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大声朗读原来对孩子有这么多好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4 22:52 2

摘要:暑假是提升孩子能力的黄金时段,不少家长会通过让孩子多动笔写字、广泛阅读、坚持写日记等办法,来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暑假是提升孩子能力的黄金时段,不少家长会通过让孩子多动笔写字、广泛阅读、坚持写日记等办法,来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其实,还有一个简单又好操作的方法常被大家忽略,那就是大声朗读,即让孩子声音洪亮、自信地诵读文章,而非小声念叨。

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忽略了大声朗读的价值,实际上,大声朗读益处颇丰,既能辅助孩子学习、增强记忆,又能帮孩子树立自信、改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兴奋状态。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揭晓大声朗读对孩子的诸多好处,快让孩子在暑假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大声朗读的好习惯吧!

01

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02

让孩子变得更开朗

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讲话声音较小,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体会到优美发声的乐趣,他们逐渐就会树立信心,进而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了。

03

激发孩子自信

诵读可以激发激情,提升自信心,反复诵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胆量。

特别是在集体诵读时,大声朗读可以相互壮胆,进而产生诵读的热情和激情。

04

让脑神经兴奋

人在诵读时,口腔、肌肉、舌头、气流等的运动可以激活大脑多个区域的活动,特别是额叶、颞叶和顶叶,还可以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

坚持大声朗读,让大脑变得更加灵敏好用,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就能随之得到提升。

05

有利于记忆材料

经常大声朗读、大量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使得记忆品质得到改善。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回路一旦打开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生成一种优质“记忆”,甚至让有的孩子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06

形成感知能力

大声朗读、反复诵读能够激活孩子的感知能力,并能和右脑中贮存的信息形成共鸣,得到一种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感受,从中获得能量,进而把这些宝贵的感知浓缩和储存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发展,它们就会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感悟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07

更容易感受“美”

每篇文章、书籍中,都有着不一样的“美”,蕴含着作者对“美”的感悟,而大声朗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字正腔圆,大声朗读,将多种文艺、文字表达形式,在声情并茂中,表达出来融为人们的思想灵魂,凝聚起精神力量。

08

增进脑呼吸

大声朗读在某种意义上和唱歌有着相同之处,它的原理是通过腹式呼吸带动人体各肌肉组织运动,同时锻炼呼吸道和腹部,增进大脑呼吸。

人在发声时可以增加呼吸量,吸入大量的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新陈代谢。

09

帮助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朗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慷慨激昂地大声诵读、背诵可以把情绪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大声诵读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大声诵读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

10

提升表达力

大声朗诵时,吐字清楚、字正腔圆、连贯畅顺是基本的要求。

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孩子在演讲会、辩论会上更好地、高质量地发挥展现,而且还利于提升他们参与其他事务沟通、交流的效率。

培养孩子大声朗读习惯有哪些妙招?

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书籍

除了孩子课本上的必读文章外,家长不妨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书籍篇目,这样孩子不会特别抵触,反而是一种主动、有兴趣地参与。

读前要先理解

大声朗读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盲目、着急开始,囫囵吞枣,反而会让这个习惯的效果变得适得其反。

朗读前,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帮孩子一起做好功课。

比如,文章中的生字、多音字、多义字,先了解它们的读音,理解它们在本篇中的含义;作者背景、作品背景,大致进行了解;孩子因阅历有限不能感知文章中的某些句子,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梳理一下,尝试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读。

每天固定的时间,固定时长

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每天选一个父母孩子都方便的固定时间,到点便开始大声朗读。这样不仅可以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还可以让孩子格外用心对待。

读后要有思考

孩子诵读后,为他们准备好温水润嗓子。

待他们平缓心情,逐步回归正常说话状态时,我们就可以跟孩子探讨一下,读完这一段或是这一篇文章的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家长如何为孩子朗读,记住这13条

想助孩子养成朗读习惯,家长可同步坚持为孩子朗读,具体方法如下:

1.朗读越早开始越好,并尽量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

2.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抽得出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朗读时间,尽量使之成为习惯。

3.不妨从由韵律感的童谣、儿歌和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朗读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再到有章节的故事及小说。

4.只要时间允许,就频繁地为孩子朗读。但刚开始时,单次时间不要过长,保持孩子对朗读的热情。根据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时间。

5.聆听习惯是后天养成的,需要逐步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在一瞬间学会。

6.要注意变换读物的长度和主题。鼓励孩子自行挑书。

7.在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和图画作者。

8.朗读要有始有终。但是发现选错了书,一定要及时停止。

9.如果朗读有图画的书,尽量让孩子能够看到图画。

10.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法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11.只有极少数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每个家长都要积极练习。大量运用自己的表情,甚至改变声调,扮演人物。

12.千万不要读得太快。建议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表情很容易泄露出你的想法。

13.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一下孩子的大脑。多启发孩子思考,尝试跟孩子讨论书中内容。

大声朗读对孩子的成长受益多多,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家长和孩子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