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去住平房的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睡火炕,火炕主要是供全家起居和取暖的地方,也是人们平时生活的主要场地。一家人日常活动几乎都在炕上,出于家人在火炕上的生活方便的需要,于是将原来地上的八仙桌也搬到了火炕上,称之为炕桌,因此被称为“炕八仙”。
在过去住平房的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睡火炕,火炕主要是供全家起居和取暖的地方,也是人们平时生活的主要场地。一家人日常活动几乎都在炕上,出于家人在火炕上的生活方便的需要,于是将原来地上的八仙桌也搬到了火炕上,称之为炕桌,因此被称为“炕八仙”。
炕桌虽然不大,但是功能却十分齐全,是使用率最高的家具,反而地上的桌子成了摆设,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谈天说地,其乐融融,那叫一个温馨,是现代人所无法享受到的亲情,炕桌不知承载着多少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一
北方民居中的火炕几乎占了起居室一半的面积,而且有很大的一部分位于起居室向阳的一面,是起居室最佳的位置,所以一家人平常素日都在喜欢在火炕上生活,既然火炕成了家人的主要活动的地方,怎么也配套配套一些家具才行,于是像炕桌、炕琴等便应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了。
过去住平房的时代,一般都是两间房,外间是厨房和叫老少间的次卧室。人口多的家庭住三间房,中间是厨房兼贮藏室,东边一间是主室,西边一间是次室,门开在中间,南半部分是一铺炕,北边一半靠北墙一侧放一排三节柜或五节柜,炕与柜之间靠墙的东面放一张八仙桌,两边摆两把椅子。
起居室本来面积就不大,再摆上箱柜和桌椅就略显得局促了,冬天再放上炉子,小的居室形容连腚都转不开。反倒是火炕上空空荡荡,于是人们就将火炕作为生活主要空间来利用。串门的以及客人到来之前,先摆上炕桌,炕桌上放上茶壶、茶碗、烟笸箩、烟袋锅,贵重的客人还要摆上糖果、瓜子等。将客人迎接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快请上炕”,于是客人脱鞋上炕,盘着腿坐在炕上与主人面对面坐着说话唠嗑。
有些人家干脆将炕桌永久性的放在炕上,在炕桌上吃饭,孩子在炕桌上写作业,大人在炕桌上吧嗒吧嗒抽烟袋,女主人在炕桌旁做针线活。在没有电灯家家户户点煤油灯的时代,煤油灯就放在炕桌上,全家人都围坐在炕桌四周,利用炕桌上的那一点灯光闲聊,全家都睡下以后,女主人在灯光下纳鞋底,缝缝补补旧衣裳,老百姓平常的日子就是这么过来的。
由于北方人平时都生活在炕上,所以炕桌成了家庭中的主要摆设,炕桌也随着家庭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以及社会财富的多寡而呈现出多面性。在去故宫游览时发现清朝的皇帝及家眷也是住火炕,甚至连起居办公场所也是一排大火炕。火炕均在临窗的一面,还是个大通铺,铺上都摆放着炕桌,仔细观察皇亲国戚用的炕桌都是红木的,精雕细刻,花纹繁缛,还镶嵌着罗钿等装饰,真是华美至极。而民间的炕桌也不乏精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热河炕桌,堪称得上是炕桌的精品。
热河炕桌均产自河北省承德市,热河是避暑山庄内的一条小溪,因终年不封冻,即使是数九寒冬也冒热气,故名热河,亦成为承德的代称。自打康熙年间热河被辟为夏都以后,清帝每年夏季都在热河避暑办公,清廷办事机构也迁往热河处理日常事务,皇亲国戚也随驾驻扎。于是在避暑山庄以外修建了大批皇亲国戚和朝廷要员的府邸,承德也以此形成了一座以服务于皇家和政府要员的特殊城市。
