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跑了很远的路才到这儿,却只看到一个光着脚、穿着朴素袈裟的年轻和尚,正站在破旧的屋顶上修瓦片,这地方是浙江普安寺,主人公是释明心。
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四百万的法拉利停在破旧寺院门口,引来了大家的惊叹,车主是位富豪女士,专门来见那个传闻“超帅”的80后僧人。
她跑了很远的路才到这儿,却只看到一个光着脚、穿着朴素袈裟的年轻和尚,正站在破旧的屋顶上修瓦片,这地方是浙江普安寺,主人公是释明心。
“我是来跟您说我喜欢你的,”女富豪这么一说,周围信众都炸开了锅,面对这突然的“示爱”,释明心一点没犹豫,直接报了警,当警方到来维持秩序后,他只是默默回到了屋顶,继续他未完成的修缮工作。
1980年,释明心在浙江永嘉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他父母做小本生意,生活平平常常,他中专毕业后考进镇政府,成了大家都羡慕的公职人员。
稳定的工作、体面的收入,在小城镇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每天朝九晚五,看似有条不紊,可他内心始终觉得空洞,仿佛生活只是一连串无意义的任务。
2006年的一天,一首佛曲《轮回》意外闯入他的世界。清幽的佛号和木鱼声好像一下子点醒了他,他突然明白自己内心的失落是从哪儿来的,出家的想法从此就在心里扎了根,怎么也抹不掉。
这个决定让家里起了挺大的风波,父母含着泪让他别干了,亲朋好友们也都一个个摇头,显得不太理解,这三年他一直在家跟寺庙之间来回跑,一直没改变自己的选择。
最终在2009年,父母妥协了,但提出条件:不许在老家出家,回家时必须换下袈裟,不能让乡亲们知道自己的儿子成了和尚。
同年,他正式剃度成了释明心,接下来就进了中国佛学院,在那四年里头,他一门心思钻研佛经,学习戒律、还有佛理,完全不为外界所动。
毕业以后,他没去香火旺的名刹,反而回到故乡差不多被人遗忘的普安寺,那时候的普安寺,杂草长得到处都是,屋顶漏雨,佛像也脏了,几乎没信徒管。
他跟几个同学一起去除草、修理屋顶、整理佛像,每天天一亮就开始忙碌起来,一直忙活到太阳落山才歇手
要是碰到特别热的天气,他们全身都被汗水浸湿了,就跟刚被雨淋过似的;到了寒冷的冬天,他们冷得直哆嗦。没有施主捐赠,没有舒适条件,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与此同时,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释永信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1965年生于安徽颍上,16岁进入少林寺,1999年成为第30代方丈。
他身着带有金丝刺绣的僧袍,开着超级奢华的轿车,住在高档别墅当中,名下有着七百好几个商标,把少林寺变成了一年能赚好几十亿的大型商业王国。
释永信刚上任那会确实做了不少好事:守护少林功夫、推动文化交流、提升少林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争议一个接一个出现了。
有人举报他挪用寺院里的资金,还说他和好几个女性关系暧昧,甚至还有他有私生子的传闻;他当时自己讲月薪才700元,可他的生活方式跟这位可相差老多了。
最后中国佛教协会取消了他的戒牒,这就表示他不再被官方承认是合格和尚
释明心的寺院修缮好之后,他就开始借助短视频来讲解佛法了,和传统那种晦涩难懂的经文解读不一样,他以贴近生活的话语,把佛理跟现代人日常碰到的困扰给结合到了一起。
这种新奇的传教方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香火慢慢变旺了,即使普安寺声名鹊起,释明心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没怎么离开寺院,日常就是修行、种花、带徒弟,物质条件变好后,他没去挑着享受,而是把更多资源用来做慈善和修寺庙
两个和尚的人生道路差别很明显:释明心舍弃了稳定的工作,决定去经历吃苦来修行;而释永信从清静的修行生活转变为进行商业化发展,深深陷入了名利的争斗当中。
一个光脚补瓦,一个签商业合同;一个传播佛法,一个经营商标;一个抵制诱惑,一个陷入纷争。
释明心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外表形式,而在内心坚守,他面对开法拉利的美女引诱一点都不动心,体现了出家人的定力。
但释永信的事迹提醒我们,要是背离了最初的想法,就算在庙里,也可能会找不到方向,佛教里说“身体出家了,心也要出家”,这是两人根本的不同
释明心真正做到了身心俱净,而释永信似乎只有形式上的出家,内心仍被世俗利益所牵绊。
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寺院跟商业之间的平衡确实让人觉得不好平衡,合适地运用一些现代化的办法,对佛法的传播是有帮助的;可是如果商业化的程度太深了,就有可能偏离佛教的本质。
释明心通过短视频来弘扬佛法,能看出他很与时俱进;释永信的商业王国,引发了大家对宗教纯洁性的担忧
两个和尚的名声不一样,不光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能看出社会对宗教人员的期望,大家希望看到的是像如释明心那样真诚修行、不被名利牵绊的出家人,而不是把宗教当成商业工具的管理者
修行之路漫长曲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抉择。释明心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清净之路,释永信则踏上了繁华却充满争议的大道,至于哪条路更符合佛陀教诲,也许答案早已写在两人截然不同的口碑中
如果你是这位身心兼修的大师,面对美女跑车,你又会怎么做呢?
来源:鸿毛有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