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站“C位” 莱阳村歌大赛让乡村的故事被听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4 09:21 3

摘要:采访“大梨姐”完全是一个偶然,记者那天去芦儿港村,本来是要采访莱阳梨的,忽然听村里的相关负责人说,刚刚结束的莱阳村歌海选赛上,梨农王燕萍一首《梅花赋》再次唱火了村歌赛,成了网红“大梨姐”。于是,这次的采访就从草根网红“大梨姐”开始了……

莱阳有个“村歌大赛”,村歌赛上唱火了一批老百姓。“大梨姐”王燕萍就是其中一个……

采访“大梨姐”完全是一个偶然,记者那天去芦儿港村,本来是要采访莱阳梨的,忽然听村里的相关负责人说,刚刚结束的莱阳村歌海选赛上,梨农王燕萍一首《梅花赋》再次唱火了村歌赛,成了网红“大梨姐”。于是,这次的采访就从草根网红“大梨姐”开始了……

听说要采访村歌赛和“大梨姐”王燕萍,莱阳市照旺庄镇芦儿港村梨乡梨源联合社负责人王英杰推延了三波客商,专门在村里等着记者的到来。据王英杰说,推延外地果蔬客商实在是没有办法,最近村合作社的业务太繁忙了,如果不专门找时间接受采访,恐怕大半个月都不一定能抽出空来。这次听说记者要采访“大梨姐”,王英杰特别重视,因为从去年开始举办的村歌大赛,已经让全村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波流量得好好接住啊。边说话,王英杰已经领着记者到了一片梨园里。

“倘若风雨他日来,枝叶凋零还有傲骨在,即便寒冷雪花飞,我伴梅花报春来……”听,这就是“大梨姐”王燕萍在唱歌。王英杰暗示我轻点声。生怕打扰到梨园里传来的原生态歌声。一段清唱版的《梅花赋》后,正在梨园里忙活的王燕萍发现了我们的到来。咯咯咯……爽朗的笑声打破了梨园的寂静,“唱得不好,让你们见笑了,我都是趁着快中午头来梨园干活,这个时间段,村民大都回家吃饭了,我就可以放开嗓门唱飞自我了,唱不好也不担心别人笑话。”话音刚落,又响起一阵咯咯咯的爽朗笑声。仿佛一个天真的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

“王主任,接到你说要来采访的电话,我也来不及捯饬捯饬就赶过来了,俺们农村人天生就这样,有啥说啥……”王燕萍没等记者说话,连珠炮似的莱阳方言一连说了一大串。

“当初是怎么想起要参加村歌大赛的?”记者问王燕萍。“当初参加村歌大赛,是村里王英杰主任通知的,当时吧,真的不想去,这些年连歌词都记不住了,上台怕丢人。但王主任说必须要参加,他是我小学同学,知道我从小爱唱歌。他说,这次代表村里,也代表照旺庄镇参加比赛,一定得唱好。就这样,我只好加紧练习。去年莱阳村歌大赛上,我唱了一首《苹果香》,让很多人认识了我。今年,我在2025莱阳村歌海选赛上,唱了两首歌——《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梅花赋》,现场火爆,借助村歌赛,我在当地成了名人。去年唱火后,我开了直播卖梨,卖了一万多斤,也带动了全村莱阳梨的名气,村里的老百姓都很感谢我,我觉得做了一件大好事。”“大梨姐”王燕萍说这些话时很实在。

芦儿港村是莱阳市有名的产梨村之一,照旺庄镇的前照旺庄村、后照旺庄村、芦儿港村、西陶漳村、前发坊村、后发坊村、逍格庄村、东五龙村、西五龙村、叶家泊村、祝家疃村构成了莱阳万亩梨园区。

“借着莱阳村歌大赛的东风,我们照旺庄镇在这片梨乡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热潮。为了让乡村大舞台更亮眼,照旺庄镇党委在梨乡风情旅游区斥资增设专业视听设备,让田间地头的歌声有了更绚丽的展示平台。自活动启动以来,这里已经开展了15场赛事活动,从3岁萌娃到70岁银发老人,纷纷登上舞台一展歌喉。随着赛事的热度持续攀升,村歌大赛已经成了照旺庄镇夜间经济的新引擎,不仅带火了景区特色烧烤摊,更通过一首首满载乡土气息的歌曲,将梨乡的乡村文化、文明新风传给了万千观众。‘大梨姐’就是我们挖掘的一位梨农歌手,她唱出了梨农的幸福生活,也让中国梨乡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莱阳市照旺庄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臧李琴如是说。

