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纪念岂容绿营“台独”算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2 08:54 1

摘要: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临近,对此长期冷淡沉默的台当局开始躁动起来,推出了一些所谓的纪念活动,如防务部门为抗战老兵颁发“纪念二战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徽章”,台历史馆及文献馆举办系列讲座与展览等。如果台当局真心实意地正确看待这段历史并进行纪念,这本是一件

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临近,对此长期冷淡沉默的台当局开始躁动起来,推出了一些所谓的纪念活动,如防务部门为抗战老兵颁发“纪念二战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徽章”,台历史馆及文献馆举办系列讲座与展览等。如果台当局真心实意地正确看待这段历史并进行纪念,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仔细观察其推出的所谓纪念活动,更像是在舆论重压下的“被迫营业”,还将之纳入与大陆的“话语权争夺”,透出一股浓浓的政治算计意味。 接受台防务部门高官上门颁授纪念章、并被岛内绿媒报道的台湾“老兵”,细看其履历,抗日色彩并不浓厚,却是积极参与“反共”行动的代表;台历史馆及文献馆则更是毫不隐讳地称,此次纪念活动要突出“台湾为主体的诠释观点”,主要目的是“反制大陆”,并抹黑大陆方面的纪念活动是“宣传战、法律战与心理战”。 岛内这群别有用心的人手段并不高明。台历史馆及文献馆所举办的活动,借“以中立角度不带情绪地看待战争”为名,对“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的大是大非问题采取刻意模糊,以“中日战争结束与终战接收”为主题举行学术研讨会,完全罔顾日本是战败方、向包括台湾在内的中方投降的基本事实。岛内文史学者直言,表述“抗战胜利,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光复”完全合情合理,也更符合历史;有学者更痛批这种“假中立名义”的模糊处理是典型的“恋殖”行径。 值得警惕的是,台当局不仅在抗战纪念活动中混淆视听,意图塞入政治私货,同时也在采取各种手段支持怂恿岛内某些文化帮闲炮制“文史产品”篡改历史记忆,为塑造“台湾主体性的身份认同”这种“台独”理论变种添砖加瓦。尤其是绿营及其文化帮闲正对日本殖民台湾历史进行系统性篡改甚至重构:一方面,有意忽略台湾人民抗战事实,抗战题材已在岛内影视作品中销声匿迹多年。对大陆精心制作的《里斯本丸号》纪录片、《南京照相馆》电影等影视精品或进行封禁处理,或采取视而不见、边缘化的态度,甚至歪批我铭记历史、揭批日本军国主义行为是“宣扬仇恨”“民族自虐”。 另一方面,则以极度“亲日媚日”态度“讴歌日本殖民台湾”。岛内媒体直指这是“用强大滤镜描绘日本殖民史,仿佛日本殖民台湾是天赐之福,不曾发生任何杀戮镇压”。为此,赖清德亲自上阵,蹭“欧战纪念”热点搞纪念活动,大肆宣扬“民主自由对抗威权独裁”的虚假叙事,却只字不提日本对台湾民众的残酷压榨,甚至在活动之后转场参加纪念日本殖民侵略者代表八田与一的活动,宣称“台湾与日本是一家人”,其“媚日谋独”本质昭然若揭。台当局还动用公帑资助拍摄宣扬错误史观的影视剧。如以“台籍日本兵”为主题的《听海涌》电视剧,描述台湾青年被日征召充当盟军战俘监视员、以虐待和屠杀战俘罪行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历史,号称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却在关键之处歪曲历史,杜撰出“领事诬告台籍战俘监视员”的剧情,刻意丑化被日军杀害的时任中国驻外领事卓远来烈士。相关研究者对此极为愤怒,甚至打算对制作方提出侵权诉讼,岛内外舆论更痛批“错置了历史加害者与受害者的位置”,刻意逢迎“特定史观与意识形态”,表面是讲台湾民众苦难史,实际是意图为日“漂白侵略”。 事实上,华夏儿女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身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记忆,为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顽强斗争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两岸同胞而言均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包括大陆与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成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两岸共同抗战历史的书写和传播,从全民族共同抗争的事业出发,以鲜明确凿的历史事实揭露“台独”分裂势力的祸心,有效反击各种“台独”谬论,以共同抗战史凝聚两岸人民共识,为两岸最终统一夯实基础。(作者是正奇经纬智库特约评论员)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