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亲苏秀芳像往常一样,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餐桌上,色泽红亮的红烧肉泛着诱人的光泽,清蒸鲈鱼散发着淡淡的鲜香,还有那道唐景超从小就百吃不厌的糖醋排骨,酸甜的味道直钻鼻腔。
唐景超今年十九岁,是江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二的一名学生。
这个秋意渐浓的周末,唐景超从学校回到了家中。
母亲苏秀芳像往常一样,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餐桌上,色泽红亮的红烧肉泛着诱人的光泽,清蒸鲈鱼散发着淡淡的鲜香,还有那道唐景超从小就百吃不厌的糖醋排骨,酸甜的味道直钻鼻腔。
“景超,这次期中考试考得怎么样啊?”苏秀芳一边熟练地用筷子给儿子夹菜,一边关切地问道。
“还行吧,专业课成绩都在85分以上。”唐景超头也不抬,专注于眼前的饭菜,声音听起来有些心不在焉。
苏秀芳在这座老城区的纺织厂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从最初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认真,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做到了质检主管的位置。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她几乎倾其所有,把自己多年来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就连现在居住的这套位于老城区的两居室房子,也是她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几年才买下的。
房子面积不大,但苏秀芳布置得十分温馨。客厅的墙上,挂满了儿子从小到大的奖状和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唐景超成长的点滴。书柜里,各类文学书籍整齐地排列着,这些都是唐景超从初中开始就痴迷阅读的。
唐景超从小就隐隐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他没有父亲,或者说,他有一个从未谋面的生物学父亲。
关于自己的身世,母亲苏秀芳从来没有刻意隐瞒过什么。大概在他十一岁那年,一个雨夜,窗外雨滴打在窗户上噼里啪啦作响,唐景超终于鼓起勇气,问出了那个一直憋在心里的问题:“妈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
那天晚上,苏秀芳轻轻地把儿子抱在怀里,在沙发上坐了很久很久。她用最温柔、最平和的语气,缓缓地说出了真相。
她说,曾经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叔叔帮助了她,让她能够拥有自己最渴望的孩子。那个叔叔就像上天派来的天使,给了她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学生,”苏秀芳说着,眼神变得温柔而遥远,仿佛陷入了回忆,“他肯定也是个善良的人,因为他愿意帮助像妈妈这样的人实现做母亲的梦想。”
那时候,唐景超年纪还小,不太明白这些话背后的含义。他只知道,妈妈非常非常爱他,这就足够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上了大学之后,一个念头在他心里悄然滋生:他想知道,那个赋予他生命的人,究竟是谁。
他长什么模样?他现在在做什么工作?他会不会有时候也会想起,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和他有着血缘关系的孩子?
这些疑问就像春天里疯长的野草,在他心里肆意蔓延。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他独自看着镜子中自己的面容时,当他在图书馆里看到那些年长的教授时,这些疑问就会如潮水般涌来,强烈地冲击着他的内心。
他并非对母亲的爱有任何怀疑。苏秀芳对他的爱,深沉而厚重,如同浩瀚的大海,无人能够替代。他只是……只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拼图能够更加完整。
每次他试图和母亲谈起这个话题时,苏秀芳的表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她不会直接拒绝,但总是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或者眼神中会闪过一丝难以言说的痛苦,仿佛在回忆一些不愿意触及的往事。
“景超,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她总是这样劝慰儿子,“我们现在过得这么好,不是挺幸福的吗?”
唐景超理解母亲的担忧。她害怕儿子会受到伤害,害怕那个陌生的男人会拒绝他,或者会给现在平静的生活带来不可预知的变化。
所以,他渐渐地不再当面和母亲提起这件事。但那个念头,却如同心底的一颗种子,在黑暗中悄悄地生根发芽。
吃完晚饭,唐景超回到了自己的小房间。这个房间陪伴他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墙上还贴着一些励志的标语和他喜欢的作家的名言。
他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有些发黄的笔记本。笔记本的封面已经有些破损,第一页用他稚嫩的字迹写着:“寻找他的线索记录”。
翻开笔记本,里面大部分页面都是空白的。这么多年来,母亲把关于那个人的所有信息都保护得很好,他几乎一无所知。
唯一的线索,或许就是他自己的基因。他的眉眼、鼻梁、嘴唇,这些面部特征中,有哪些是遗传自那个陌生的男人呢?
