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八百壮士”团长谢晋元被暗杀事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11:33 1

摘要: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省镇平县(今蕉岭县)人。1913年春,谢晋元被送到育民学校读书。学校老师除教授算术、珠算外,还教《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以此作为识字课本。另外,老师还结合教学,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谢晋元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省镇平县(今蕉岭县)人。1913年春,谢晋元被送到育民学校读书。学校老师除教授算术、珠算外,还教《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以此作为识字课本。另外,老师还结合教学,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进行“天下为公”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教育,并讲授“礼义廉耻”的做人做事道德。

梅州中学

1919年,谢晋元以优良成绩考入省立梅县第五中学(今梅州中学)。他在梅县的读书生活十分艰苦,但丝毫没有气馁,相反更加勤奋。他在后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要努力勤读,以求增进个人的学识,凡一切事业,均由学问为出发点,没有学问,无论是很好的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而且会做坏。”

1925年,在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预科毕业。同年12月,有感于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和国共合作的革命潮流,谢晋元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军校学习期间,他多次聆听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教导。1926年10月,他从该期政治科提前毕业,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北伐期间,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荣立不少战功,这使他在北伐军中留下了英勇善战的名声,成为深得器重的青年才俊。后来,历任连长、营长等职。

谢晋元

调至第19路军蔡廷锴部,参加过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保卫战。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谢晋元奉命随第88师从无锡开赴上海,以抵制日军入侵。8月淞沪会战开始,谢担任第88师第262旅参谋主任。之后,又粗任第524团团副、团长之职、率部驻防闸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5日,日军突破通往上海外围的军事重地大场。自此,通往市区的门户被彻底打开。为避免苏州河北岸的中国军队遭敌围歼,总司令部急令第88师师长孙元良组织部队转移。根据部署,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苏州河北岸要冲布置少量精锐部队设防阻击,帮制日军的推进速度。这一艰巨任务,最终落到了谢晋元所在的第524团肩上。26日,日军疯狂地发动进攻。谢晋元率领该团第1营400余名官兵(号称八百壮士),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以掩护大部队后撤。

谢晋元(正中)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闸北区苏州河北岸的七层大楼,原为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在上海设立的联合营业所的仓库,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抵抗日军的中型山炮轰击。其时该仓库的西北两面已被日军占领,东南两面则毗邻外国租界。得知谢晋元要带兵在这里死战日军,租界当局曾婉转劝他:解除部队武装,退人租界,可受租界保护。此建议遭到谢晋元的严词拒绝,他慷慨激昂地坚决表示:“我们的魂可以离开我们的身,枪不能离开我们的手,没有命令,我们死也不退!”

四行仓库

10月27日,1000多名日军猖狂进犯。谢晋元沉着指挥,号召官兵:“人在阵地在,誓与日军血战到底!”谢晋元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激起上海乃至全国人民极大的抗战热情。其英勇抗敌事迹被当时的报纸与楚汉相争时田横的五百义士作比较,将其誉为“八百壮士”。每天从早到晚,数以万计的各界群众,不顾北岸日军的流弹,纷纷聚集在苏州河南岸,表示对四行仓库孤军的尊敬和关心。10月28日凌晨,上海市商会还派出一名女童子军杨惠敏携带慰劳品,渡过苏州河进入四行仓库,向孤军敬献新制国旗,表示全市人民的崇高敬意。5时的钟声刚刚敲过,谢晋元命令将国旗在仓库大楼楼顶升起,以表示在此抗敌的官兵们捍卫祖国尊严、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隔河观望的群众看见国旗在空中飘扬,无不拍手欢呼。不久,以《歌八百壮士》为题的歌曲也创作出来:“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10月29日,当战况紧急时,谢晋元写下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日军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激励着谢晋元和他的士兵。短短四天时间,他们在四行仓库这块弹丸之地,击退敌军数十次的疯狂进攻,毙敌数百名,写下了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此战过后,谢晋元受到了上级的通令嘉奖。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解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1938年3月12日,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延安各界悼念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发表演讲,就曾高度赞誉谢晋元等抗日烈士,称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谢晋元

