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一三”!每个名字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家国故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08:54 3

摘要:纪念馆尾厅,有一面“八百壮士”英名墙。墙面上354名“八百壮士”的姓名、职务和军衔被深深镌刻——经数代人持续不懈地追寻与考证,当年坚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的420余位守军中,有超过八成的身份得以确认。

这个夏天,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迎来参观热。

纪念馆尾厅,有一面“八百壮士”英名墙。墙面上354名“八百壮士”的姓名、职务和军衔被深深镌刻——经数代人持续不懈地追寻与考证,当年坚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的420余位守军中,有超过八成的身份得以确认。

近年,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老先生身体大不如前,由其女儿、谢晋元将军孙女谢骏接替他,频繁来纪念馆作志愿讲解。讲着讲着,谢骏眼里含泪:“每个名字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家国故事。”

她的父亲一生都在不懈地寻找和还原父辈经历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奔走于各地档案馆,寻访健在的老兵与知情者,在浩瀚史料中钩沉索隐,积累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正是基于谢继民的研究和积累,2015年,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备开馆时,工作组相对完整地廓清关键史实:他们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第一营,共计四个连。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幼炯介绍,此后十年间,还原每一位英烈的姓名,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艰巨使命,“史料几近穷尽,亲历者相继凋零,线索愈发模糊,每前进一步都如同大海捞针,但我们从未停下追溯的脚步”。

今年,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突破展陈形式,创新性地将历史课堂从馆内延伸至城市街巷,推出沉浸式行走红色路线,让尘封的历史在真实的城市肌理中鲜活重现。就在今晚,“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人物”朱一宁将带领参与者沿着精心考证设计的路线参观:从弹痕累累的四行仓库西墙出发,途经西藏路桥、中国银行仓库旧址、浙江路桥、河南路桥,一路行走,一路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不屈的抗战意志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从长江口和杭州湾两个方向登陆,进攻上海。3个月时间里,中国军民死伤惨重,苏州河以北一度成为“血肉磨坊”。

10月25日,大场防线失守后,当时的中国军队88师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成了上海中心城区“最后的堡垒”。

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在四行血战四昼夜,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为迷惑敌人,四行守军对外宣称“建筑内有八百人”,故外界敬之为“八百壮士”。

谢晋元将军孙女谢骏与“祖父”对望。叶辰亮摄

四行仓库地理位置特殊——位于苏州河北岸,南岸就是公共租界。“这场战斗是在全世界,特别是租界内的西方媒体和民众注视下进行的。死守四行仓库不仅是为了掩护撤退,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军民不屈的抗战意志,鼓舞了全民族抗战斗志,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象征意义。”马幼炯这样说。

当时有歌传唱“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四行仓库的战斗,很快成了国际新闻的焦点。各国记者纷纷赶到租界一侧,用相机和摄影机记录这场惨烈的战斗。

如今,馆内展陈了美国记者海岚·里昂在淞沪会战中拍摄的四行保卫战和撤出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两组原始照片(底片)。其中,原始照片82张,底片40张,影像清晰,是最早记录“八百壮士”面貌的照片。

馆内还藏有1937年11月8日出版的第19期美国时代周刊,专题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将其与美国历史上的“阿拉莫之战”相比,引起全世界关注。

四行仓库保卫战以“八百壮士”奉命撤退而结束。全体孤军被羁留在胶州路孤军营长达4年。彼时上海市民经常到孤军营探望慰问。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孤军营被刺杀,举国震惊,上海民众前往吊唁者达30万之众。

不断补充完善的名单

谢骏至今认为,谢晋元将军代表的是一个群像。背后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叶辰亮摄

比如有位名叫陈树生的战士,在日军架设云梯攀楼时,身上捆满手榴弹,拉燃引线后从窗口跃出,与爬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他的壮举让南岸的民众泣不成声。谢晋元在日记中写道:“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战士们在仓库内划分区域,轮流作战,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员就躺在弹药箱上,用最后的力气传递子弹。

也因此,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一直在搜集、核对、分析、整理、再追寻、再分析、再积累、再整理,希望无限接近当年那段存亡绝续又英勇不屈的抗战岁月。

名字还在不断找寻。叶辰亮摄

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1937年10月26日深夜524团第一营紧急进入四行,指挥官是中校团附谢晋元和少校营长杨瑞符,从第一营四个连长的姓名,到相应部分排长、部分班长副班长,部分战士(有的在四行战斗中牺牲、有的在孤军营中病故、有的壮士在抗战结束后幸存),他们的姓名逐渐清晰、确定,部分壮士还留下较为清晰的人生痕迹。虽然当年的壮士都已告别人世,但令人欣慰的是,部分壮士的遗孀、儿女也带来了回忆,由此触及到了血肉丰满的壮士人生。

马幼炯介绍,“八百壮士”的人员构成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八一三淞沪会战伤亡惨重,大批中国官兵牺牲,需要不断补充兵源,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响之前,正好补充了湖北保安五团的湖北省通城县保安大队的一、三两个中队,所以,“八百壮士”中有200多人来自湖北省。“多年来,湖北省特别是咸宁市通城县也一直在追寻和整理当地‘八百壮士’名单,对于我们馆的壮士名单整理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对于目前尚未找到姓名的壮士,四行仓库暂时用88师的番号和留白两种方式代替。

穿越历史烽烟

“我们与纪念馆合作,对沿线点位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朱一宁介绍。在此之前,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根据史实,梳理出“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后,辗转抵达胶州路孤军营的真实路径:四行仓库-西藏北路曲阜路口碉堡(遭遇日军阻击)-中国银行仓库(士兵休整点)-河滨大楼(谢晋元短暂停留)-浙江路桥-公共租界跑马总会-胶州路孤军营。

这条基于史实复原的路线,在实际运营中结合了参与者的行走体验和城市现状,进行了路径优化和调整,希望让厚重的抗战历史变得真实可感,吸引年轻一代和国际游客参与。为满足外籍游客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需求,这条线路还特别设置了英文专场。

“沿着历史事件真实发生的街巷走一遍,触摸那些见证岁月的建筑与地标,真正‘走入’那段烽火岁月,了解到当时的民族危难和中国军民的无畏。”朱一宁说。

作为四行仓库保卫战最惨烈战场的见证者,西墙在历次修缮中都受到关注。此前修缮中,工作人员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历史影像比对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墙体上遗留的抗战时期炮弹和枪弹洞口遗迹进行了深入探查与精准定位,只为最大程度保留和呈现历史的伤痕。

预计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一场精心设计的抗战主题光影展将震撼上演,运用现代光影技术动态还原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和壮士们的英勇形象,让这段凝固在砖石上的历史,以更具冲击力的方式生动起来,助力铭记与传承。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