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上》以90后代表夏向上等人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书写了年轻一代在新时代商业浪潮中积极拼搏创造精彩人生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迁——从农村的发展到城市的崛起,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到生态农业的转型……小说的主人公们因为坚持不懈的奋斗追梦
★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入选作品 何常在最新长篇小说;
★ 一部记录个人奋斗与时代变迁的小史诗。
《向上》 何常在 著 作家出版社
图书介绍
《向上》以90后代表夏向上等人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书写了年轻一代在新时代商业浪潮中积极拼搏创造精彩人生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迁——从农村的发展到城市的崛起,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到生态农业的转型……小说的主人公们因为坚持不懈的奋斗追梦精神,在山乡巨变的激流中,一个个蜕变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青年才俊,绽放出绚烂的青春光彩。正是人间一趟,积极向上!
《向上》先后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网络小说榜单、2023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网络文学选题、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以及2025年7月的中国好书。
作者介绍
何常在,民进会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河北省网络作协主席、文学创作一级。出版《浩荡》系列、《正道》系列、《交手》系列、《问鼎》等畅销书,发表网络小说《向上》《浩荡》《官神》等,创作作品共计五十余部。曾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首届贾大山文学奖、首届天马文学奖等;作品曾入选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新时代十年百部中国网络文学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等各大榜单,作品《浩荡》曾荣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
描绘雄安新区建设的壮美画卷——十位专家评《向上》
欧阳友权(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向上》以雄安新区建设为背景,娴熟运用多线叙事手法,将主要人物青春奋进、自信向上的创业故事与国家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关联起来,敏锐把握时代脉动,书写时代精神,鲜活地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变革历程,刻画了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形象,文笔生动,故事抓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代入感。夏向上及其伙伴们不断成长蜕变的奋斗者形象所蕴含的励志进取之态,是“人间一趟、积极向上”的真实写照,也是新时代山乡巨变一个缩影。
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常在《向上》作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小说聚焦青年创业梦与雄安新区的变化历程,作者以敏锐眼光和诗意笔触,精准勾勒出新时代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该书扎根现实的跨界题材,杂而不越的多线叙事,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艺术性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获得了读者和专家的广泛好评。作为新时代拓荒者,小说中夏向上等人物的奋斗历程激励人心,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作品寓教于乐,启迪读者勇担历史使命,为网络文学把握时代脉搏,深耕现实题材,书写新时代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朱钢(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
《向上》以几个年轻回乡创业为线索,智慧地将他们的家乡选定于雄安,巧妙地将雄安新区的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融合一体。何常在敏锐意识到网络文学进入现实题材现场的言说价值和更为广阔的书写空间,找到了网络文学写作经验与现实主义、个人体验与时代图景之间谐和的通道。作品历史视野宏大,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中,关注重大历史进程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体察当下生活和情感,显示了网络文学独特的创作气质和人文关怀,是一部时代感强又极具民间趣味和生活性情的作品。
马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分会副会长):
何常在新作《向上》充分发挥了网络文学超文本叙事的优势,以平凡者执着和坚韧的人生轨迹,绘制出一幅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壮美画卷,作品在结构上采用大开大合的技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时代的壮阔与人心的高远。作品描绘的三代人在各自时代中沉浮,最终共同选择回到雄安,实现建设雄安的情怀抱负,兼顾了历史感与当代性、美学品质和主题价值的有效统一,而作品所塑造的以夏向上为代表的新时代奋斗者、拓疆者形象,将作为审美理想的文学“新人”形象,提供给读者关于社会人生的更广阔的理解。
周志雄(周志雄,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向上》是一部开阔、大气的现实主义佳作,作者积极拥抱大时代,书写新时代,表达了“迎历史潮流,做有为青年”的主题。小说通过夏向上、康小路、李继业、关月、康闻情等青年创业者的人生历程,深入中国当代历史的细节深处,表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所发生的历史变革,再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是一部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优秀作品。小说结构紧凑,故事精彩,文笔老到,人情事理描写深入,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富有现实感与历史深度。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
何常在的《向上》是一曲饱含时代精神主旋律的青春之歌,小说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一群从雄安三县出发、又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初毅然返乡建设的青年们。他们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为了冲出乡村走向城市,付出了艰辛;而当新山乡巨变的号角吹响时,他们又响应这一历史使命,投身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洪流之中。以夏向上为首的青年群像,是时代的同行者,更是时代的生力军,除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特有的激情和信心以外,这些书中的青年愈益呈现出积极“向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青年形象,一种现实主义文学“新人”的面貌。
李林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
何常在的长篇小说《向上》,以81万字的厚重体量,沿着出身河北拒马河畔小村庄的90后青年夏向上求学工作于北京、探索创业于深圳,进而北上回乡投身雄安新区建设,担纲组建智慧城市运营企业的故事主线,在励志成长、都市情感、行业年代等多种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主流类型贯通融合的框架中,延展开男主角与他的大学同学成都人唐闻情、恋人深圳人杭未,以及同乡80后单一糖、70后温任简等不同世代、不同籍贯的人生和事业伙伴,在后奥运时代的北上广深、特别是跨入新时代以来雄安新区建设带动产生的改革发展新空间和新道路上,逐梦前行,砥砺奋发,从不同的行业岗位和社会层面殊途同归地汇流于时代发展大潮,同时也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和人生境界的宏阔生动画卷。全书架构严整,叙述畅达,情节细腻,人物形象点面相映,形成乡情、友情、爱情和同学同业情紧相交织的浓情氛围,也显示出积极进取的社会人群纵深有致、蓬勃跃动的现实生存背景。总体故事脉络和故事场景,突出彰显了雄安儿女迎向新时代改革发展美好前景,激情满怀、勠力奋进的人生风姿,闪现着新时代新人成长和新世情传奇的叙事和构思神采。
许苗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描写雄安新区的《向上》出自长期耕耘现实题材的河北网络作家何常在之手。从深圳崛起、浦东开发到雄安建设,何常在始终踏准时代腾飞节点,以一以贯之的激情讲故事。这部作品塑造了以夏向上为代表的“90后”青年创业者的奋斗史。在展现主人公理想追求过程中,突出青年对待人生、事业、爱情等问题不同于前辈的差异态度,描绘出崭新一代的崭新面貌。
禹建湘(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常在的《向上》,讲述了主人公夏向上等三人投身雄安新区建设、见证时代变迁的故事,这部作品既是“雄安青年”顺应时代潮流“向上”的昂扬传奇,也是当代中国依靠人民力量“向上”的时代缩影。何常在以多线叙事、群像表现手法,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关联,在深切厚重的时代关注之中,展现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立足人民、回应时代的使命担当。“人间一趟,积极向上”,这部独具生命力的作品,是“新山乡巨变”的文学想象、新时代精神的有力传达,令我们看到无数个“夏向上”身后,中国青年托举时代向上的豪情与自信。
桫椤(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何常在的《向上》有三个重要看点,首先是雄安,这是一部以雄安新区建设为题材的作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的“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建设是彰显我国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大工程,题材自带的意义提升了《向上》的社会价值,目前在众多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中具有唯一性;其次是青年,三个主人公是从雄安三县走出来的三个年轻人,他们先是离乡创业,然后又回到雄安新区建设现场寻找自我的价值,青年群体的形象也象征着雄安新区远大的未来;第三是奋斗,蕴藏在夏向上等角色身上的支撑性力量,是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顺势而为、拼搏进取、团结向上,这正是时代精神的写照。
(综合自作家出版社、河北作协、河北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来源:民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