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子的白事没人去:五服亲戚散伙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3:00 1

摘要:年前回老家赶集,听街坊老刘头说件怪事。村东头张大爷上个月走了,家里请不来帮忙的,最后花钱雇人。村里人憋着气不去,说张家儿子在县里住,逢年过节连个笑脸都不露,村里有红白喜事从来没给人拿过礼钱。

年前回老家赶集,听街坊老刘头说件怪事。村东头张大爷上个月走了,家里请不来帮忙的,最后花钱雇人。村里人憋着气不去,说张家儿子在县里住,逢年过节连个笑脸都不露,村里有红白喜事从来没给人拿过礼钱。

张大爷家那儿子我记得住过村头的老房,前年翻盖了县城楼房就很少回。他爹七十大寿那会儿,还跟着婶子回村给四叔九十寿宴端过菜。后来听说两口子一忙城里的生意,慢慢就不来了。有次村里王叔儿子结婚,全村凑份子三千多,就缺了张家这户。

这事让我想起去年邻村李婶家办丧事,她闺女在北京上班,回来晚了三天。回村那天正碰上帮忙挖坑的乡亲,人家黑着脸接了礼钱扭头就走,连碗饺子都没让她吃。那天冷得很,李婶抱着骨灰盒在风里站了半宿,第二天村里广播突然开始念族规。

现在想想,这种事早就有苗头。村委办公室墙上以前贴着"谁家有难众人帮"的标语,去年重修时换成了缴费通知单。连祠堂都改成快递站了,逢年过节大伙儿都在那儿取包裹,倒也不缺热闹。

张大爷走的时候就小两口在跟前,抬棺材的工人还是他托熟人才找来的。据说是给每个工钱涨了百八十块,不然人家连绳子都不肯系。出殡那天下雨,送葬队伍就七八个扛活的,连吹唢呐的老赵头都没来。

我姑姑当年闹矛盾搬去镇上住,回村看父母还带两提酒。现在表弟结婚,发了微信红包,结果收礼箱的大妈瞪眼说"咱们这儿讲究现金到场"。后来全家硬着头皮开车送了三千块钱,那大妈收钱时还嘟囔"城里人真是不会处事"。

最扎心的是张大娘后来和我婶子唠嗑,说给丈夫买寿衣跑了三家店,平时照顾自己的李婶连看都没来看一眼。李婶闺女刚考上县重点高中那会儿,是张大爷偷偷塞了红包的。

听说张家准备迁坟到公墓,得找几个同族签字。去了五六个本家,愣是签满了一周才凑够数。其中一个表侄指着手机说:"我转了二十块钱问安,够抵三年的礼数了吧?"

这事在咱们这带子引发了不少议论。昨天路过祠堂改成的小卖部,听见几个老人嘀咕,说以后是不是该把份子钱存进银行卡?有个后生插嘴:"那得刷脸支付才能认亲人才行。"大伙儿笑归笑,脸上的皱纹还是拧成一团。

村头新开了家养老院,挂的牌子上写着"子女尽孝首选地"。门口停满县城牌照的小车,偶尔能看见老人扶着栏杆张望,身后推轮椅的年轻人玩着手机匆匆走过。

来源:日常八卦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