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不高、爱生病,竟然都和这事儿有关?专家支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7 15:38 1

摘要:睡眠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睡眠问题。一项涉及我国北京及上海等城市的调查显示,其发生率为27%~47%。也就是说,在10个孩子中,就可能有3个孩子存在各种睡眠障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祝姚玲 朱柳燕

睡眠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睡眠问题。一项涉及我国北京及上海等城市的调查显示,其发生率为27%~47%。也就是说,在10个孩子中,就可能有3个孩子存在各种睡眠障碍。

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孩子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更容易患肥胖症、出现神经衰弱或抑郁、影响学习成绩。

浙大儿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朱冰泉表示,一般来说,个子高、情绪稳定、抵抗力强的孩子,睡眠方面一般都做得不错。睡眠跟生长激素的分泌、免疫力的提升和情绪的调节控制等,都息息相关,睡眠时间够了、质量高了,孩子就容易养得好,相反,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睡眠不好,也更容易出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睡眠不足与儿童反复感染之间的关联性尤为显著。例如,部分儿童因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患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你正为孩子的睡眠问题而苦恼吗?朱冰泉总结了七个实招,一起来学!

合理安排并固定一日作息

这里的作息包括饮食和睡眠的作息,我们要为孩子安排合理的一日作息,并预设固定的上床时间。婴幼儿需要通过家长的反复坚持才能了解固定睡眠时间的概念,学龄前及学龄期的孩子可以提前沟通规则,引导孩子执行来强化行为的落实。

比如2岁的孩子,早上7点起床,安排早餐,12点午餐,1点左右上床午睡,3:30左右起床,下午点心,6点晚餐,8:00喝睡前奶,8:30上床,15-30分钟后入睡。宝宝的活动安排尽量不要打乱睡眠时间。

保证体力脑力消耗

在孩子清醒的时候,给他们安排充足的活动,要让他们在体力或脑力上有大量的消耗。白天要保障充足的活动量,包括户外活动和家庭活动,这样子让孩子的精力消散掉,就不至于晚上睡前精力还非常的旺盛。因为孩子本身的精力和新陈代谢都很旺盛,如果一天都没有什么运动量,小脑的能量就无法得到释放,再加上没有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些工作,让大脑得以运作,很容易出现睡前兴奋得睡不着,躺在床上后,1-2个小时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不睡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孩子白天特别劳累,晚上睡眠也会相对差一点点,会容易出现夜醒等问题,所以活动量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把握。

建立固定的入睡前程序

孩子入睡前要帮助他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9点左右就能睡着,那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在8点就开始喝睡前奶,然后完成洗漱,八点半就躺在床上,上床后可以允许听或讲1-2个故事,但是要有限定,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陪伴物。争取让孩子在15-30分钟内入睡。

固定的睡前程序如果已经设定好,就要每天按照这个程序来,而不是今天做其中的一部分,明天做其中的另一部分。睡前程序的建立其实也是帮孩子建立一定的安全感,关于睡前程序的启动时间可以跟孩子有一些约定,比如借助闹钟之类的工具,设定晚上八点时闹钟提醒,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喝奶时间到了,喝完奶开始洗脸刷牙,接着上床睡觉。

对于小婴儿,他可能不一定能够理解你的语言并去执行,那就只有通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才能够理解这个规则的概念,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我们通过提前的说明,和孩子的沟通,然后再执行,执行之后再进行反馈和沟通,那他就能强化这个概念。

避免睡前过于兴奋

剧烈的游戏和打闹会影响宝宝入睡,所以要提前半小时让宝宝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这样他才能慢慢放松下来,进入睡眠状态。可以陪他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听听柔和的音乐,或者轻轻地聊会儿天。另外,对于儿童来说,睡前2-3小时观看电视、手机视频等电子信息,会残留大量的视觉刺激,造成大脑过于兴奋,反而难以入睡。所以很多家长让孩子睡前看一些动画片,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要给孩子建立一个上床之后就不能再玩的概念,让他知道床是一个用来安静睡觉的地方。值得提醒的是,在床上看书,听故事听柔和的音乐或轻轻地聊天也要有时间限制,不能没完没了,否则孩子会不停地想让你陪他玩,在他思考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兴奋,越难入睡,所以要把睡前安静活动的度把握好。

培养自我平静入睡的能力

入睡的过程就是逐渐平静、缓慢入睡的过程,依靠自我调节来实现,这个能力是从出生后逐渐培养习得的。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机会锻炼,避免过于积极的帮助。如果孩子幼时有抱睡、奶睡或使用安抚奶嘴等入睡习惯,自我平静入睡的能力相对发展较慢,后期比较容易出现入睡时间延长、入睡困难的问题。避免睡前较兴奋的活动和设定固定的睡眠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卧床后不要再和孩子有明显的互动,引导孩子安静下来,限制孩子的各种要求,让孩子了解睡前行为的要求和底线。在反复尝试后如果孩子确实很难平静下来,可以适当延迟入睡时间,让孩子有很多困意,对自我平静入睡能力的培养会有帮助。比如说,孩子每天9:00上床后要1个小时才入睡,那我们就可以先延迟到9:45上床,争取15分钟内睡着,等到入睡时间稳定缩短了,再一点点提前上床时间。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灯光关闭,人在睡眠时,明亮的光线会造成眼皮刺激,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因此,睡眠时室内光线宜暗不宜过亮。环境安静不被打扰,若卧室内的声音过于嘈杂,容易使大脑处于亢奋状态,不利于高质量睡眠。与家长分床睡或分被子睡。

采取恰当的行为管理策略

在应对孩子的睡眠问题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解决睡眠问题。提前和孩子沟通睡眠规则,并了解规则遵守和不遵守可能会给予的奖励和惩罚。当孩子能遵守上床时间,安静入睡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表扬要明确,比如:“你今天能按时上床睡觉,表现太好了!”也可以用贴红花或计分等方式强化我们的表扬。当孩子没有遵守规则不停要求玩耍时,家长要坚定而温柔地告诉孩子规则,并将他带到床上,停止玩耍,尽量避免睡前打骂批评。对夜间出现的夜惊、夜醒或梦魇,多宽慰,避免反复讨论,给孩子增加压力。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