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诗以细腻的意象编织出一片缠绵的怅惘,字里行间藏着对思念的拆解、对现实的轻叹,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敏感捕捉,可从三个层面细品其韵味:
一、采桑子
刘伯温
雁来不带天边信,莫上高楼。
新月如钩。一度看来一度愁。
人间无限伤心事,覆水难收。
风叶飕飕。只是商量断送秋。
二、《新月如钩》
茹立文
一只孤寂的大雁
在天边飞,
它带来一封
思念的信。
那所有的情思
变成
碎了的花,
或惆怅或忧伤
还有无尽
袅袅的烟。
它不能飞过高楼
只在低处
低鸣。
新月
是一片带钩的糖,
一味甜来
一味愁。
人间总有无穷的
伤心事
覆水难收
爱亦难留。
一片片秋叶
在风里飞舞,
一片片秋叶
在风里旋转,
一片片秋叶
在风里坠落。
他们
好像在商量
辞别
多情的秋。
这首诗以细腻的意象编织出一片缠绵的怅惘,字里行间藏着对思念的拆解、对现实的轻叹,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敏感捕捉,可从三个层面细品其韵味:
其一,意象的“破碎感”与情感的“绵延性”形成奇妙张力。
开篇以“孤寂的大雁”托物起兴,“天边飞”的辽阔与“带来思念的信”的私密形成对照,仿佛遥远的牵挂被一只飞鸟衔来,却在落地时碎成了“碎了的花”。“碎花”的意象极妙——它曾是完整的美好(花),如今却成了无法复原的碎片,恰如思念中那些被揉碎的回忆;而“袅袅的烟”则承接这份破碎,以无形的、不断蔓延的形态,让惆怅与忧伤有了流动的质感,既写尽了思念的易碎,又道尽了它的挥之不去。
“新月是一片带钩的糖”更是神来之笔:“糖”的甜是回忆里的温暖,“带钩”则藏着甜蜜背后的牵绊与刺痛,“一味甜来/一味愁”将思念中“甜与苦交织”的矛盾感具象化,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心上,不尖锐,却绵长。
其二,“低飞”的隐喻与现实的无奈,让个人情绪有了普世共鸣。
大雁“不能飞过高楼/只在低处/低鸣”,这组意象藏着对现实的隐射:曾经或许能翱翔天际的思念(或理想),如今被“高楼”代表的现实所困,只能在低处发出微弱的声响。这“低鸣”不是呐喊,而是压抑的叹息,像极了每个人心中那些被生活磨钝、却始终未绝的牵挂。
“覆水难收/爱亦难留”则以直白的感慨收束这份无奈,将个人的失落扩展到“人间无穷伤心事”的共通体验——那些无法挽回的过往、留不住的关系,本就是生活的常态,诗人轻轻点破,却不说透,留白处尽是怅然。
其三,重复的韵律里,藏着时光的重量与告别的温柔。
诗的结尾,“一片片秋叶”的三次重复,像电影里的慢镜头:“飞舞”是不舍的盘旋,“旋转”是犹豫的徘徊,“坠落”是终于的沉降。三次动态的递进,将“辞别”的过程拉得很长,而“商量着辞别多情的秋”又赋予落叶以人的情态——连自然之物的告别都如此缠绵,何况人心?
秋叶的坠落与开篇的大雁形成呼应:一个是空中的孤独信使,一个是地面的集体告别,共同勾勒出一幅“秋意里的离别图”。秋本是“多情”的,却不得不接受万物的辞别,这份矛盾恰如人心对“留”的渴望与“逝”的必然之间的拉扯。
整首诗没有浓烈的悲怆,只有淡淡的、像薄雾一样的愁绪。
它像一场低声的自语,将思念、失落、时光流逝这些抽象的情绪,拆解成大雁、碎花、新月、秋叶等可触可感的意象,让每个读过的人,都能在其中照见自己心底那片“欲言又止”的温柔与怅惘。
文瞰世界
用有光的文字点亮生活
用有爱的文字照亮生命,
用真挚的文字愉悦心灵。
编者茹立文,
文学爱好者
喜欢文学与诗歌
愿生活与诗常相伴,
愿岁月与美常相依
图片自网络。
来源:丽文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