素相关风险)月经期、妊娠期或绝经后激素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如“经前期哮喘”)。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合并慢性病(如COPD)及药物使用(如β受体阻滞剂)增加风险。

生活方式相关高危人群

肥胖者(BMI≥30)脂肪组织释放促炎因子(如瘦素),加重气道炎症;胸腹脂肪限制肺扩张。

吸烟或被动吸烟者吸烟损伤气道纤毛,诱发中性粒细胞炎症,降低激素敏感性。

缺乏维生素D者维生素D缺乏可能削弱免疫调节,增加呼吸道感染和哮喘风险。

其他特殊因素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

肺发育不成熟、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导致气道重塑。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儿童期RSV或鼻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慢性气道炎症。

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酸反流刺激迷走神经,诱发支气管收缩。

哮喘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饮食营养调节:不要过胖,不吃过容易诱发过敏的事物。

避免或减少过敏原接触:免过敏原暴露是哮喘预防的关键。北方地区花粉季节时外出应戴口罩。尘螨暴露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应注意室内通风,勤洗床套被褥。对猫毛狗毛过敏者不养宠物。

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常见的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SAID药物。

避免污染物暴露:产前产后暴露于烟草以及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细颗粒物等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物会增加哮喘的发生风险、加重哮喘症状。

不能太干净:微生物“卫生假说”指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加,与幼年时感染率降低有关,近期提出的“微生物群落假说”和“生物多样性假说”表明微生物群可能有利于哮喘的预防。研究表明农村环境中多种微生物和内毒素的接触可能是农村儿童哮喘患病率显著低于城市儿童的保护因素,农场或农业环境暴露儿童哮喘患病率较未暴露儿童降低约25%。

避免社会压力

Tips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种疾病,哮喘并不可怕,希望大家增强对哮喘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强自我管理,规范治疗。

本文作者

来源:美貌持有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