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青年奔赴“星城”大海:在湘求学,留湘创业

B站影视 2024-11-29 10:35 1

摘要:去太平街旅游,你会看到来自苏丹的湘商;去四方坪解馋,你能吃到来自加纳老板的烤串;去岳麓山散步,你能坐在尼日利亚店主的书店……近年来,星城长沙的街头小巷,涌现了越来越多非洲商人,而这些“洋老板”很多都曾漂洋过海来湖南求学。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周雅婷

去太平街旅游,你会看到来自苏丹的湘商;去四方坪解馋,你能吃到来自加纳老板的烤串;去岳麓山散步,你能坐在尼日利亚店主的书店……近年来,星城长沙的街头小巷,涌现了越来越多非洲商人,而这些“洋老板”很多都曾漂洋过海来湖南求学。

今年11月,湘潭大学首届青年文化交流节开幕并发布“青年友好计划”。现场,来自中国和“一带一路”众多国家在内的中外青年齐聚一堂,上百位“洋学生”打卡“青春文化集市”,奏响青春乐章。

跨国求学,这个词并不新鲜。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国对非洲学生充满吸引力,非洲学生开始选择湖南作为第二母校所在地。教育部数据显示,非洲在华留学生超过30万人次,相比五年前增长了近50%。不少非洲青年学成之后,留湘安家创业,在“第二故乡”发光发热。

“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这群在中国深造后留下来创业、就职的留学生如何与这片土地相向而行、双向奔赴?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了多位非洲青年,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看他们如何与湖南、与中国相拥向未来。

故事>>

把女儿接到长沙,埃塞女子计划和丈夫留湘创业

“我叫马新达,今年4岁,很高兴认识你……”11月25日,在中南大学校园,曼妮牵着女儿马新达散步,小姑娘脱口而出的长沙方言吸引了无数学生。

今年30岁的曼妮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正在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之前的硕士学位,她在湖南大学获得,学的是机械工程。

“这些年中国飞速发展,现代化的便利生活和热情友好的人们,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来到中国。”曼妮告诉记者,一开始,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方面发展很快,我们国家的很多大型项目也由中国公司承建。来中国之前,听项目上的中国师傅们介绍中国,我很憧憬。”

2018年,曼妮正式来到中国深造。抵达中国后,曼妮渐渐养成了使用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习惯,浏览她的微信朋友圈,随处可见的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照片和文化景点的打卡记录。

“我对中国美食爱不释手,尤其是湘菜那火辣辣的味道,就如同中国人热情奔放的性格,他们给予我的关怀与温暖,总让我感觉就像一家人,这份深情厚谊让我这个异乡人倍感温馨。”曼妮告诉记者,中国同学们常常带她逛老街小巷,吃臭豆腐、糖油粑粑、小龙虾等特色小吃,还邀请她去家里过传统节日,教她学中文。

觉得长沙像“家”的曼妮在硕士毕业后开始面临着选择——是学有所成归国工作,还是留在中国继续深造?曼妮最终决定和丈夫一起继续留在中国完成学业,并把4岁的女儿也接到了湖南。

曼妮(前左)带着女儿马新达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马新达来长沙后交到了新朋友。

“但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两个‘家’做点什么。”

2023年,中国埃塞双边贸易额达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中国成为埃塞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这几年,我也跟着学校里的教授学知识、做项目,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曼妮说,自己渐渐有了创业的想法。

审视当下,海外人才异国就业已成为趋势,而中国则是他们的热门选项。

在多地考察后,曼妮发现,土木工程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持。“而据我所知,非洲的很多国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工程设施不完善,需要升级或改进。”因此,她和丈夫计划在埃塞俄比亚和中国开设企业,将中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到埃塞俄比亚,希望未来可以辐射到整个非洲市场。

“目前我正在联系一些伙伴,争取进行合作,下一步就是去‘进货’。”谈及未来,曼妮充满了期待。在她看来,如今中国多地早已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年轻“创客”层出不穷,作为其中一员,她也期待着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传播中非友好的‘使者’,不仅销售中国的商品,也希望把中国造福世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非洲学生联手创业,投身跨境电商

“在中国创业,充满激情!”来自坦桑尼亚的艾森今年25岁,他是中南大学土木工程管理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2018年,他来到中国,成为武汉科技大学的学生。早在大三时,他就跟着自己的老师赖斯学习创业。

今年33岁的赖斯是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与自动化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来到中国已经14年了,目前他和艾森以及创业团队一起深耕中非跨境贸易。

赖斯(中)和艾森(左)在湖南开会交流项目工作。

“我选择了中国,这是我做过的最棒的选择!”赖斯告诉记者,14年前,在刚果(金)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人还是少数,高中毕业时,远在浙江留学的哥哥向他“安利”了中国。“这里物价低、环境好,生活安全,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很友好。”

后来,赖斯亲身经历着这种友好。“那时我中文不好,看不懂学习资料,同班的中国同学就帮我一个个解释单词的意思。他怕我一个人在异乡孤独,还带我回他的老家,一起参加他父亲的生日宴。”