10月30日晚9时,谢晋元接到上级发出的撤退命令,遂率孤军开始撤退。壮士们敏捷地冲出大楼,由新垃圾桥进入租界。他自己则最后一个离开仓库阵地。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成功地撤出四行仓库,退入租界,正准备从沪西方向归队,继续与日军作战时,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关于如果租界准许孤军通过,日军也将通过租界追击孤军的威胁,便违背先前诺言,竟要收缴孤军的武器,拟将他们车运胶州路羁留。“八百壮士”群情激愤,声言武器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决不能离手,宁愿重返四行仓库,继续固守到底。双方僵持不下。经过多方周旋,租界方面表示,这仅是替孤军代为保管武器,绝非缴械。“八百壮士”为顾全大局,不得不忍辱负重,被车运往胶州路“孤军营”。

孤军营

谢晋元部被困“孤军营”不久,南京陷落。从此租界变成日军包围中的孤岛。在身陷“孤军营”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谢晋元一直对士兵严格训练,给士兵宣讲爱国思想,教育官兵勿忘爱国军人的人格和国格,保持操守。

他常激励部属:“我们的言行必须使外国人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人的气概,认识中国人的精神。”在“孤军营”中,谢晋元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他作诗自励:“勇敢杀敌八百兵,抗敌豪情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奴气不平。”

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为收买谢晋元,派人以50万元及师长之职诱降,但遭到谢晋元的坚决拒绝,并严词斥责道:“尔等行为,良心丧尽,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为民为天职,余志已决,决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污我,你速去,休胡言。”口伪见软硬办法全都无效,转而收买其他八百壮士士兵,暗杀谢晋元。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官兵出操,发现几名士兵缺席,遂亲往传询,结果被汪伪特务机关收买的郝鼎诚等4名民族败类即郝鼎诚、张文清、尤耀亮,张国顺用匕首等凶器行刺,谢晋元突遭日本人收买的叛徒郝精诚、张文清、尤耀亮、张国顺四人刺杀猝不及防,被郝精诚手持三棱刺刀对着胸口连刺两下,当即倒地。在谢晋元倒地之后,其余三名帮凶见谢晋元并未当场死亡,又让郝精诚对着谢晋元的太阳穴、喉咙和心脏连捅三刀。谢晋元身中五刀重伤倒地,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36岁。孤军营的官兵见谢晋元遭此毒手,有的在抱着谢晋元遗体痛哭,有的怒发冲冠向着四名叛徒冲过去要将他们打死。四名叛徒手持凶器和铁镐负隅顽抗,最终被持枪进入孤军营的白俄警卫从官兵手下押走,逃过了被当场打死。后来这四名叛徒被租界法院判处了死刑,他们升官发财的美梦没能实现,落了个暴尸荒野,一臭万年。

谢晋元遗体

谢晋元为国征战,坚贞不曲,没死在抗日战场,却被日伪所收买同泽战友所害,他遇害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

上海的民众得知谢晋元遇害的噩耗后,极为悲愤,各界人士纷纷用各种方式悼念抗日英雄。4月25日,上海各界举行谢晋元遗体殡殓仪式,十万余人前往吊唁。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蒋介石亲题“精忠贯日”予以表彰。

谢晋元出殡

谢晋元去世半年后,日军占领租界,将“孤军营”谢晋元余部解送各地做苦力。抗战胜利后,谢晋元的部属返沪者百余人,皆结庐于谢晋元团长墓侧周围生活,多年不去,表达他们对谢晋元将军的深深思念和敬仰。

谢晋元葬礼

谢晋元将军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被人们永远传颂,并彪炳史册。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上海四行仓库所在地的胶州路改为晋元路,并设晋元公园和晋元中学,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来源:天有余而补不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