窗外,秋风轻轻吹动着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唐景超合上笔记本,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不安。
他知道,这条寻找之路,注定充满坎坷。
进入大学后,唐景超拥有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内心寻找生物学父亲的冲动也愈发强烈。
他开始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查阅关于人工授精和精子捐献的相关资料。从专业的医学文献到严谨的法律条文,从激烈的伦理学讨论到深入的社会学研究,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所有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些资料,他了解到,在他们国家,精子捐献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保持匿名。医院和精子库有责任保护捐献者的隐私,这意味着想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他也看到了一丝希望。一些通过人工授精出生的人,借助基因检测技术,在庞大的DNA数据库中找到了血缘亲属,进而找到了自己的生物学父母。
这给了唐景超很大的启发,但基因检测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对于一个依靠母亲微薄工资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他担心母亲知道后会伤心难过。
他决定先从母亲那里再试探一些信息。也许,在母亲的记忆深处,还保留着一些关于那个人的非关键性信息。
这个周末回家的晚饭时间,唐景超故作随意地提起了大学里的一件事。
“妈,我们学校有个同学,最近在找他失散的亲人,听说过程特别艰难。”
苏秀芳正在盛汤,听到这话,手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若无其事地盛汤。
“是吗?找亲人确实不容易,特别是时间过去太久的话。”
“是啊,他说如果能知道一些基本信息就好了,比如那个人的大概年龄、职业什么的,这样寻找的范围就能缩小很多。”唐景超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母亲的表情变化。
苏秀芳放下汤勺,看了看儿子,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景超,你……是不是又在想那件事了?”
被母亲直接点破心思,唐景超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诚实地点了点头。
“妈,我就是有点好奇。不是对您有任何不满,我只是……”
“我知道,我知道你的想法。”苏秀芳打断了他的话,声音变得轻柔而疲惫,“可是景超,不是妈妈不想告诉你,实在是……当年的情况比较特殊。”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我只记得,他是个大学生,读的是理工科,年龄比我大三四岁的样子。身体很健康,人看起来也很斯文。除此之外,医院也不允许透露更多信息。”
理工科大学生!
这是唐景超第一次从母亲口中得到如此具体的信息。虽然仍然很模糊,但至少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妈,那是在哪个医院做的手术呢?”唐景超试探性地问道。
苏秀芳的表情立刻变得警觉起来。
“问这个干什么?景超,你不会是想去医院打听吧?”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担忧,“医院是不会告诉你任何信息的,而且……而且这样做不太好。”
“我就是随便问问,妈您别紧张。”唐景超赶紧解释,但心里已经暗暗记下了母亲刚才的反应。
苏秀芳看着儿子,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有对儿子的爱,有担忧,有无奈,还有一些唐景超看不懂的东西。
“景超,答应妈妈,不要去打扰别人的生活好吗?”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哀求,“那个人现在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贸然出现,对所有人都不好。”
唐景超点了点头,但心里寻找的决心却更加坚定了。母亲越是阻止,越说明她知道得比表面上说的要多。
当天晚上,唐景超把“理工科大学生”这个新线索郑重地记录在了那个破旧的笔记本上。
虽然信息依然有限,但他觉得自己距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唐景超开始关注本地各大学理工科专业的历史信息。
他想知道,二十年前,这里有哪些大学有比较强的理工科专业,那些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哪里,又有哪些可能参与过医院的相关项目。
信息搜集的过程繁琐而枯燥,进展也十分缓慢,但唐景超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
他有种强烈的预感,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为了进行更系统的调查,唐景超决定先解决资金问题。
他开始在课余时间四处寻找兼职工作。他给低年级的同学补习功课,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知识点;也在网上接一些文案写作的小活,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攒够了做基因检测的费用。
他选择了一家国内知名的基因检测公司,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小心翼翼地采集了自己的唾液样本。
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他使用了一个化名,并留下了自己新申请的邮箱地址。
将样本寄出的那天,唐景超的心情五味杂陈。这个小小的试管,承载着他十九年来最大的期望。
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查看好几次邮箱。白天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走神,脑海中不断想象着各种可能的结果。
一个月后的某个周三下午,他终于收到了基因检测公司的邮件。
那天他正在图书馆自习,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看到邮件通知时,他的心跳瞬间加速,手指都有些颤抖。
他快速浏览了那份详细的基因报告,大部分专业术语他都看不懂,便直接跳到了最关键的“亲缘关系匹配”部分。
报告显示,在数据库中,他匹配到了几个远房亲戚。大多数都是很远的血缘关系,参考价值不大。
就在他有些失望的时候,一行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三代表亲匹配:用户姓氏显示为‘孙’,年龄段40 - 50岁,现居住地显示为邻近省份A市,联系方式:***@gene - family.com”
三代表亲!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共享同一对曾祖父母。虽然关系不算很近,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线索了!
