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2日晚,镇原县平泉镇,随着终场哨声响起,庆阳商贤联谊会队以109:96战胜新城镇闫寨安家胡同队,捧起2025年庆阳市“大贤杯”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暨平泉·村BA男子乙组冠军奖杯。与此同时,孟坝镇星火队也在男子甲组决赛中力克屯字镇红色先锋队,成为赛事赢家。
8月12日晚,镇原县平泉镇,随着终场哨声响起,庆阳商贤联谊会队以109:96战胜新城镇闫寨安家胡同队,捧起2025年庆阳市“大贤杯”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暨平泉·村BA男子乙组冠军奖杯。与此同时,孟坝镇星火队也在男子甲组决赛中力克屯字镇红色先锋队,成为赛事赢家。
比赛现场
然而,胜负之外,这场持续8天、吸引38支球队、122场比赛、线上线下近千万人次观看的乡村篮球盛宴,早已超越体育竞技本身,成为庆阳市探索“体育+产业+文化”乡村振兴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赛场上的产业宣言
球队名就是广告牌
“景家黑牛队,加油!”每当这支球队登场,观众席总会爆发出热烈欢呼。这支由景家村肉牛养殖场职工和本村大学生组成的队伍,不仅带着希望出征,更肩负着推广家乡产业的使命。“在球场上,我们把球打好;在牛场里,我们把牛养好。”队员惠廷廷说。
激情开赛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菌临天下队”。马洼村党总支书记杨玉璐解释队名由来:“年产4万多棒菌棒、年收入22万元的食用菌产业是我们的骄傲,球队要像菌丝一样紧密配合。”村民甚至自发捐款支持球队,如同为菌棒提供“营养基”。
南徐村的“薪火队”则寓意更深——“薪火象征红色精神传承,也代表万亩苹果产业生生不息。”村党总支书记杨智勇介绍,球队10名队员中,8人是本村村民,2人是返乡大学生,他们在赛场上拼搏,既是对革命老区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家乡产业的守护。
这些特色队名背后,是平泉镇“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景家村,肉牛产业年销售收入1700多万元,带动200个季节性岗位;马洼村,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超百万元,计划建设深加工车间;南徐村,万亩苹果基地+农文旅融合,打造“黄金35°”产业带。
“我们不以企业冠名,就用本村产业命名球队,让全国观众记住镇原的黑牛、苹果和菌菇。”平泉镇党委书记马旭霖说。
赛事经济
一场赛事带火一座乡村小镇
“烤肠3元一根,今天卖了200多根!”黄岔村村民田淑娟在赛场边支起小摊,笑容满面,像她这样的临时摊主,赛事期间增加了上百个。平泉羊汤、改刀肉、御膳糖饼等特色美食沿街排开,构成一条“舌尖上的乡村振兴长廊”。
赛场外美食飘香
宾馆老板王建军同样忙得脚不沾地:“最近天天爆满,很多客人都是专门来看球的。”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平泉镇餐饮、住宿消费同比增长120%,农特产品线上订单增长85%。
流量如何变“留量”?平泉的答案是:“一队一品”带货。球队名称直接关联产业,赛事直播同步推介产品;赛场即卖场,场边设置农特产品展销区,镇原肉牛、庆阳小米等借势出圈;打出文旅“组合拳”,同步举办文化展演,增强体育赛事粘性。
来自摩洛哥的游客萨法·纳卡布举着手机直播:“这里的篮球热情和羊肉一样‘燃’!”她和几位朋友专程前来,既看球赛,也体验地摊经济,更把庆阳特产带向世界。
科技赋能
传统产业的“篮球式突破”
赛场上的快攻配合,恰似产业链的紧密衔接。在景家村肉牛养殖示范园,科技让传统养殖焕发新生:智能饲喂系统精准控制营养摄入;全群受胎率达97%,犊牛成活率95%以上;粪污加工有机肥,形成循环经济链。
比拼激烈
文洼村的肉兔产业同样“快攻得分”:欧式兔笼配备智能环控系统,年出栏150万只,销售额4500万元,筹备中的食品加工厂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以前空置的棚舍改造成兔场,盘活了资源,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文洼村党总支书记刘国昌说。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正在平泉镇周边复制推广。
篮球精神照进现实
乡村治理的“隐形助攻”
“看球赛都能守秩序,村里开会再没人吵吵了。”平泉镇干部张潇潇发现,赛事潜移默化改变了乡风民风。
载誉而归
赛场外的“得分”更令人欣喜:抵制天价彩礼倡议通过赛事间隙深入人心;村民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维护赛场环境;“文明观赛公约”成为移风易俗新抓手。
“球队团结拼搏的劲儿,现在全村都在学。”南徐村党总支书记杨智勇说。这种精神力量,正是乡村振兴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未来赛程
乡村振兴的“三步上篮”
决赛落幕,平泉镇的振兴之路却刚进入“下半场”。镇党委书记马旭霖勾勒出“三步战略”:第一步,文体搭台,打造“村BA”“村晚”“村艺”四季IP活动;第二步,产业唱戏,推动肉牛、苹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产值破亿元;第三步,治理提质,争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升级版”。
夜场比赛
“篮球赛不是终点,而是发令枪。”马旭霖说。在这片黄土地上,每一次传球都似在传递希望,每一次得分都在丈量乡村振兴的新高度。当体育精神融入乡土血脉,当特色产业找到展示舞台,平泉“村BA”正在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记者手记】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平泉镇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需要“爆点”,更需要“支点”。一场篮球赛之所以能点燃整片土地,正因为找准了体育精神与产业振兴的共鸣点。这里的比赛没有商业巨星,但有带着泥土芬芳的拼搏;没有天价赞助,却有最质朴的产业宣言。这或许就是中国式乡村体育最动人的模样。
推/荐/阅/读
西峰城区将启用车载移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庆阳革命老区建成国内最大致密油整装水平井立体开发区
庆阳制定31条“硬措施”!力促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作者 / 庆阳融媒记者何金涛 见习记者山妍然
︎发布/ 张楠
审核 / 马骁
☎️新闻广告热线 / 0934-5926120
0934-8612120
来源:庆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