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慈利县龙潭河镇上演了一场特别的汇报演出。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语润湘山”实践团与该镇汉剧团携手,将普通话推广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呈现了一场主题为“推普助振兴,汉韵润童心”的“三下乡”活动成果展演。孩子们字正腔圆的朗诵、汉剧与普通话的创新碰撞、助农直播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谢逸枫 杨泽华 张家界报道
近日,慈利县龙潭河镇上演了一场特别的汇报演出。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语润湘山”实践团与该镇汉剧团携手,将普通话推广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呈现了一场主题为“推普助振兴,汉韵润童心”的“三下乡”活动成果展演。孩子们字正腔圆的朗诵、汉剧与普通话的创新碰撞、助农直播的情景再现,成为这场演出的鲜明注脚。
龙潭河镇的孩子们在支教团队指导下,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集体朗诵。
最打动人心的变化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舞台上,一群曾经操着浓重乡音的学生,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朗诵诗歌和经典篇章。清晰的发音、饱满的情感,让台下观众惊喜不已。“孩子们的进步太大了,普通话让他们更敢开口,也更自信了。”龙潭河镇汉剧团传承人徐老师感慨道。这份自信,正是“语润湘山”实践团队一个多月来语言教学结出的硕果。团队队长张淼表示,他们坚信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们掌握普通话,就是为他们未来走出大山、拥抱更广阔的世界铺路。”
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表演情景剧《富硒梨的奇妙之旅》,展现普通话在电商助农中的应用。
语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朗诵中,更融入了助农实践。支教团队与孩子们共同演绎的情景剧《富硒梨的奇妙之旅》,生动模拟了电商直播场景。剧中,方言与普通话的趣味切换,直观对比出语言规范在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富硒梨”中的关键作用。这场“实战演练”,让在场乡亲们看到了普通话在连接乡村与市场、助力产业振兴中的实用价值。
作为地方文化瑰宝的龙潭河汉剧,也在探索新表达。汉剧团的小学员们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更带来了一项创新尝试——首次用标准普通话演绎经典选段《穆桂英挂帅》。这一大胆融合,在保留传统戏曲韵味的同时,使古老的汉剧艺术更易于被年轻观众理解和接受,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龙潭河镇汉剧团小学员展示基本功,并首次尝试用普通话演绎《穆桂英挂帅》选段。
支教老师们也献上了诗朗诵《青春中国》,用语言诠释了教育连接城乡、点亮希望的意义。
实践团成员带来朗诵《青春中国》。
此次汇报演出集中呈现了“语润湘山”团队在龙潭河镇“三下乡”的实践成果。团队表示,将持续关注乡村语言教育,为弥合城乡差距贡献力量。当地负责人肯定了活动成效,认为其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激活乡村文化活力、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