唐景超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周围几个同学都好奇地看向他。他连忙收拾东西,匆匆跑回宿舍。
回到宿舍后,他立刻给那个显示姓“孙”的远房亲戚发了一封邮件。
在邮件中,他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说明自己在寻找生物学父亲的线索,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关于家族谱系的信息。
邮件发出去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这次的等待比之前更加煎熬,因为他知道,这可能是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条线索。
三天后,他收到了回复。
发件人自我介绍叫孙国强,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他在邮件中表示,对唐景超的经历很理解,也很愿意提供帮助。
孙国强神情郑重,缓缓说道:“依据我对家族历史的了解,咱们家族确实有一支旁系迁到了唐景超所在的那个城市。这么多年过去,那支旁系不少成员都改了姓氏,有的改姓‘余’,有的改姓‘赵’。”
顿了顿,他接着补充道:“而且啊,我印象特别深,二十年前,那支旁系里有些孩子正好在念大学,好几个学的都是理工科专业。”
“余姓!理工科!大学生!”唐景超听到这些线索,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提笔给孙国强回信,诚恳地询问更多细节:“孙叔,您能不能再跟我说说,那些姓余的亲戚主要集中在哪些大学呀?有没有年龄和背景跟我推测的比较相符的人呢?”
在接下来的几封邮件往来中,孙国强断断续续地提供了一些零散却极为宝贵的信息。
他写道:“那支旁系里姓余的成员中,有几个人确实在咱们本地的工科大学读过书。其中有个叫余明海的,年龄和专业背景都和你说的挺吻合。听说当年他在学校表现特别出色,还积极参加过不少社会公益活动呢。”
“余明海!”这三个字如同一道电流,瞬间击中了唐景超的心脏。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什么,但唐景超心里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个余明海很可能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那个人。
他赶忙拿出笔记本,把“余明海”这个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还在后面重重地画了一个大大的星号。
接下来的几天,唐景超像着了魔一样,疯狂地在网络上搜索关于“余明海”的所有信息。
有了具体的姓名,搜索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了。
唐景超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校友录、社交媒体、专业网站,一个都不放过,试图找到更多关于余明海的蛛丝马迹。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周的不懈努力,他在本地工业大学的一个老校友论坛里,发现了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
那是一个关于“二十年前校园公益活动回忆”的帖子。楼主在帖子中回忆道:“那时候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项目,是和市人民医院合作的‘生命传递计划’。当时好多品学兼优的男同学都踊跃报名参加,说是能帮助一些有需要的家庭实现生育梦想……”
“生命传递计划!”看到这几个字,唐景超的心跳陡然加快。虽然帖子里没有明确说明这个项目具体是做什么的,但结合时间、地点、参与人群等信息,他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关键线索。
他继续在论坛里仔细搜索,终于在一个很久以前的帖子里,找到了一份当年参与该项目的部分学生名单。
名单是一张扫描的图片,字迹有些模糊,但唐景超还是一眼就看到,在名单的中间位置,清晰地写着“余明海”三个字。
“找到了!真的找到了!”唐景超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泪水不知不觉地模糊了双眼。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苦苦寻觅,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凿的线索。
接下来,他迫切地想知道这个余明海的现状。他现在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是否已经结婚生子?
唐景超继续在网上深入搜索,还真发现了一个可能的匹配对象:现在在邻省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的余明海。
年龄、专业背景、毕业院校,所有信息都完全吻合!
通过公司官网,唐景超甚至找到了这个余明海的照片。
照片上的男人看起来四十岁左右,戴着一副眼镜,面容儒雅,浑身散发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温和气质。
让唐景超震惊的是,这个人的某些面部特征,和他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有着微妙但明显的相似之处。
特别是眼型和鼻梁,几乎一模一样。
那一刻,唐景超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二十年来,他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可能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的面孔。
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发现记录在笔记本上,还截图保存了余明海的照片和相关信息。
然而,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不要主动联系这个余明海?
