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边阅读《旧五代史》与《资治通鉴》,一边在写《烟雨五代》,感叹李克用最后机会重建唐朝成为另一位刘秀,可惜这厮嗜酒易怒,失去了天下。我总结了一下,整理出李克用的“十大错”。
最近一边阅读《旧五代史》与《资治通鉴》,一边在写《烟雨五代》,感叹李克用最后机会重建唐朝成为另一位刘秀,可惜这厮嗜酒易怒,失去了天下。我总结了一下,整理出李克用的“十大错”。
1、上源驿之变没有讨伐朱温
中和四年(884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朱温、朱瑄、时溥等人求助下,出兵击败黄巢,路过汴州时被朱温安排在上源驿休息,朱温热情招待李克用。因为李克用酒后大放厥词触怒了朱温,被朱温火烧上源驿,李克用在大将李嗣源(大太保)的帮助下逃出生天,但所带的300亲兵与大将史敬思(十一太保)全军覆没。李克用回到军中,就应该立即发兵进攻汴州斩杀朱温报仇雪恨,而不是千里迢迢向唐僖宗诉说被朱温袭击请求出兵讨伐。军队在你手上,朱温此时兵力远不如你,你把朱温的头颅送到长安,满朝文武谁敢不说你是正当防卫?
2、为王重荣出头火烧长安
光启元年(885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与宦官田令孜有过节,田令孜以天子的名义把王重荣调往兖州,让定州的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为河中节度使,让李克用出兵保护王处存的辖地。这本是王重荣与田令孜的冲突,与李克用没有直接关系,李克用竟然在朝廷派出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讨伐王重荣时,出兵支援王重荣甚至攻入长安四处防火,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实际利益还被视为叛逆,完全是被王重荣当枪使。
3、唐僖宗被田令孜劫持李克用不愿意救驾
光启二年(886年),唐僖宗被田令孜挟持出逃兴元府,邠宁节度使朱玫出兵追唐僖宗但没有赶上,抓住了襄王李煴逼迫李煴称帝,屯兵凤翔。唐僖宗下诏让李克用救驾,李克用此时完全可以顺利出兵关中消灭邠宁节度使朱玫救回唐僖宗,多好的控制朝政的机会,还能洗白此前火烧长安的过错,被这厮浪费了。
4、李克用进攻支持自己粮草的成德军
大顺二年(891年),李克用控制了云州(今山西大同),回师进攻成德节度使王镕。王镕此时与李克用属于盟友,长期供应李克用粮草,李克用竟然出兵进攻成德军,这不是把王镕推向自己的头号敌人朱温的怀抱?何况成德节度使属于安史之乱以来唐朝最强的“河北三镇”之一,李克用的兵力也没有雄厚到能够吞并成德军的地步,何必逼着成德军成为自己的敌人?
5、李克用逼反李存孝并将其处死
景福元年(892年),李存孝背叛李克用,割据邢州等3城归顺朝廷。李存孝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中武力值最强的,人称晚唐第一猛将,因为李克用对其不够关心而被人挑唆,李存孝自立为节度使。李克用耗费两年时间击败才李存孝,在李存孝投降后将其车裂。其实李存孝背叛李克用时,就应该派人传话与李存孝,说明被奸人利用,并要求他立功赎罪而不应该白白耗费两年时间,更不应该处死自己的“金牌打手”。
6、李克用占据幽州不派亲信驻守
乾宁元年(894年)李克用出兵幽州,诛杀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俦。此时李克用就应该派弟弟李克宁或者大将李存审(九太保)担任卢龙军留后,而不是拱手把幽州交给刘仁恭。看看朱温控制新的藩镇,都是让亲信担任留后,这才是争天下该有的样子。刘仁恭留在身边,也不杀也不放,这才是上策、
7、李克用放弃进攻义昌军节度使卢彦威
乾宁元年(894年)李克用进攻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俦时,沧州义昌军节度使卢彦威因为贪恋李匡俦的财物与美妾截杀李匡俦。此时李克用就应该出兵消灭义昌军节度使卢彦威,自己辛辛苦苦出兵幽州岂能被他人“截胡”?李克用没有消灭卢彦威,导致刘仁恭割据幽州后吞并沧州,实际剧增,后来李克用讨伐刘仁恭越发困难。
8、李克用放弃吞并河中镇
乾宁二年(895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他的儿子王珂、王珙争位,李克用上书请求王珂继位,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华商节度使韩建上书请求王珙继位,引发冲突。李克用率军攻占河中镇,可以让王珂担任河中节度使,但应该派亲信例如李嗣源担任河中节度留后,从而时机控制河中镇。李克用不吞并河中镇,最后河中镇被头号敌人朱温夺取,从而遮断河东与关中的交通,再难起兵关中勤王。
9、李克用没有消灭关中三镇
乾宁二年(895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华商节度使韩建进攻长安试图劫持唐昭宗,李克用率军击败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唐昭宗回到长安后不同意李克用消灭李茂贞、韩建。此时李克用大军在手,既然奉命勤王哪里需要事事请示?李克用消灭关中三镇,把李茂贞、韩建的首级送到长安,满朝文武谁敢不说李克用忠心许国?李克用顺便控制关中,入朝辅政也是理所当然。
10、救援朱瑄等人没有全力以赴
乾宁三年(896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大举进攻天平军节度使朱瑄、泰宁节度使朱瑾,朱瑄、朱瑾兄弟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应该知道一旦失去朱瑄、朱瑾兄弟在东面的牵制,自己就要直接面对朱温咄咄逼人的攻势。换成朱温,必然亲率大军要求借道,而李克用竟然派大将李存信(四太保)带着偏师借道,而不是亲率大军主力去借道或者派最有政治素养的“大太保”李嗣源或者“二太保”李嗣昭挂帅,因为李存信骄横不法激怒魏博节度使罗弘信,被罗弘信偷袭而损失严重。李克用添兵再战,与罗弘信陷入僵局,最终眼睁睁看着朱温消灭朱瑄,朱瑾投奔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李克用的“鸦儿兵”确实是晚唐头号劲旅,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也确实战斗力爆表,最佳搭配是“十三太保”李存孝与“十二太保”康君立担任左右前锋,“大太保”李嗣源或“二太保”李嗣昭担任主帅,“八太保”李存璋或“九太保”李存审担任后卫或者驻守要地,这几乎是无敌的存在。李克用浪费了太多机会,甚至用人搭配不当造成内讧,失去了天下,唐朝也就被朱温篡夺,令人遗憾。
来源:一梭烟雨江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