硕士毕业那年,和赖斯关系最好的一名同学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创业。

“我曾参观过湖南的一个制造车间,机械化流水线作业的生产车间,能够制作出做工精良的产品,还可以远销世界各地。”在参观完工厂的那一刻,创业的种子在赖斯心中开始发芽。

“我和几个来自非洲国家的小伙伴讲述了一下我的想法,他们也非常有兴趣,也加入到我们的创业队伍中来。”赖斯说,他们合伙开了一家科技信息咨询公司,既做研发也做贸易,“中国发达的电商平台可以提供完整的网络数字化产供销链,我们可以把非洲需要的卡车、汽车配件以及建筑、矿产、农业、新能源相关的设备卖回去,也可以帮助中国的厂家研发,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出口。”

然而,在异乡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言、文化差异都有可能成为一次合作失败的导火索。这时,赖斯的朋友们再度“上阵”。“中国朋友帮我和供应商解释、协调沟通,同时,非洲朋友也会帮我寻找合适的客户,促成双方的合作。我们有来有往,互帮互助,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作为新一代“创客”,赖斯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投身到中非跨境电商的浪潮中,如今湖南就是他们的重点市场。

“我见证了这些年来中国的建设和变化,也看到越来越多同胞们来中国求学、创业或就业。”赖斯说,他很想和更多的非洲“创客”一起为中非跨境电商贸易添砖加瓦,架起更坚固的中非友谊之桥。

于是,赖斯开始组织起专门针对外国创业者的论坛和培训,有销售、互联网等各种各样的话题,以线上+线下的模式,办了300多场。“参加培训的学员后来很多都成了我的‘学生’,甚至是合作伙伴。”

而艾森就是在这样的机遇下,开始了创业。他告诉记者,即时配送的移动互联网购物平台在坦桑尼亚是从未有过的。如今,他将该平台的运营模式“搬”到了坦桑尼亚,“我的父母家人帮我负责具体的运营工作”。

这一新型的购物模式让不少坦桑尼亚人十分新奇,有不少人通过网络下单,但更多的人处于观望状态,“大家害怕下单付账后,商品却没有送到手中”。

经过一个月的运营,艾森发现受众还并不能够接受这一购物方式,但是他没有气馁,不断根据坦桑尼亚的实际情况改良着,“希望能够用中国的方式,让我们国家的人们也可以生活得更加轻松便利”。

马拉维姑娘当“代购”,将湖南产品卖到当地

2023年6月29日,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马拉维共和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领事馆落地湖南。

“湖南就是我们在中国的家!”来自马拉维的留学生萨拉亲眼见证了这一刻,这让她对长沙感到更加亲切。

28岁的萨拉是湖南工商大学的硕士,在2022年来中国之前,她已经在马拉维有过创业经历。为了继续发展,萨拉跨国深造,选择了和做生意息息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我喜欢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我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因此,萨拉将自己的大学定在了湖南。来到中国后,这里的一切都让萨拉惊讶。

“在我的国家,大部分的商店、餐馆下午5点就已经结束营业了,但在中国,你可以找到24小时营业的店铺。”萨拉说,相比较非洲,中国非常安全,各项措施也十分便利,“大家可以通过上网,就完成很多的事情”,不仅如此,她接触到的中国人都十分勤奋,会不停地工作、学习。

萨拉和同学们在一起。

刚到中国,最让萨拉不习惯的是交通。“在我们国家,我们一般搭乘公共汽车出行,但在长沙,大家习惯坐地铁和网上打车。”这一切对萨拉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在,她的中国同学们及时递来交流的橄榄枝,一步一步告诉萨拉如何使用网络,如何搭乘地铁。

漂洋过海到湖南,萨拉没有忘记自己的创业梦想。在一次广州之行中,她发现那里有不少商品正是马拉维人民喜欢的。于是,她从“代购”做起,帮助生活在马拉维的商人采购湘绣、美食、衣物等湖南特产。时间久了,她不再满足这一模式,今年年初,她把生意搬到了线上,将“代购”生意进一步升级,直接将中国各地的商品卖向马拉维。

“中国的小商品在马拉维很受欢迎,我在马拉维的客户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人。”不仅如此,由官方组织的中非青年合作交流活动也让萨拉收获满满。去年,她参与了在长沙举行的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在那里,我看到了《中非青年创新创业故事集》里,我的同胞们如何来湖南投资创业、成就梦想。”萨拉打算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生意,还计划着把家人接来中国,一起帮助自己创业。“我要让更多的马拉维人能够用到中国的好东西,也要让中国人更加了解马拉维。”

链接>>

他在湘潭当大学老师:教书育人,出书授课

“在中国17年,我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国通’了。”卡斯是湘潭大学法学学部的一名外籍教师,2007年,成绩优异的卡斯获得了中国奖学金,从布隆迪来到了中国,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留学生。后来,他又申请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攻读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在厦门,卡斯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女生,后来他们成为了夫妻。

卡斯一家三口在一起。

2024年,卡斯被湘潭大学法学学部聘为教师。卡斯坦言,在大学当老师很不容易,要完成教研任务,还要用中文为学生们上课,“2024年下学期,我还成为了三名中国硕士研究生和一名博士留学生的导师”。