清廷及上流社会府邸均有炕的设置,炕桌作为在炕上使用的家具就成为了生活必需品,所以承德街区的家具制造作坊便按上流社会的生活需要,精工制作颇具地方特色的高档次炕桌,后来大量行销北方,并且以热河炕桌而命名。
二
北京故宫三希堂的火炕和炕桌
热河炕桌的制作最早来源于清宫,都是清一色的红木家具,但是采用实木嵌雕工艺制作的炕桌却始创于乾隆朝。
乾隆皇帝在宫中看到制作硬木家具作坊时产生了大量贵重木材的边角料被废弃,觉得十分可惜,于是下诏让内务府造办处将这些边角料拼凑成花纹图案作为炕桌的桌面装饰纹样,采用实木嵌雕工艺制作,这种采用碎木嵌镶技法制作的桌面图案,融合了佛教卍字纹和山川形胜等文化元素,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主要供皇亲国戚和宫廷重臣所使用,并且按照使用者身份划分为九种类型,其中“九空卍字”为皇帝御用。
卍字是佛教文化的符号,寓意吉祥长久延绵不断,在佛教中大量使用,佛祖释迦牟尼额头上就有卍字纹,清廷也大量使用卍字符号,如园明园中有就“卍字房”,将卍字作为炕桌的主体图案有着祝愿生活吉祥美满绵长的用意。
清初将承德辟为夏都之后,承德成为了上流社会的聚集地,清宫的炕桌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也随之带入,并且影响到了民间文化,于是一些木工作坊开始仿制宫廷炕桌供上流社会使用,并且作为一种高档家具商品在社会上广为流布。
承德本地生产的高档炕桌之所以用热河炕桌命名,是为了彰显了地方特色。热河炕桌最典型的花纹图案是在桌面上刻绘了热河十景的图案,即避暑山庄、风摩岭、罗汉山、磬锤峰、蛤蟆石、热河泉、鸡冠山、僧冠帽、双塔山、元宝山,都是采用线刻法刻给在桌面上,呈边框形布局。另外还有单独刻给热河风光的作法,高雅的热河炕桌还有一些书法题文、题词赞颂避暑山庄和热河十景的,图配以诗文更加增添了炕桌的文化底蕴。
虎爪腿炕桌
虽然热河炕桌传承了清廷内务府造办处的工艺,但是其销售对象并非皇亲国戚而是民间,所以没有必要不惜功本制作的繁顼和豪华气派。从热河炕桌的造料上多采用当地生产的硬杂木,因为民间没有红木的来源,即使有红木也由于价格过于高昂而没有销售市场。而像山黄榆一类的硬杂木在承德、赤峰一带到处都是,价格十分低廉而且木质坚硬,木料自然花纹十分绚丽,经打磨以后光泽亮丽并不比红木质量差。
由于原料来源充足,木料价格较低,所以热河桌的桌面图案不是边角木料拼凑而成,图案不像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的炕桌那么琐碎,用料相对的大一些,边框图案仍然以卍字纹为主,兼以各种如菱形纹、方格纹等几何图案作为附助装饰纹样,后来又融合了道教文化的太极图、祈福文化的吉寿图等。
热河炕桌的所用木料多以承德当地盛产的油松、柳树、榆树为主,硬杂木主要是用于桌心装饰的纹样,因此热河炕桌造价并不算太高,主要销售对象是富裕阶层,产量相当的大,像旧时的赤峰殷实人家几乎都有热河炕桌,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清代宫廷的炕桌
清朝咸丰时期以后,皇帝不再到承德避暑,承德变成了一个区域政治中心,随着宫廷服务产业的退出,热河炕桌成为民间的产业,从业人员众多,这些制造热河炕桌的木匠开枝散叶到热河各个地区谋生,在各大城镇开设制作热河炕桌的作坊,都是打着热河炕桌的旗号招揽生意,像赤峰、乌丹、经棚等商业重镇都不乏制作热河炕桌的工匠铺子,赤峰民间拥有大量的热河炕桌的存在。
原热河省各地的制作热河炕桌的工匠在新的地方谋生,必然要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离开了承德以外的热河炕桌都与原产地风格有所差异,像赤峰当地生产的热河炕桌一般不用热河十景作为装饰,有的刻上象棋盘作为娱乐工具,有的刻有方格或菱形等大块木料拼成的图案装饰,外框一周拼成卍字纹图案,甚至有的直接简化成没有拼凑图案的木芯,靠榆木天然的花纹图案作为装饰,与宫廷和承德当地官作生产的热河炕桌已不可同日而语。