除了照旺庄镇专场,莱阳其他17个镇街都有自己的专场,而且场场爆满。演出广场很“挤”,看比赛的群众兴致却很“高”。夏日夜晚,五龙广场上人潮汇聚,截至8月11日,已举办海选10场、六一专场1场、企业专场1场、八一专场1场、镇街专场演出18场、镇街PK赛7场、金融专场3场,吸引了1000余名选手参加。 其中,有来自湖北恩施,聊城莘县,济宁市,青岛平度,烟台芝罘区、蓬莱区、海阳市、栖霞市等地的参赛选手50余人。“莱阳村歌”“莱阳村歌大赛”等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上的播放量突破7700万次,荣登全国榜首,冲上热搜榜。3月至4月,依托“中国村歌会客厅”直播间,开展2025莱阳村歌大赛预热直播20余场。

这热乎乎的“人气儿”,从何而来?

“在莱阳,爱好音乐的老百姓不少。”莱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盖永政说,“他们可能唱得不专业,但有股热情。群众参与的这股热情,正是莱阳村歌大赛能火起来的重要因素,大赛的参赛选手、主持人、啦啦队队员均是当地群众。参赛选手职业多样,外卖小哥、个体老板、退休职工、司机、厨师、农民等均可登台献唱。”

村歌在哪,群众就在哪。台上,草根歌手是歌唱的主角;台下,群众是观看和消费的主体。百姓唱百姓看,百姓站“C位”。为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今年莱阳村歌大赛分为原创村歌、全民大合唱、“村咖”三个赛道,给予爱唱敢唱的人梦想展翅的机会,通过歌唱的方式,让乡村的故事“被听见”。

伴着歌声,比赛现场还安排了乡村好物推荐环节,谭格庄镇青年干部肖乐成变身“好物推荐官”,现场推荐谭格庄镇的核心好品——谭秋月(秋月梨)、谭春樱(樱桃)、谭夏鸣(金蝉),还有谭格庄草莓、手工粉条等。五龙广场的舞台旁支起了大锅,现场烹制热气腾腾的猪肉炖粉条,观众品尝着家乡的味道,幸福感爆棚。夜市烟火气燃起,代表莱阳特色的小摊“滋啦滋啦”打开了观众的味蕾,各色亮眼的招牌闪烁醒目。在这里,吃喝玩乐,一站“集齐”。

村歌大赛是一场百姓大舞台的音乐比拼,更是“村歌+文旅”模式的有效探索。随着村歌大赛流量的喷发,山前店镇南张夼村、谭格庄镇李家沟村、姜疃镇濯村等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经济实现了借力发展。莱阳众多的非遗特色农产品与手工艺品大放异彩。莱阳通过深入挖掘村歌大赛的经济价值,将村歌大赛的“流量”有效转化为了经济效益的“增量”,2025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较往年增长38.6万,同比增长12.6%。依托村歌大赛主会场,莱阳市设置了好物推荐、休闲娱乐等区域,打造了多业态消费场景,拉动预制菜、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商品的夜间销售额同比增长40%,“夜间经济”突破瓶颈。各镇街依托大赛举办直播电商赛,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了农民增收。

“作为今年烟台市‘10+100’十大重大文化活动之一,莱阳村歌大赛以‘莱阳村歌·唱响中国’为主题,紧扣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通过‘文旅七进’新模式,推动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莱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莱阳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于立宁说。

YMG全媒体记者 董健 摄影报道

2025莱阳村歌大赛自4月起持续到10月份,大赛采取国、省、市、县、乡五级联动模式,设置“镇街推选、县区决赛、烟台总决赛、山东省邀请赛、全国邀请赛”五个层级,开通海选直通车和镇街推选两大通道,分级分类开展比赛,联动举办赏花季、梨文化季、乡村美食大赛、直播电商大赛、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推动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并以“莱阳村歌”叫响中国预制菜第一市——“莱阳味道”品牌,擦亮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花生油之乡“三张名片”,提升莱阳的城市影响力。

4月7日,2025莱阳“陌上花开·梨乡花语”赏花季暨莱阳村歌大赛发布会举办,现场发布了2025年莱阳村歌大赛的整体安排、赛程赛制等具体事项,并通过省级媒体同步开展直播。4月12日,2025莱阳“陌上花开·梨乡花语”赏花季暨莱阳村歌大赛启动仪式举办,来自黔东南、陕北、广西等地的村歌选手与莱阳村歌选手现场PK。7月下旬—8月中旬,开展村歌大赛镇街PK赛和莱阳市级比赛;8月底—10月,将举办烟台村歌大赛分赛区赛和总决赛,山东赛区邀请赛、全国邀请赛和梨文化季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

来源:水母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