但卡斯已经习惯了一名大学老师的工作氛围,为了督促自己不断前进,卡斯给自己设定了小目标:每个月必须发表文章。入职半年来,卡斯已经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出版了一本著作,“第二本书在年底前也将出版”。

如今,卡斯已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不论是中国,还是布隆迪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刚来中国时,我的父母特别担心。”卡斯说,他们担心自己来中国留学,无法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但看到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和布隆迪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卡斯的父母开始鼓励卡斯在中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他在长沙当中医:培训3000多名乡村医生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有着这样一名科研人员,他叫迪亚拉,是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一名西医全科医生。1984年,迪亚拉来到中国学习,因为被中医吸引,他弃“西”从“中”。经过10年的学习,他成为了一名中医专家。2013年,迪亚拉又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成为了世界首位中医外籍博士后。

多年来,迪亚拉热爱公益,参与了多次抗灾救援,和中国的医生一起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他在中国免费培训了3000多名乡村医生,还为部分乡镇编写地产中草药手册,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一直在51家地市级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与专科建设培训。也因为如此,迪亚拉被大家称为“黑求恩”。

由于在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乡村诊所援助、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等公益活动中的突出成绩,2012年,迪亚拉获得中国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楷模”表彰。

她在长沙当主播:研究新媒体,把好商品销往非洲

作为一名网络主播,小米已经在中国创业12年——在中非两地成立外贸公司、进口中国优质特产、通过直播带货卖到全球……在长沙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的契机下,小米闯出了自己的国际贸易新赛道。

小米来自马达加斯加,因为袁隆平院士,她早早认识了长沙。两年前,小米把家从武汉搬到了长沙,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

“长沙的电子产品、建筑产品在非洲都很好卖。”小米表示,自己在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涵盖32家门店的中国产品销售网络,进口日用品、电子产品、服饰以及小型农业机械,同时把丁香、香草荚等非洲农产品销往中国,累计进出口额已达100万美元。

支持>>

中非合作,教育大有可为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湘非经贸合作对涉非人才产生了迫切需求,湖南的非洲研究也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在教育领域,湖南各大高校对非洲留学生的培养力度持续加大,为各国输送了不少综合性人才。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了解到,早在1978年,湘潭大学成立了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非洲研究机构“非洲研究室”。2010年,湘潭大学又成功入选中国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与东非排名第一的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结为合作伙伴。

在中南大学,2016年至2018年,非洲国际学生占在校国际学生的比重高于35%。此外,2021年9月,湖南大学牵头,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共同组建了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旨在为中非经贸可持续发展输送和培养复合型经贸类人才,为中非经贸合作企业现实需要开展咨询服务。

据湖南省教育厅数据显示,全省高校共有在校非洲留学生1500多人,分布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与非洲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高职院校为在非企业员工开展境外培训,涉及卫生、水利、环境、道路运输、轨道交通、能源矿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领域。

长沙逐渐成为中非青年创业热土

为了留住外籍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推动长沙外贸高质量发展,湖南率先推出“创业签证”,并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打造了国际青年创业港,着力解决国际人才签证、市场、资金的三难问题,挑选有意向、有资源的优秀外籍应届毕业生,由公安部门发放签证、并给予创业指导和帮扶。

而在全球创业的大潮中,长沙也逐渐成为中非青年追求梦想的热土。

为了激发更多中非创业青年的激情,将非洲青年与中国丰富的创业资源结合起来,2023年6月,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湖南湘江新区成立,成为众多海外华媒和非洲创业青年的聚集地。该基地不仅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一流的创业环境,还将中非创新创业的多重可能性带入现实,让每位年轻创业者都能无忧前行。

据了解,基地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以及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包括物业管理、商务对接和创业指导,确保每一个创业梦想都能在这里落地生根。如今,基地已经吸引了来自50多个非洲国家的多达200家机构与企业,成功孵化了一系列富有前景的项目。

编后>>

在全球化的广阔舞台上,留学中国已然成为众多非洲青年的热门选择。湖南这片融合了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蓬勃活力的土地,也成为了他们的心仪之地,这里不仅是他们学术探索的殿堂,亦是职业启航的港湾。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会选择在湖南留下足迹与汗水?这背后,有湖南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有率先全国推出、助力国际青年逐梦大陆的“创业签证”与国际青年创业港,有湖南与非洲高校共建孔子学院的心手相牵,有湘非8对友好城市的结伴同行,更有在贸易与工程建设、数字经济等领域迈向新高度的湘非合作。

而放眼全国,也有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各行各业发光发亮。在浙江杭州,津巴布韦的李帅常常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交了一群新朋友;在非洲流行舞的动感节奏中,喀麦隆青年沙力为搭建中非体育文化交流桥梁贡献力量;尼日利亚青年季伟森在研究和旅途中,感受中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魅力;刚果(布)青年王子在高性能沥青材料的研究中,憧憬着非洲“路通百业兴”的未来……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留学生能够选择湖南、留在湖南,反哺社会、贡献智慧。我们也相信,在湖南这片充满机遇和活力的土地上,每一位留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共同书写中非交流的新篇章。

来源:湘妹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