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不住?珍酒李渡暴跌40%,“酱酒第二股”还香吗?茅台撑得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7 12:42 1

摘要:昨天晚上一条公告炸出了白酒圈的沉默气氛,珍酒李渡在港交所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8.3%至41.9%,净利润也大跳水——跌幅高达40%。

“跌了40%?!”

昨天晚上一条公告炸出了白酒圈的沉默气氛,珍酒李渡在港交所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8.3%至41.9%,净利润也大跳水——跌幅高达40%。

消息一出,直接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阵“惊掉下巴”的震动。你要知道,这可不是哪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厂,而是“酱酒第二股”——曾经被资本和消费者都吹上天的明星酒企。

从当年备受瞩目的A股借壳失败,再到在港交所艰难上市,如今再到大幅度业绩滑坡,珍酒李渡的这场“白酒高端梦”,好像走着走着,路就断了。

这40%的暴跌,真的是“周期性回调”这么简单吗?还是说,整个酱香型白酒的热潮,正在悄悄冷却?

先来还原一下整件事的原貌。

8月5日晚,珍酒李渡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半年,公司预计营收在24亿~25.5亿元之间,同比下降高达41%。

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啥概念,那我直接告诉你:这意味着差不多有15个亿的营收直接没了。

再看净利润也没好到哪去,按国际准则口径来看,预期下降23%-24%;但用非国际准则(就是我们说的调整口径)来看,净利润降幅更夸张——39%-40%。

一句话总结就是:

销售没起来,利润更扛不住,主打的就是“全面崩”。

问题是,为什么会掉得这么狠?

珍酒李渡自己给的解释是:“受到消费需求波动影响,白酒市场整体下行”。

这话说得听起来没毛病,但说实话,也太官腔了。

因为如果你稍微观察一下整个白酒行业,就会发现:

不是整个白酒市场都在暴跌,是“中高端酱酒”这块,正在掉队。

你看,茅台虽然也遇冷了,但它依然在一众白酒股里表现相对稳健;五粮液、泸州老窖虽然增长放缓,但也没像珍酒李渡这么夸张。

而珍酒李渡这几年一直在讲的故事,正是“茅台之后的酱香第二梯队”。

结果现在怎么了?高歌猛进没看到,反而先自己摔了个大马趴。

说到底,这不是一个“季度问题”,而是整个酱香型赛道的神话正在崩。

过去几年,酱酒被资本疯狂追捧,一个“酱香热”几乎吹成了“全民共识”。

背后的逻辑说白了就一句话:茅台带不动,轮到我上台。

所以你看到珍酒李渡各种营销动作层出不穷,联名文创、进军高铁、挤进直播,连开瓶率都当成KPI来卷。只要能出货、能铺货、能出镜,管你是高端局还是商超店,全都要抢。

问题来了:

这些营销带来的是真的“消费复购”,还是一次性的渠道冲量?

现在结果出来了:产品压货多,动销不如预期,经销商清库存困难,消费者认知没建立好,最后一地鸡毛。

一句话:故事讲得太快,用户根本没买账。

更残酷的是,珍酒李渡现在不仅营收掉,它的“品牌溢价”也掉了。

你看茅台,哪怕遇冷,市面上还是有认知、有信仰、有稀缺性;

但珍酒李渡呢?品牌力根本没稳固下来,你要是问路人:“你听说过珍酒李渡吗?”

十有八九回答:“这是哪个酒?是茅台子品牌吗?”

当一个品牌的“认知度”还没站稳,价格已经冲到中高端,那就是在走钢丝。

只要风一变,掉下来可不就得是40%的腰斩。

有意思的是,很多业内人现在开始“后悔”。

因为他们当初推珍酒李渡上市、猛吹“酱香第二股”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这个市场饱和得这么快。

你说白酒有消费升级?OK,茅台喝不起,喝珍酒?

问题是:现在年轻人不太喝白酒了,就算喝,也更愿意尝尝新酒精饮料、精酿啤酒、威士忌。

你这边还在疯狂讲“香味、层次、纯粮坤沙”,那边人家已经喝起了“白桃苏打+低糖气泡酒”。

消费习惯变了,可珍酒李渡的打法,还是10年前茅台的剧本。

你说这不暴跌,谁暴跌?

而更讽刺的是:

珍酒李渡上半年虽然亏得一塌糊涂,但他们在港股上的“豪言壮语”从没断过。

什么“打造百亿品牌”;什么“市值剑指千亿”;什么“消费复苏带来第二春”;

但这次公告之后,投资者只看到了四个字:你吹过头了。

资本市场不傻,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

情绪和信心,比报表数据还值钱。

这次珍酒李渡的暴跌式公告,直接把自己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市场信心,狠狠捶了一锤。

我们得承认,过去几年“酱香型白酒”确实火过。

但现在,是时候面对现实了:

酱酒市场并没有无限扩张空间;茅台也不是谁都能复制;消费者对白酒的热情,正在转移;品牌泡沫和资本故事,开始失灵了。

珍酒李渡这次,是个前兆,也可能是个信号。

未来酱酒,还能这么卷吗?

你还会买珍酒李渡吗?

评论区开喷,反正白酒这事,每个人都有话要说。你怎么看?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