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美国企业以“商业合作”为名,加速在巴基斯坦港口领域的战略布局。其相关企业的集群式进入,不仅正在重塑区域航运格局,更将目标直接指向我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所构建的战略纵深。这场以港口为核心支点的博弈,不仅是我与美国资本与技术层面的竞争,更是规则制定权与
作者:路言
2025年,美国企业以“商业合作”为名,加速在巴基斯坦港口领域的战略布局。其相关企业的集群式进入,不仅正在重塑区域航运格局,更将目标直接指向我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所构建的战略纵深。这场以港口为核心支点的博弈,不仅是我与美国资本与技术层面的竞争,更是规则制定权与区域影响力的争夺。
一、美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港口布局现状
近年来,美国企业对巴基斯坦港口的参与力度显著加大,尤其2025年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一)投资规模与参与主体
2025年,超过65家美国企业通过与巴基斯坦海事部的合作,积极投身于卡拉奇港和卡西姆港的投资建设。美国资本巨头贝莱德通过并购港口运营资产,意图在南亚关键节点构建控制网络。航运巨头达飞集团(CMA CGM)虽为法国企业,但在巴基斯坦的投资也带有美国战略渗透的色彩,其于2025年7月将9300TEU(标准集装箱)级“CMA CGM Phoenix”号挂上美国国旗。这艘有史以来悬挂美国国旗的最大集装箱船,被部署至美国到巴基斯坦的INDAMEX航线,连通卡拉奇与卡西姆港。与此同时,马士基集团子公司APMT(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负责管理美国旗船只,并为美国政府机构及其承包商提供运输和物流服务)宣布在两年内向巴基斯坦港口基础设施投资20亿美元,重点涵盖智慧港口技术、物流园区、智能仓储等系统性升级。
(二)投资领域与合作模式
美国企业的投资范围广泛,涉及港口设施扩建、物流链条现代化、智能化设备引入以及数字化改造等多个领域。在合作模式上,呈现出“政商合流”的显著特征。美国政府与贝莱德、博龙等资本集团紧密配合,以资本为前台掩护地缘战略,在军事、政治施压后由资本收购介入,形成系统性港口控制链,这种模式已在巴拿马、马来西亚等地实践,如今正复制到巴基斯坦。
(三)与我在巴港口布局的竞争态势
我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项目上投入巨大,双方形成了深厚的战略合作关系。而美国企业对卡拉奇港和卡西姆港的投资,显然是对我在该地区经济利益的挑战,形成了两国在巴基斯坦港口领域的竞争格局。例如,达飞INDAMEX航线直接绕开瓜达尔港,将美巴货流集中于美资参与运营的港口,试图分流瓜达尔港的贸易流量。
二、美国加速布局的战略意图
美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港口的布局,绝非单纯的经济投资行为,而是融合了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拓展等多重战略意图。
(一)地缘政治层面:削弱竞争对手影响力
美国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稀释我在南亚的地缘政治优势,实施“节点削弱”战略。“中巴经济走廊”以瓜达尔港为出发点,是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对我在印度洋的战略布局意义重大。美国通过投资卡拉奇和卡西姆港,建立平行港口网络,旨在打破我在该地区的战略纵深,分流贸易流量,制衡我方影响,进而削弱我在印度洋的战略优势。
巴基斯坦作为我与中东、非洲及欧洲之间的重要连接枢纽,其港口设施的竞争格局直接影响区域内的航运路线、贸易流量及各国战略布局。美国介入巴基斯坦港口建设,企图通过替代性通道削弱我地理位置优势,在全球航运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经济层面:重构规则与掌控供应链
美国在全球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体现了其通过资本控制全球供应链的战略意图。我近年来在港口建设上的领导地位,尤其在非洲和亚洲的港口投资,让美国感到压力。因此,美国通过私人资本投入巴基斯坦港口,推动全球港口设施重建,目标是改变港口治理结构,重新定义全球航运规则和标准。
美国在港口合作中推广“去中国化”标准,要求其资助项目不得采购我国产起重设备、自动化系统,并计划将该模式复制至巴基斯坦,引导当地港口重构供应链标准,强化美国产业嵌入,确保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及经济利益的港口运营模式。同时,美国利用私营资本参与投资,也是为了利用全球化机遇,通过控制关键贸易枢纽,减少对我和俄罗斯在全球航运中的影响力。
(三)区域战略层面:拓展南亚影响力与市场
巴基斯坦作为南亚的核心市场和重要贸易节点,其港口的现代化对美国企业而言是拓展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机遇。美国通过投资巴基斯坦港口基础设施,为其企业提供进入南亚市场的桥梁,帮助推动其在全球港口产业链的竞争力。通过在巴基斯坦港口的技术和资金投入,美国能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升美资在南亚及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三、美国布局带来的影响
