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图:09852 型 “别尔哥罗德” 号特种核潜艇(首个 “波塞冬” 核鱼雷载艇)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下水仪式上的场景。过去 24 小时内,堪察加半岛记录到 40 次余震 —— 这些都是 7 月 30 日半岛发生 8.8 级强震后的后续震动。克柳切夫火山在这场自
堪察加的教训:“波塞冬” 核鱼雷引发的海啸将把俄罗斯的敌人卷入大海
自然灾害无意间 “宣传” 了俄罗斯水下无人机的发展前景
配图:09852 型 “别尔哥罗德” 号特种核潜艇(首个 “波塞冬” 核鱼雷载艇)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下水仪式上的场景。
过去 24 小时内,堪察加半岛记录到 40 次余震 —— 这些都是 7 月 30 日半岛发生 8.8 级强震后的后续震动。克柳切夫火山在这场自然灾害的引发下持续喷发。这场自然的地震 “武器” 威力惊人。
地震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两千多公里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市先向南移动 5 厘米,随后又向北移动同样的距离。而堪察加半岛本身向东南方向移动了 2 米,同时下沉了 30 多厘米。
地震引发了海啸 —— 巨大的海浪抵达法属波利尼西亚。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也做好了迎接海啸的准备。日本和夏威夷发布了海啸预警。加拉帕戈斯群岛在得知堪察加发生灾情后,宣布居民撤离。
堪察加附近最高的海啸达 18 米。应科学家的请求,一位当地居民测量了其高度。这是 7 次海浪中第二高的一次。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称,海啸部分淹没了北库里尔斯克市的港口和鱼类加工厂,将船只从码头冲离。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尔卡季・季什科夫认为,从海岸线的变化来看,堪察加地震的后果超过了庞贝古城的灾难,他强调这是具有次区域规模的当代事件。卡尔・布留洛夫在其著名画作中定格的恐怖场景,与堪察加发生的情况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难怪俄罗斯最狂热的敌人会为这场悲剧感到高兴。“堪察加的末日”“堪察加正在毁灭”—— 这些都是乌克兰信息心理作战中心发布的假新闻标题。俄罗斯媒体称:“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诡异的录音以及聊天群里亲乌的机器人,都在试图散播恐慌。”
与几乎是内陆国家的乌克兰不同,其西方的老牌伙伴则更为克制,试图掩饰自己的喜悦。一方面是因为文明人不应像野蛮人那样(贬义)欢呼雀跃,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海洋大西洋文明的代表,他们深知破坏性水患的威力。
西方想必对苏联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的构想记忆犹新:他提议在美国沿海的板块断裂带水下部署 100 兆吨的热核弹(苏联在新地岛试爆的 “沙皇炸弹” 就是这种类型,其爆炸波绕地球三圈)。
水下引爆的核弹将引发地震和巨大的海啸,彻底摧毁敌方的沿海基础设施,包括港口。理论上,这场战争在一开始就能获胜。更早之前,还曾有过携带核弹头的 T-15 巨型鱼雷项目。
后来,人们放弃了用海水淹没敌人的想法,部分原因是该项目具有反人类的食人性质。有传言称,一位与萨哈罗夫讨论该项目的海军少将深感震惊,并表示海军军人习惯与武装敌人在公开战场交锋。
或许正是这种 “洁癖”(不仅是军人,还有政客)导致了庞大的苏联军事机器 —— 本为与西方 “公开作战” 而准备 —— 最终一枪未发便悄然解体,未能拯救国家。或许当初就该 “大干一场”?让全世界为之震颤……
如今的俄罗斯大致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弗拉基米尔・普京曾感叹:“如果没有俄罗斯,这样的世界还有什么意义?” 显然,他指的是我国的军事能力。在对北约的特别军事行动进入第四年之际,支持这种观点的论据愈发充分。
2018 年,俄罗斯总统在向联邦会议发表国情咨文时,展示了四种新型武器:“先锋” 高超音速滑翔弹头、“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佩列斯韦特” 激光武器以及 “波塞冬” 核动力水下无人机。
尽管在黑海海域,特别军事行动框架下的海上实战一直在进行,且我国黑海舰队被迫躲避敌方无人艇,藏身于新罗西斯克、费奥多西亚和阿布哈兹的奥恰姆奇拉,但 “波塞冬” 始终没有机会在实战中接受检验。
原因在于 “波塞冬” 的威力过于强大,实际上属于战略级武器,用它来对付小打小闹实在不划算,无异于用大炮打蚊子。毕竟,尽管基辅成功袭击了我国的船只,但它根本没有能与我们的核动力无人机相抗衡的舰队,只有一艘 “莫斯科” 号(注:原文表述可能存在误差,“莫斯科” 号为巡洋舰,已于 2022 年沉没)。
配图:“波塞冬” 海洋多用途系统应用示意图。这是一种基于水下无人机的全新海上水下武器,能够对抗敌方航空母舰,并打击洲际范围内的沿海目标。
这是否意味着,应该为 “波塞冬” 寻找其他更合适的目标?不是在乌克兰,而是在那些明里暗里用武器、资金等支持基辅的国家。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海洋国家,如英国、荷兰、挪威,还有同样拥有海岸线的德国和法国。
配图:“波塞冬” 海洋多用途系统。
“波塞冬” 对西方那些俄罗斯的沿海敌对国家构成的打击威胁,或许能给他们的狂热降温,打消其干涉他国内政的念头。在英吉利海峡某处发生的多次超强爆炸,将引发巨大的海啸,甚至可能引发地震。伦敦一半的地区被大西洋海水淹没,加来和敦刻尔克沉入海底……
顺便说一句,这符合哲学家、地缘政治学家亚历山大・杜金所秉持的地缘政治理念 —— 陆地文明(俄罗斯)与海洋文明(西方)之间的永恒斗争。这位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顾问” 继承了哈尔福德・麦金德的思想,认为这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对抗。
而且,弗拉基米尔・普京似乎对此表示认同。否则,如何解释总统最近对北德文斯克的访问?正是在那里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目前正在续建 “哈巴罗夫斯克” 号特种核潜艇 —— 它可能成为 “波塞冬” 的载艇。另一艘同类型潜艇 “别尔哥罗德” 号已准备就绪,驶入世界大洋深处。
塔斯社此前报道:“将各有两艘‘波塞冬’载艇加入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序列。” 每艘潜艇可携带多达 8 架核动力无人机。这样一来,处于战斗值班状态的 “波塞冬” 总数可达 32 架。这足以将俄罗斯的敌人卷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吗?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