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后续:论文抽查已开启,张教授是首个受害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9 13:02 3

摘要: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牵涉了学校的毕业生和杨景媛的指导老师郭某飞,杨某的硕士论文涉及抄袭、篡改数据的问题令学术界感到不齿,各方人士呼吁武汉大学彻查杨景媛的论文,严格追责有关人员的责任。

导读:学术不端零容忍,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再次升温,网友开启抽查武汉大学论文模式,第一个受害者已经出现。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牵涉了学校的毕业生和杨景媛的指导老师郭某飞,杨某的硕士论文涉及抄袭、篡改数据的问题令学术界感到不齿,各方人士呼吁武汉大学彻查杨景媛的论文,严格追责有关人员的责任。

截止目前,武汉大学除了发布成立专班严查学术不端和是否撤销肖某某的处分之外,没有发表意见。网友建议抽查武汉大学进五年毕业的硕士论文,此建议非同小可,引发教育界密切关注。

抽查论文并非首次

从2021年1月1日,教育部印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启动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要求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本科生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硕士研究生的抽查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5%。

目的就是为了制止抄袭学术造假的行为,让各位毕业生重视论文的原创性。文献抽查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逻辑性、研究方案、计划和全文,以及与文章初评与复评有关的资料。若涉及学术不端,即便是已经毕业的毕业生,也可能面临撤销学位的风险。

武汉大学杨景媛的硕士论文可谓奇葩,社会各界一致要求严查学术不端,武汉大学至今不见动作,引发网友质疑和谴责,有网友开启查阅武汉大学论文,既然是抽查,就会有人遭殃,第一个受害者出现了。

武汉大学论文抽查,首个人物出现

张某奇教授是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的第一个受害者,有关张思奇教授有关简介如下:张思齐,男,1950年出生于重庆市,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系武汉大学国学办创办人员之一。

资料显示,1982年,张思齐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外语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张思齐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获硕士学位(师从朱文振)。1992年,张思齐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及文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

张教授才华横溢,桃李满天下,没想到一篇不接地气的论文被网友爆料,成为学术界的笑柄,这都是武汉大学杨某的功劳。

张思奇教授论文邦腾

近日,武汉大学张思齐教授的论文《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网上火了。光看这个题目,就让人无法理解,杜甫啥时候和基督教有联系?

张教授如何评论杜甫的《咏鹅》,他在来头就写到,诗人一边喝酒一边观鹅;中间四句,小鹅对驶过来的大船表示不满,结果还船挡住了诗人的视线,诗人也不高兴了,小鹅头天夜里遭到了雨淋,翅膀有些潮湿,因此它们只能在行船激起的波浪中尽力抗争;结尾两句,傍晚时分,游客们逐渐散去,躲藏在草丛中的狐狸以为机会来了,想吃掉这群小鹅,但小鹅不理会,仍然悠闲自得地游泳,狐狸也没办法。

网友质疑,张教授的论文有问题,首先,在水中泛舟的自然是诗人,怎么会挡住诗人的视线呢?况且“无行”是“没有成行”的意思,用来形容一艘船不合适,其次,明明表达了对小鹅遭遇的同情,为什么尾联又突然写到狐狸无法伤害小鹅呢?

《咏鹅》不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和杜甫有什么关系?而且这两人生的朝代一个是初唐,一个是中唐,显然朝代错了,还有就是?唐朝哪来的基督教?这样的论文也能被大连大学初版,是不是收人家的钱了?

编者寄语:

张教授的这篇横跨数个朝代的论文,在公开发表之前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学术论证?其研究跨度之广、发表之顺利,不禁令人联想到学术界的灰色地带——这其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的蛛丝马迹?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学术生态的复杂光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反思。

来源:平老师教育论坛88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