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我省以推动落实“四项行动”为抓手,突出“三个专项重点”,采取系列务实措施,持续推动东西部协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全面打造粤黔东西部协作“升级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勇军
跨越千里之遥,山海共谱新篇。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产业厚积薄发,一批批群众稳定就业……这是贵州大地上上演的一个个粤黔协作生动故事。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我省以推动落实“四项行动”为抓手,突出“三个专项重点”,采取系列务实措施,持续推动东西部协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全面打造粤黔东西部协作“升级版”。
共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站在安顺市平坝区高田村粤黔共建农业产业园远眺,连片的蔬菜土地生机勃勃。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广州市越秀区发挥市场、资金和技术优势,目前已投入协作资金4000多万元,建成纵横交错的产业道路,完善道路、冷库等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农业种植规模效益。
“如今,园区不仅让蔬菜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标准化和品牌化。”平坝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内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协作机制推动下,“平坝大葱”“二官美人椒”等一批本土品牌成功注册并走向市场。
目前,平坝区全年蔬菜销售额突破1.5亿元,其中销往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销售额超过7500万元。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推动协作共建园区建设。围绕“一县一园”继续打造粤黔共建园区,省市县三级启动对全省99个共建园区全面评估工作,助力共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目前已协作引导364家企业入园投资74.1亿元。
铜仁市以莞铜两地共建产业园区为载体,持续做大做强新型功能材料、玩具、劳动密集型等产业集群发展,大龙开发区聚集上下游企业16家,形成集正负极材料、综合回收利用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材料循环产业链。
强化消费帮扶成效显著
清晨,在铜仁市思南县孙家坝肉牛集散交易中心二期项目的活牛育肥场,工人们正在为上千头健硕的思南黄牛投喂中草药调配的饲料。
“这几个圈舍都成了大湾区定制圈咯!目前存栏的1000头肉牛两个多月后就可出栏。”育肥场负责人林礼广介绍,在粤黔协作机制的帮扶下,一个月前,该基地获得全省首家“供港澳活牛养殖场”资质,达标的优质思南黄牛可坐专车直奔港澳市场。
今年上半年,思南县肉牛存栏超13万头,出栏超2万头,肉牛产业产值超5.8亿元。2024年,思南肉牛产业综合产值达11.9亿元,思南黄牛远销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市场。
强化消费帮扶。今年以来,我省联合粤黔协作工作队、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举办2025年“黔货出山·八仙过海”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活动,推动粤黔两地152家企业达成协议,实现产销对接金额15.01亿元。
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和“圳品”认证工作,累计认证菜篮子基地530个,认证“圳品”73个。目前,广东省采购、帮助销售我省农特产品131.52亿元。
粤黔首场水果专场活动于7月11日在贵阳万象汇正式启动,实现广东荔枝与贵州蓝莓、蜂糖李等水果的双向奔赴。
安顺市与广州市掌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广州打造“黔货云仓”广州前置仓,实现产品展示、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一体化。
深化劳务协作促农增收
“每当看到老乡们发来的工资条和笑脸,我感到所有的奔波都值得。”黔东南州岑巩县驻佛山市三水区劳务协作站站长肖吉军介绍,三年前,在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机制协调下,他被派到佛山劳务协作站。通过建立精准就业数据库,并申请实施“直播带岗+移动招聘会”模式,让就业岗位从云端落到线下。目前,已累计帮助1200余名乡亲在佛山端稳“就业饭碗”,带动家庭年均增收5.5万元以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探索建立粤黔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岗位共享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协作站管理的通知》,持续共建粤黔协作“一县一企(N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262个,吸纳黔籍务工人员就业5.86万人。
加大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力度,联合培育打造“贵州绣娘”特色区域劳务品牌,推动粤黔东西部协作提质扩容,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开行“点对点”免费返岗专车专列826趟,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1839场。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培训106期4876人次。联动开展“异地培训”,贵州籍劳动者参加省外异地培训839人次。
目前,全省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新增帮助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24.2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9万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与岭南集团联合举行2023级“粤黔协作”岭南集团订单班、广州酒家订单班开班仪式,帮助50名学子入选订单班。
来源:黔中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