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2日,FDA批准Insmed的DPP1抑制剂Brensocatib正式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这是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DPP-1抑制剂;凭借着Brensocatib的顺利上市,Insmed的市值也来到了258亿美元
我们不止一次提到过呼吸疾病赛道的巨大机会,包括《一个超级大药机会,将被引爆》、《下一个现象级大药蓄势》、《一哥超预期,引爆重磅资产》等。
在呼吸科赛道,继IL4Rα商业化高歌猛进和PDE3/4产生巨额交易之后,最近爆火的资产是DPP-1。
8月12日,FDA批准Insmed的DPP1抑制剂Brensocatib正式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这是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DPP-1抑制剂;凭借着Brensocatib的顺利上市,Insmed的市值也来到了258亿美元。
8月11日,复星医药的小分子DPP1抑制剂XH-S004也实现了授权出海,以1.2亿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开发里程碑付款+5.25亿美元潜在销售里程碑款的对价将XH-S004除中国大陆及港澳外的全球权益授予Expedition。
再往前追溯,海思科曾在2023年底将DPP-1小分子抑制剂HSK31858以首付款1300万美元+潜在最高4.62亿美元里程碑将大中华区以外的权益授予意大利Chiesi集团。HSK31858作为国内进度第一梯队的DPP-1抑制剂,今日海思科股价涨停,市值超过700亿人民币。
BD频出+创造千亿市值药企,DPP-1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01 DPP1的故事说起DPP-1就不得不提中性粒细胞,其在先天免疫和炎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先天免疫和炎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NCFBE)等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往往看到中性粒细胞异常聚集在气道,导致活性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NSPs)过度释放,过度活化的NSPs与中性粒细胞相关呼吸道疾病的组织损伤高度相关,包括肺组织损伤、黏液高分泌和炎症恶性循环等等。
DPP1(二肽基肽酶1)是一种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其主要在骨髓中性粒细胞前体(早幼粒细胞阶段)中表达,它的核心功能是激活三种NSPs,据已有临床数据显示,DPP1抑制剂在骨髓中抑制DPP1后,成熟中性粒细胞携带至外周循环的活性NSPs减少60-70%,从根源降低其组织破坏潜力,达到治疗对应疾病的疗效。
从潜在市场空间来看,DPP-1抑制剂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美元,主要集中在NCFBE、COPD两大核心适应症,另外还可拓展至化脓性汗腺炎、慢性鼻窦炎等中性粒细胞驱动的炎症性疾病。
这一乐观的市场预测也基于历史上呼吸科创新药的优异表现,历史上推出的呼吸系统药物在上市5年后平均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无论是针对稀有疾病(比如特发性肺纤维化、囊性纤维化),还是更常见的哮喘等疾病。
(图源:Royal Bank of Canada)
不过仅仅NCFBE适应症领域,海外机构普遍给了Insmed的首创DPP-1抑制剂Brensocatib大约50-60亿美元的销售峰值,主要基于几个方面:1)全球庞大的NCFBE的确诊人群;2)目前该适应症现有药物治疗主要基于对症缓解症状和控制感染,比如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和黏液溶解剂等,而Brensocatib显著降低患者病程加重的风险;3)Brensocatib的竞争格局良好,目前主要竞争对手都在三期之前,来自其他新DPP-1抑制剂的竞争预估要4年以上。
Insmed对Brensocatib布局了三个适应症方向,分别是NCFBE、化脓性汗腺炎、无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在NCFBE适应症,2024年5月Insmed宣布的三期临床研究ASPEN结果已经展示了明确的疗效证据。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肺部急性加重(PE)年发生率,接受Brensocatib的10mg和25mg剂量组较安慰剂组分别降低了21.1%和19.4%PE年发生率,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以及在首次PE延缓、52周内无急性加重患者比例增加等关键次要终点,10mg和25mg剂量组均做出了具备统计学意义的结果,Insmed当时用的措词是“明确获胜”。
安全性方面,接受Brensocatib治疗的耐受性良好,过往市场曾担心DPP1的完全缺失会导致罕见病“帕皮约-勒费夫尔综合征”,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因牙周病而完全失去牙齿,以及手掌和脚的角化过度。在临床中,可以看到高剂量组的角化过度升高(并不严重),而牙科疾病概率没有明显升高,接受Brensocatib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耐受性趋近。
在安全性良好的背景下做出明确的疗效,昨晚Brensocatib的获批显然是水到渠成的。
核心适应症NCFBE之外,外资行更期待Brensocatib在无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适应症带来的长期上行空间。
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两大核心原因:1)该疾病美国约1100万人,潜在患者规模较大;2)该疾病无法治愈,只能通过长期护理,目前抗组胺药物、盐水冲洗、抗生素等药物为标准治疗,但只有50%患者获得良好管理,Brensocatib有望补位。
Brensocatib针对该适应症的二期临床BiRCh于2023年10月启动,分别设置10mg、40mg每日一次Brensocatib,持续24周,外加4周停药,总计28周,这项研究的数据预计在2025年底读出。
Royal Bank of Canada预计无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适应症可能给Brensocatib带来8-10亿美元的市场。
从国内DPP1抑制剂的进展来看,目前竞争格局较为良好,主要的参与力量是海思科、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其中海思科HSK31858和复星医药XH-S004进度靠前。
海思科的HSK31858在临床前数据中就展现出BIC的潜力,其用更小的剂量做到了IC50,同时在与Brensocatib相同剂量下展现了更优的血浆暴露量(非头对头),体内试验中也表现出更优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
海思科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最新发布的NCFBE二期研究显示,接受20mg治疗组年化急性加重率为1.00次/人年、40mg组为0.75次/人年、安慰剂组为1.88次/人年,20mg组和40mg组急性加重风险分别降低46.8%和60.1%。
另外在无急性加重患者比例方面,HSK31858 20mg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40mg组效果更优,无加重患者比例翻倍。
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20mg组:86.5% vs 85.3%;40mg组:88.0% vs 85.3%),如皮肤角化过度、牙周炎等重要不良反应未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总体安全性良好。
海思科的HSK31858在剂量窗、早期国内临床结果等方面,展现了自己潜在BIC的一面,期待后续的国内的三期临床结果。
复星医药XH-S004作为仅次于海思科HSK31858的后发者,尽管目前并未披露临床前、临床的数据,但从能够拿到与HSK31858同等价值体量的Deal,相信早期表现也不会太差。
结语:期待Brensocatib上市后的商业化表现,若真如外资投行预计的那般放量迅猛,或许又会诞生一个诸如Verona Pharma那样的巨额并购案,而国内的Better甚至Follow资产价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毕竟这是个呼吸科的大药。
来源:瞪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