热河棋盘镶嵌炕桌
尽管热河炕桌开枝散叶从宫廷走向了民间,但是始终也没放下身段脱尽其贵族血统,赤峰街区的热河炕桌的消费群体非富即贵,家家都以拥有一件热河炕桌为荣,热河炕桌始终保持着高20厘米至40厘,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规格不等。热河炕桌还有一个不同于其它类型炕桌的特点是桌腿可折叠,四个桌腿是活的,不用时可以收纳到桌厢之下,用时再翻折出来。
热河炕桌在炕桌家族中属于最小的一类,仅供两人对坐时使用,而且从其可折叠的功能分析应该不属于长期放置于炕上的桌子,用时摆放上不用时收起,而且不属于全家人共同使用的桌具,为家庭主人专门使用的特制桌具,放在主人专属的起居室,供主人办公、生活使用,使用完毕后收起,这与全家人围坐的大型炕桌有着明显的等级上的区别。
清末鸦片传入赤峰以后,吸食鸦片成了风气,许多富贵阶层普遍吸食鸦片成瘾,在家中专备有烟榻,烟榻中间放置烟具的桌子就是热河炕桌,桌面大小正好放置一套烟具,仿佛是专为收鸦片而设计的。
三
炕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黎明时期,自从人类开始了建屋居住的时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生活,于是矮脚桌子就产生了,称其为“几”,在“几”上摆放生活用品使用。
汉代宴吹图中的席地而坐
唐朝以降,随着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域移民大量迁徙进入中土,西方的高脚家具传入中国,中国人才逐渐摆脱了席地而坐生活方式,用上了高脚家具,当时统称之为“胡床”。但是“几”并没有彻底的消失,而是出现在床榻上,放置于床榻的中间,两侧为主人的休息区。后来火炕在北方发明并普及以后,“几”便顺理成章的放到了炕上,称之为炕桌而广布天下,直至现在仍就使用。
炕桌的规格有大有小,一律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大者长度60—100厘米,宽度40—60大厘米,高度20—40厘米,炕桌一般都是作为餐桌使用,可以放置众多的盘碗餐具,由于桌面积较大占据了炕的面积,所以吃完饭后随即撤掉,再放上一个稍小的炕桌摆放生活用品使用。
等级森严的家庭使用饭桌上也有规矩,即家中的长者、家长单独用餐,使用的都是小长桌,饭菜都是单独制作,等到用餐完毕后撤掉,再摆上大炕桌剩下的家庭成员才能用餐,饭菜也降了一个等级。
赤峰街区的炕桌造型基本统一,桌面四个边框中间安个芯,四条矮桌腿有圆有方,桌腿之间连以衡木固定,桌面与桌腿之间还安有雀替装饰,讲究一点的桌腿还有虎爪纹和云朵纹等造型。炕桌涂有着色油漆,有的还有彩绘图案,许多木质花纹美丽的炕桌直接涂上桐油将原木花纹显露出来,民间大众使用的炕桌木料多为杨木、柳木和榆木,造型粗犷,造价低廉,讲究的耐用和实惠。
改革开放以后,赤峰城区的人们开始陆续搬进了现代化的楼房居住,传统的火炕被床所替代,炕桌也自然被淘汰。由于居住面积的扩大,住宅有了各司其职的功能性分区,原来人们集中在火炕上的生活的历史结束了。但是仍旧有一些对火炕上生活迷恋的人们,改用榻床作为一种怀旧方式,在榻床中间方一个小方桌,在榻床上自悠其乐,还有一些喜欢日式装修风格的家庭在房中装饰一间榻榻米,也摆上一个小炕桌使用。但是炕桌毕竟是适应火炕时代的家具,在火炕这一落后的居住方式被淘汰以后,炕桌也随之不存,只能去民俗博物馆中去寻找它的历史踪迹。
现如今热河桌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现在人们仍然可以从热河桌那种精琢细刻的工匠精神中,在极富感染力创作中去感受其艺术魅力。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