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深入贵州省息烽县、关岭县,将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出播音主持专业铸魂育人的创新路径,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增添青春力量。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深入贵州省息烽县、关岭县,将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出播音主持专业铸魂育人的创新路径,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增添青春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师生于息烽县集中营遗址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夯实文化认同根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此次活动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有机融合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产业赋能等多元要素,将语言服务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初步构建起“推普教学 + 文化传播 + 产业赋能”的跨校合作、校地协同、融合发展工作机制。
活动期间,师生们充分发挥语言和传媒专业优势,针对不同年龄、职业人群开展个性化推普工作。面对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户群体,师生们聚焦政务沟通、政策宣讲等实际工作场景,通过实例解析、互动演练等方式提升公务用语规范性;同时借助直播助农、视频拍摄等传媒手段,将语言推广与乡村旅游、电商经济、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助力农户提高直播带货能力。
此外,师生们还通过语言教学、视频制作等专业服务,为当地人才培养、青少年教育、文化振兴、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息烽集中营的红色教育到青山苗族乡的非遗直播,从干部教学课堂到工业厂区的镜头记录,每一步实践都在诠释和强化一个共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青年力量作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理应通过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方式更多投身乡村振兴征程,积极参与民族地区和乡村社会建设;高校作为青年人才的培养阵地,更要充分发挥人才与智力优势,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图/文 李元豪、李佳琪)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