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深圳的越疆机器人正给排队的小朋友们接爆米花,深圳卫视记者出手“捣乱”盖住杯口,DOBOT AtomⅡ 即刻“看眼色”办事,实现自主悬停,没有把刚出锅的食物撒到人手上;人潮涌动的会场,在工作人员的语音指令下,同样出自深圳的众擎PM01迅速理解需求并锁定目标,
来自深圳的越疆机器人正给排队的小朋友们接爆米花,深圳卫视记者出手“捣乱”盖住杯口,DOBOT AtomⅡ 即刻“看眼色”办事,实现自主悬停,没有把刚出锅的食物撒到人手上;人潮涌动的会场,在工作人员的语音指令下,同样出自深圳的众擎PM01迅速理解需求并锁定目标,紧紧跟随记者穿梭人流,绝不跟丢,显示出强大的追踪思考与行动能力,工作人员称9月有望实现机器人从跟随人到带领人的交互突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多家深圳企业以多项突破性技术带来惊喜,展现科技温度。
中国努力推动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
8月12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顺利收官。本届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主办,28家国际机构及北京市相关部门联合支持,吸引全球133个国家的700余位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代表共襄盛举。同期举办的博览会、大赛及31场专题活动,全方位展现机器人产业前沿成果,堪称一场"机器人技术盛宴"。
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目标三年内形成万台级量产能力,通过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生态构建,打造国际影响力标杆。同步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建设全域人机协同实训场,推动机器人深度融入千行百业。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上线,京东开设专属展区,覆盖生活、教育等多场景,实现高端制造与大众消费对接。深圳卫视科创最前沿观察到,本次大会正努力推动机器人量产成为现实,降低机器人的消费门槛,让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变成日常家居的一部分。
新品迭出,创新引领潮流
本届大会也是一次机器人集体亮相的新品发布会,博览会设置创新馆、应用馆、技术馆3大展馆,汇聚ABB、库卡、费斯托、埃斯顿、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中信重工等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其中首发新品100余款,深企表现尤为“醒目”。
众擎旗下首款重载级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T800 同样是首次公开亮相。这款机器人身高1.85米、体重85千克,搭载了41个高自由度关节,配备固态电池与铝合金外覆盖件。T800续航能力的显著提升,让其能够在重载及高动态场景下持续稳定地作业。
众擎格斗机器人
优必选的全尺寸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Cruzr S2,搭载自研协作智能体,全空间范围搬运与亚毫米级精度操作都不在话下。越疆科技的 DOBOT Atom 第二代产品,左手能将机械臂轴承旋紧至0.1毫米公差内,右手还能同步分拣零件,如此精密操作,简直是机器人界的“神级工匠”。
优必选机器人Walker S2 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
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LimX Oli 带来了首次公开演示,看点十足。它身高1.65米,机身拥有31个主动自由度,不仅能完成腰部旋转、步幅联动的复杂舞蹈,还能做出高踢腿、高抬臂的多风格拟人行走。从行走到舞蹈,LimX Oli展现出的高度拟人化运动能力,标志着通用人形机器人正朝着“做人能做的事、去人能去的地方”稳步迈进。
LimX Oli在现场完成高动态舞蹈动作
深圳卫视科创最前沿从这些新品中观察到,未来机器人在精度和智能化操作上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贴近甚至超越人类的精细操作能力,在更多复杂、高要求场景中发挥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机器人新品可能会在更小尺寸下实现更强大功能,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比如在微纳制造、医疗微创手术等领域大显身手。
场景拓展,应用无处不在
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场景更加多元。在工业制造领域,智平方“爱宝”机器人已入驻国内外头部车企工厂、华熙生物无菌车间,承担箱子码垛等重任。优必选 Walker S2 通过热插拔自主换电,实现 7×24 小时不间断作业,为工业生产效率提升提供强大助力。
智平方人形机器人爱宝
商业服务场景中,数字华夏(深圳)的仿生机器人"夏澜"模拟人类表情过于仿真,把记者吓一跳。逼真的设计,旨在让系列机器人在即将落地的银行、博物馆等场所交互更自然灵动。
未来,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从工业到商业,从生活服务到医疗、教育等领域,将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领域,机器人或许将成为个性化学习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特点提供定制化课程;医疗场景中,协助医生进行远程会诊、手术辅助等工作 。实现真正的人机协同工作和生活模式。
目标共识:
具身智能机器人涌现GPT时刻
大会上,《2025 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正式发布。深圳卫视科创最前沿观察到业内的普遍共识:当前智能体机器人的硬件发展符合行业预期,但机器人大模型仍处于需要攻坚突破的关键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机器人智能通常可分为“脑”“眼”“行动系统”三大部分,这三者结合构成具身智能系统,能全面展现机器人的智慧并发挥其作用。“目前我们在‘脑’和‘眼’的研发投入上存在不足,这是相对短板,需要重点加强。”
倪光南在2025机器人大会上发言
回溯历史,1920 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话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首次使用 “Robot” 一词(源于捷克语 “Robota”,意为 “苦力”),塑造为人类服务的机械生命形象。这个富有哲学深意的创作,奠定了人形机器人的想象基础,也暗示了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共生的命运。
深圳机器人的产业产值、企业数量、上市公司数量、投融资事件均位居全国第一,产业链配套能力与创新活力尤为突出。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技术研发到应用场景拓展,深圳已构建起 “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完整闭环体系。在本次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深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正朝着 “人形机器人第一城”的目标稳步迈进。
来源:科创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