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灭亡后,雄踞北方的契丹人,他们去哪儿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08:00 1

摘要: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自此契丹兴起于北方。后来,契丹人占据幽云十六州地区,与北宋王朝分庭抗礼,并且每年都能够获得数十万的“岁币”。可是在女真人兴起后,辽国却迅速败亡,最终于1125年被灭掉。辽国灭亡时,有将近百万的契丹人,那么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自此契丹兴起于北方。后来,契丹人占据幽云十六州地区,与北宋王朝分庭抗礼,并且每年都能够获得数十万的“岁币”。可是在女真人兴起后,辽国却迅速败亡,最终于1125年被灭掉。辽国灭亡时,有将近百万的契丹人,那么这些人到底去哪了?

一、哈喇契丹

1124年,在劝谏辽天祚帝无果的情况下,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率领二百余人离开,踏上了前往西方的道路。行至可敦城后,耶律大石又得到了精兵万余人。耶律大石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率军西进,平定当地的政权,并在今天的新疆以及中亚地区建立起了西辽政权,又被称为“哈喇契丹”。

与此同时,居住在今山西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契丹人也不断投奔西辽。1151年,西辽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籍民年十八岁以上,得八万四千五百帐”,据学者推算其中契丹人应该有五万六千帐,大概在二十万人左右。生活在这里的契丹人仍然信仰佛教,使用契丹字以及汉字。1218年,西辽灭亡。这部分契丹人有的融入蒙古,有的融入当地民族。

二、大部汉化

辽国统治中后期,其统治上层就已经汉化了,辽国灭亡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契丹的语言文字甚至已经消亡。而金朝将契丹人分散到各地,也加剧了契丹人与当地民族融合的进程。以居住在燕京的耶律楚材为例,他居然不懂契丹语言文字,甚至要向西辽学者学习。不过,耶律楚材精通各种汉字典籍,俨然是汉人学者的形象。

后来,蒙古人兴起于北方,并且灭掉了金朝,而契丹人的命运也受到了影响。按照蒙元的规定,“生长汉地,通汉语的契丹人,同汉人”,也就是说生活在汉地的契丹人,被元朝视为“汉人”,他们最终被融入汉民族之中,而且是主要流向,大多改姓刘(原为耶律)、王、李、郑。另外,还有一部分契丹人早年间投靠南宋,被当地人同化。

三、东北、西南

前文已经说过,金朝统治者曾对契丹人进行分散安置,其中有一部分被迁居到了东北地区。后来,这里的契丹人还爆发了反对金朝的起义,并且支持蒙元。至于这部分契丹人,他们大多也与当地的女真人相融合,有的还形成新的民族,比如锡伯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鄂温克人在谈到祖先迁徙的传说时,经常提到“契丹”这个词。

另外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云南境内,也有一部分契丹人的踪迹,这些主要是当年跟随蒙古征讨大理时落户于此的契丹将士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保山、临沧、大理、西双版纳等地,这些人民族大多是汉族,另外也包括彝族、布朗族、傣族等九个少数民族。总而言之,契丹人虽然消失了,但其血脉、基因已然融入中华民族之中。

来源:灾难描述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