如果联系了,可能会得到确认,但也可能会遭到拒绝,甚至可能换来愤怒的回应。毕竟对方很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希望被这样的事情打扰。
如果不联系,他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真相。
经过几天的纠结和反复思考,唐景超决定先和母亲好好谈一次。
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接近真相了,需要母亲的确认,或者至少希望母亲能给他一些指引。
这个周末回到家,唐景超等母亲心情不错的时候,鼓起勇气说道:“妈,关于我父亲的事情,我想我可能找到一些线索了。”
苏秀芳正在客厅里看电视,听到这话,手中的遥控器“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景超,你……你做了什么?”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唐景超深吸一口气,把整个调查过程,包括基因检测、寻找亲戚、发现余明海等等,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
随着他的讲述,苏秀芳的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当他说到“余明海”这个名字时,苏秀芳的身体明显地颤抖了一下。
“妈,您认识余明海吗?”唐景超紧紧盯着母亲的眼睛,不放过她脸上的任何一丝表情变化。
苏秀芳沉默了很久,眼圈渐渐红了。
“景超,”她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无奈,“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什么意思?妈,您到底知道什么?”唐景超急切地追问。
苏秀芳站起身,缓缓走到窗边,背对着儿子。她的肩膀在微微颤抖。
“余明海……”她的声音很轻,几乎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确实知道这个名字。”
唐景超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妈,那他真的是……”
“但是景超,”苏秀芳转过身,眼中满是泪水,“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你现在还不应该去找他。”
“为什么?”唐景超急切地问道。
苏秀芳看着儿子急切的眼神,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给妈妈一些时间,好吗?这件事……我需要想想该怎么处理。”
看着母亲痛苦的表情,唐景超知道,今天不可能从她那里得到更多信息了。
但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母亲确实知道余明海,而且她知道的事情远比她表现出来的要多得多。
从和母亲的对话中,唐景超更加确信自己的调查方向是正确的。但母亲的反应也让他更加困惑和不安。
余明海到底是不是他的生物学父亲?
如果是,为什么母亲如此抗拒?她说“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些疑问在他脑海中不断翻腾,让他夜不能寐。
回到学校后,唐景超继续深入调查余明海的背景信息。
通过网络,他了解到余明海现在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工作,担任技术总监一职。公司的官方介绍显示,余明海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多次获得技术创新奖,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从社交媒体上的公开信息来看,余明海似乎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的头像是一张全家福,照片中他和一个优雅的女人以及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女孩站在一起,看起来像是在某个景点旅游时拍摄的。
看到这张照片,唐景超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余明海真的是他的生物学父亲,那么照片中的女孩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
这个发现让他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他可能不仅找到了父亲,还有一个妹妹;
紧张的是,他的出现会不会打扰到这个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家庭?
经过几天的激烈思想斗争,唐景超最终做出了决定:他要主动联系余明海。
不管结果如何,他都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二十年的疑问,是时候有一个结果了。
那天晚上,唐景超坐在宿舍的书桌前,反复斟酌着要发给余明海的信息。
他不能太唐突,也不能太含糊。他需要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诉求。
最终,他打开了余明海的社交媒体主页,深吸一口气,开始输入:
“您好,余先生,冒昧打扰了。我是一名大学生,想向您询问一件可能很突兀的事情。请问您是否曾在大约二十年前,参与过本市人民医院的一项名为‘生命传递计划’的公益项目?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能和您进一步沟通。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谢谢您的时间。”
写完这条信息,唐景超的手指在发送按钮上方停留了很久。
这条信息一旦发出,就没有回头路了。不管收到什么样的回复,他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但是,他已经等了太久了。
二十年的好奇,十几年的疑问,几个月的调查,都指向了这一刻。
唐景超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坚定地按下了发送键。
信息已发送。
宿舍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他急促的呼吸声和窗外秋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
他把手机放在桌上,但眼睛却始终无法离开屏幕。
现在,他只能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机屏幕暗了又亮,亮了又暗。
唐景超的心跳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次跳动都像是在倒计时。
而在几百公里外的某个城市里,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机在口袋里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来源:海上守望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