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中,广西被列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Ⅰ类地区,与广东属同一风险级别。从我市卫生健康部门了解到,目前柳州暂无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病例,市民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无需过度恐慌。
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中,广西被列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Ⅰ类地区,与广东属同一风险级别。从我市卫生健康部门了解到,目前柳州暂无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病例,市民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无需过度恐慌。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它身体黑白相间,喜欢在白天活动,尤其在清晨和傍晚叮人最厉害。这种蚊子喜欢在小区、家中的积水中产卵,像花盆托盘、废弃瓶罐、闲置水桶,甚至是一个没倒掉的饮料瓶盖里的积水,短短几天就可能成为“蚊子窝”。
孩子或大人被携带病毒的“花蚊子”叮咬后,通常几天内就会发病。这种病初期的症状和普通感冒、登革热很相似,容易被混淆。发病后的症状有突然发高烧、掌指等关节剧烈疼痛、身上出现红疹子,还可能伴有肌肉痛、头痛、精神不振、恶心等情况。其中,最明显的症状是关节剧痛,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难以忍受,而且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病毒尚无特效药,也没有广泛使用的疫苗。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帮助患者退烧、止痛,同时让患者多喝水、多休息。
虽然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康复,死亡病例很少,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感染后病情会更为严重。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所主任技师陈蔚恩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密切监控疫情,每月监测蚊密度的高低,超标地区会建议当地化学防治灭蚊,各城区做好预案,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按国家防控方案对核心区化学防治,医疗部门加强诊断,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龙城市民云转自:柳州发布、新播报、人民日报
来源:洪山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