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聚朋心:奉贤区南桥镇统战工作品牌实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8 20:26 1

摘要:中国发展网讯为积极响应奉贤区委统战部“同心见贤”品牌项目,南桥镇结合自身特色实践,将原来分散在各社区、各领域的15个特色项目串珠成链,划分为凝聚侨心类、乡村振兴类、网格治理类、公益服务类、社企融合类五大类别,并结合“桥”的独特意象,全新打造“桥聚朋心”统战工作

中国发展网讯 为积极响应奉贤区委统战部“同心见贤”品牌项目,南桥镇结合自身特色实践,将原来分散在各社区、各领域的15个特色项目串珠成链,划分为凝聚侨心类、乡村振兴类、网格治理类、公益服务类、社企融合类五大类别,并结合“桥”的独特意象,全新打造“桥聚朋心”统战工作品牌,全力实现社会各界统战人士人在南桥,心聚南桥的美好愿景。

凝聚侨心:侨心为桥连四海

桥侨小站提供社区交流场域。南桥源社区“桥侨小站”联合结对企业,育秀社区“桥侨小站”引“南风贤语”讲师团入驻,古华社区“桥侨小站”以传统文化为特色,日常开展品茶、插花、制香等联谊活动,以文化滋养心灵。“桥侨会客厅”立足城乡特殊场景。位于六墩村的桥侨会客厅聚焦乡村振兴,展现乡村风貌,位于江南书局的桥侨会客厅主打文化交流,举办《从李待问的泣血遗书谈乡贤文化》等文化讲座,使海内外统战人士领略到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七色堇·侨行宣传小分队召集学生校外实践团力量,将侨法宣传相关活动接入公益积分平台,村民可通过参加侨法宣传讲座、争当侨法讲解员等途径积累文明积分,实现侨法宣传与社会治理的共赢。

乡村振兴:桑梓架桥通阡陌

“桑梓助农”是上海市华侨基金会发起的乡村振兴项目,通过六墩村沐恩农业合作社32位入股社员,带动当地100多户村民发展农业产业,帮助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每年组织开展十余场专家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农业技术和有利的惠农政策,提高亩产收益。“这里有良田”打造“家门口菜园”,通过统战人士与志愿者的实地播种、劳作、采摘、分享,收获的新鲜蔬菜将被派送至困难统战人士及高龄老人家庭,为他们解决买菜难的生活问题。在光明村成立翼课堂·文化联桥助演团,将侨法知识与奉贤山歌剧相融合,共同孵化侨法相关文艺作品,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侨法知识。

网格治理:网格化桥织经纬

“六格同心圆”治理项目,坚持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结合六个综合网格的工作布局,挖掘统战人士作为治理骨干力量,以志愿服务项目化形式融入“六格”治理,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自今年启动以来,已在各网格内开展6场相关活动,聘用“六格同心圆”协商议事类、志愿服务类、扶贫帮困类统战代表11位作为主理人。成立“银龄童心融治项目”,鼓励社区的小朋友们将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担任“童心观察员”,各位统战老朋友们发挥岁月沉淀的智慧成为“治理导师”,共绘代际共治蓝图。发布“五瓣梅自治坊”品牌,将统战力量化为“一片花瓣”,赋能综合网格治理,让社区治理更高效、更温暖。建立统战人士智库。聚集各党派内的专家及热心公益的统战代表人士成立南桥镇统一战线力量联盟——“智友社”,围绕基层工作难点堵点、群众急难愁盼等开展调研议事。

公益服务:爱心汇桥传星火

组建统战志愿服务队伍,联合社区统战干部、爱心企业、统战志愿者的力量,组建“同舟益行”统战志愿服务团队,围绕统战人士的生活医疗需求、内心情感需求开展公益服务。2024年组织走访慰问5次,众筹资金看望困难统战人士,发放各类慰问品160余份。融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乐在南桥·我爱我家”教育基地的基础上,2024年成立“忆红居”红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融合民族知识普及与红色文化传承,营造团结融合的社会氛围,增强文化认同感。建立“桥侨益+”服务站点,在有代表性的村居建立侨法宣传站点,跨平台合作、多项目衔接,2024年通过站点发放《涉侨服务手册》等宣传资料、赠送帆布袋、钥匙扣、扇子等周边产品近百份。

社企融合:社企合桥汇百川

“百企联百区”项目组织160多家企业与150多个小区围绕“五个一批”开展结对共建,探索“社区+企业”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项目推行两年多以来成效显著,获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颁发的“最具价值奖”。在2024年,累计开展34场活动,覆盖4万余人,帮扶资金达20万,共同编织起了一张紧密的社企互助之网,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开展“阳光下展翅”爱心助学活动,2024年共为18名少年送上助学金5.4万元,其中新增的6名少年的助学金由镇商会“点滴温情基金”拨款1.8万元资助,帮助学生实现青春梦想。

来源:东方好声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