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和朱温:被儿子杀死的乱臣贼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4 10:11 1

摘要:安禄山出身西域粟特族,早年在边境从军,凭借骁勇善战和圆滑的手腕崭露头角。他深知唐朝官场规则,尤其擅长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据说他曾认比自己小十多岁的杨贵妃为“义母”,甚至在宴会上跳胡旋舞博皇帝欢心,靠着这层关系,他一路升迁,最终手握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兵权,成

安禄山和朱温,一个是掀翻盛唐的“胡将”,一个是终结唐朝的“枭雄”,两人的故事都充满了背叛与动荡,深刻影响了唐朝的命运。

安禄山出身西域粟特族,早年在边境从军,凭借骁勇善战和圆滑的手腕崭露头角。他深知唐朝官场规则,尤其擅长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据说他曾认比自己小十多岁的杨贵妃为“义母”,甚至在宴会上跳胡旋舞博皇帝欢心,靠着这层关系,他一路升迁,最终手握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兵权,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藩镇将领。

但安禄山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当时唐朝内部腐败,唐玄宗沉迷享乐,朝政被杨国忠等奸臣把持,安禄山与杨国忠不和,又觊觎中原的繁华,于是在755年以“清君侧”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占洛阳,次年又拿下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中发生“马嵬坡之变”,杨贵妃被赐死。

不过,安禄山的叛乱并未持续太久。他在占领洛阳后称帝,建国号“大燕”,但因眼疾失明、性格暴躁,对身边人动辄打骂,最终在757年被儿子安庆绪联合宦官刺杀。这场叛乱虽然被平定,却让唐朝元气大伤:人口锐减、藩镇割据加剧、中央权威衰落,盛唐从此一蹶不振,走向下坡路。

朱温出身底层,早年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中作战勇猛,成为重要将领。但当黄巢起义陷入困境时,朱温见风使舵,投降了唐朝,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后来证明一点也不“忠”)。他靠着镇压起义军和吞并其他藩镇,逐渐在中原地区崛起,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

唐朝末年,皇权早已名存实亡,皇帝成了藩镇手中的傀儡。朱温抓住机会,率军进入长安,控制了唐昭宗,后来又将其迁往洛阳并杀害,立年幼的唐哀帝为傀儡。为了彻底扫清障碍,他还在白马驿诛杀了大批忠于唐朝的大臣,史称“白马驿之祸”。

907年,朱温再也无需伪装,逼迫唐哀帝禅位,自己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不过,朱温为人残暴狡诈,晚年更是荒淫无道,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所杀,他建立的后梁也仅存在十余年便灭亡。

安禄山和朱温,虽身处不同时期,却都以背叛起家,用武力搅动天下:安禄山的叛乱让唐朝由盛转衰,而朱温则给了苟延残喘的唐朝最后一击,两人的故事也成为唐朝灭亡的重要注脚。

来源:陇东漫步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