美国加速在巴基斯坦港口的投资布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给巴基斯坦带来短期收益,也存在长期风险,同时对我国及全球港口格局带来冲击。
(一)对巴基斯坦的影响
一是带来短期经济收益。美国资本的进入为巴基斯坦带来了一定的短期经济红利。例如,马士基的智慧物流园区、达飞集团的美旗船队扩张,有助于改善港口效率,提升港口的处理能力和货物周转率,增加巴基斯坦的对外贸易流量,尤其是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同时,这些投资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不仅增加了直接就业,还推动了运输、物流、港口管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巴基斯坦整体就业水平。此外,美国资本的流入使得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其减少债务压力,缓解经济困境,刺激经济复苏,帮助渡过经济难关。
二是造成长期政治经济风险。美国通过对巴基斯坦港口的投资,逐渐在巴基斯坦经济中占据关键位置,尤其是通过对港口设施和技术的控制,可能增强对巴基斯坦政策的影响力。长期来看,巴基斯坦经济过度依赖美国资本,可能导致经济独立性受限,在关键经济决策中受到美国干预。
与此同时,美国在巴基斯坦港口的投资不仅是经济合作,更是政治和战略上的渗透。随着美国企业在港口设施中逐步控股,巴基斯坦港口的运营标准、技术、设备等方面可能会与美国的利益高度契合,导致巴基斯坦在港口建设和运营的决策过程中逐渐丧失自主权,影响其在国际航运领域的独立性。例如,达飞船队雇佣美国海员、使用美制设备、遵循美港安保法案,逐步蚕食本地治理能力。
另外,巴基斯坦在港口项目中过度依赖美方资金,可能带来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巴基斯坦港口政策过度倾向美国,可能会引起民众不满,民众可能认为国家主权被外部势力干预。同时,这也可能激化巴基斯坦与我及其他地区大国的外交矛盾,导致外交孤立,影响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外交自由度。而且,巴基斯坦需平衡中美间的战略博弈,避免陷入“港口依赖竞争”,一旦港口协议绑定政治条件,恐重蹈“发展陷阱”。
(二)对我战略挑战
美国加速布局巴基斯坦港口的行动,是地缘战略、产业政策与国家安全三者合一的复合行动,其核心目标直指“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这一布局既给巴基斯坦带来短期经济收益,也使其面临长期的主权与政治风险,同时对我战略利益和全球港口格局产生冲击。
一是瓜达尔港战略地位受到冲击。美国对卡拉奇港和卡西姆港的现代化建设,使得巴基斯坦港口的选择空间更为广泛,这种多元化的港口布局对我在瓜达尔港的战略利益构成挑战。配合印度及西方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透明度不足”“治安堪忧”的舆论操作,美方希望将瓜达尔边缘化,若巴基斯坦未来偏向美国的投资和合作模式,瓜达尔港可能会失去其在“中巴经济走廊”中的独特地位,进而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效益以及我在印度洋的航运和能源通道安全。
二是全球港口产业链面临分化。美国企业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推广“去中国化”标准,可能导致巴基斯坦港口的运营标准与我国的技术和设备标准发生冲突。这不仅影响巴基斯坦港口的协同效应,还可能对全球港口产业链的整合产生深远影响。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全球市场拓展,美国资本的渗透可能推动全球港口产业链的分裂,导致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断裂,影响我国企业的全球合作。美国强化的港口设备脱钩、航线脱钩、数据脱钩三位一体体系,也试图打破我国港口产业链的一体化协同优势。
(三)对全球港口博弈格局的影响
贝莱德此前收购长和全球港口资产的举动,显现出美资意图控制全球百余港口的图谋。美国在巴基斯坦港口的布局并非个例,未来非洲(如吉布提港)、东南亚(如马来西亚巴生港)也可能面临类似“战略节点争夺战”。美国希望通过掌控“港口+”全链条系统——港机制造、数字平台、海事规则标准,实现对全球海运生态的主导力,这将对全球港口博弈格局产生带动效应,重塑全球港口治理结构和航运规则。
总结
美国企业在2025年加速布局巴基斯坦港口,以卡拉奇港和卡西姆港为支点,通过资本、技术与地缘战略的深度融合,不仅挑战了“中巴经济走廊”以瓜达尔港为核心的战略纵深,更在全球航运规则与供应链控制权上展开激烈博弈。这一布局短期内为巴基斯坦带来经济红利,但长期或使其面临主权与经济自主性风险,同时对我国的区域影响力和全球港口产业链整合构成威胁。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我国需深化与巴基斯坦的战略合作,优化瓜达尔港运营效率,加快技术与标准输出,同时在全球港口博弈中寻求多边合作,以灵活策略应对美国的地缘与经济双重挑战,维护“中巴经济走廊”及“一带一路”的战略利益,确保印度洋航运通道的长期安全与影响力!
来源:华语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