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温州“主”字型消防治理体系战略引领下,龙湾区立足全区火灾防控工作实际,总结以往经验做法,构建“主”字型消防治理架构,初步形成具有龙湾特色的实践模式。
在温州“主”字型消防治理体系战略引领下,龙湾区立足全区火灾防控工作实际,总结以往经验做法,构建“主”字型消防治理架构,初步形成具有龙湾特色的实践模式。
贯通层
明晰责任抓落实
龙湾区政府制发《关于切实做好2025年度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明晰区、街道两个行政层职责,每季度区主要领导组织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例会抓落实。
周晾晒,月服务
每周对火灾形势和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拉动情况进行晾晒,每月开展“1+N”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指导。
监管层
区一级层面
行业部门业务提升
充分运用行业领域“1+N”技术服务平台,帮扶八大重点行业主管部门(教育、卫健、应急、文旅、商务、住建、民宗、经信)的工作人员,全方面提升消防技术服务能力水平。
传统行业整治提升
紧盯制笔、制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火灾高风险环节,联合应急部门和行业协会,对刷胶、热定型等工段员工开展初期火灾自救技能培训,针对已安装一键报警和简易喷淋的丙类企业,组织开展“回头看”行动。
涉光伏企业整治提升
联合发改、住建部门建立“审批+监管”长效机制,新建涉光伏企业从源头把控安全设计,杜绝“带病上马”,持续推进涉光伏企业技术服务指导。
“村二产”自主管理能力提升
提炼丁山小微园整治经验,推动提升村二产工业园区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能力。
油锅安全行动
围绕“配备灭火毯、用火不离人、学会快处置”,对涉及明火作业的小餐饮场所进行一次隐患排查、一次油锅火灾处置演练。
综合体分级监管
对大型综合体分为ABC三类(高、中、低风险),分别施行“起底式”、“常规式”和“静默式”三种消防技术服务模式。
机场监督管理
设立机场消专委统筹消防安全工作,挂牌成立机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服务中心,完善“机场平安联盟”互动、联席会议、警消协作检查、救援力量互动等机制,构建机场区域消防安全“一张网”。
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
对大型营业性演出场地的消防设施、疏散通道、装修材料、电气线路等进行重点检查,做好重点部位的驻点安保。
轨道交通中转站监管
健全公安、应急、交通、卫健等部门综合演练和协作联络制度,建立演练评估机制,通过防消联勤和综合演练,逐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
寺前街监管
指导街区消防技术保障方案落实落地,督促营业期间每2小时开展一次巡查,每逢重大活动组织一次培训演练,辖区消防救援站驻点值守。
街道一级层面
1
平安夜巡
以区领导、部门干部、街村干部、社会力量等组成的巡查队伍,开展分区域、分时段、分频次巡查。
2
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
有序推广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切实加强电动自行车换电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3
专职队提质升级
对政府专职队和企业专职队每月开展一次指导,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半年进行一次业务驻训,联合人社部门每年组织一次体技能对抗赛。
消防宣传
01
工业企业和居住出租房逃生培训
依托消防救援站、专职消防队和应消站对工业企业和通天房式居住出租房开展火场逃生培训,让“逃掉大于烧掉,生命大于财产”深入人心。
02
医院和养老院逃生培训
对设有住院部的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场所的4类岗位人员(医生、护士、护工、保洁)开展避难间管理及组织疏散逃生培训。
基础设施建设
01
取水口和消防屋志愿者队伍建设
依托现有的消防取水口和消防屋,每个消防取水口和消防屋各配备5名消防志愿者,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消防志愿队伍业务技能大比拼。
02
持续推进消防民生实事项目
推动区政府每年将消防取水口、电动自行车充电点、微型消防站建设等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来 源:龙湾区消防救援大队
编 辑:夏炎芳
一 审:徐进 林晨 金鹤立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