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口述历史首次出海,让世界听见“川味”的文化心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8:18 1

摘要:美国烹饪联合会(ACF)第49届全国峰会于日前在拉斯维加斯启幕。作为北美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厨师组织,ACF此次峰会吸引了全美1.4万余名烹饪专业人士、院校师生及美食爱好者共襄盛举。值得关注的是,亚洲厨师联盟(ACA)作为ACF官方认证的首个亚洲分会,首次将中国川

美国烹饪联合会(ACF)第49届全国峰会于日前在拉斯维加斯启幕。作为北美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厨师组织,ACF此次峰会吸引了全美1.4万余名烹饪专业人士、院校师生及美食爱好者共襄盛举。值得关注的是,亚洲厨师联盟(ACA)作为ACF官方认证的首个亚洲分会,首次将中国川菜文化研究项目纳入峰会核心议程。

受ACF官方邀请,川菜口述历史研究者、来自成都浣花溪畔的青羊区学者陈妍,作为峰会特邀专家发表了题为《川菜华章——通过口述历史开启的味觉之旅》的主题演讲。陈妍以川菜为核心,通过系统性采集餐饮从业者、文化学者等群体的口述记忆,精心构建起近代川菜的味觉史图谱,并首次以普通人的视角,生动还原出川菜技艺传承的鲜活生态,助力世界通过该口述史了解并爱上中国美食。

演讲现场

川菜口述历史研究首次出海

“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川菜作为中餐首个成建制的走出国门的地方菜系登陆纽约,就此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川菜出国的序幕。”陈妍把川菜和川菜出海的故事娓娓道来:90年代,成蜀良教授带着攒盒和菜刀,漂洋过海孤身前往美国,现已成为美国烹饪学院烹饪艺术教授,致力于川菜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美食文化的交流传播;数十年之后,纪录片《风味人间》将中国美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我和我的前辈们都怀揣着同一个目标:让美食连接世界,让世界爱上川菜,爱上中国美食。”作为口述历史研究者的陈妍把自己研究成果带到了ACF会议现场。她以“透过普通人的个体化叙事,让世界感知川菜”为核心,系统阐释了团队通过田野调查、影像记录与口述访谈抢救川菜技艺的实践路径。

“麻婆豆腐可不只是一道菜,它是陈麻婆当年在街上叫卖食物时的那股泼辣劲儿。”“开水白菜不只是一碗清汤,它是黄敬临跌宕起伏的人生。”陈妍通过分享从大厨们口中挖掘出这些故事,让川菜口述首次出海宣传变得生动起来。

演讲现场

演讲现场展播的纪录片片段中,由黑白照片组成的照片墙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中70位受访者中近半去世,传统川菜‘口传心授’迫在眉睫。”陈妍坦言,口述历史成为激活文化记忆的关键载体,“教科书上精准地列出了调料的克数,但忽略了让食物变得鲜活的 ‘灵魂’,只有从大厨们口中挖掘出这些故事,才能让川菜的历史变得生动起来。”

事实诚然如此。而今,海外厨师改良的麻婆豆腐,更加生动诠释川菜文化 “守正出新” 的生命力。

陈妍着手研究的“流动的味觉共同体”概念,通过深入分析移民后代、非遗传承人、普通烹饪从业者、家庭主妇等不同群体的饮食记忆,揭示出川菜在全球化进程中“因交流而丰富”的演变规律,相关成果已成功入选“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年度十大项目”,并持续通过纪录片、短视频、书籍出版等多元形式向公众传播,助力传统饮食文化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

ACF下属亚裔名厨同盟(ACA)主席Keny Tang在聆听演讲后表示:“这场演讲颠覆了西方对中餐‘标准化’的刻板认知。ACA将启动‘海外川菜传承者记录计划’,助力该团队挖掘亚裔厨师在北美传播川菜的跨文化故事。” 美国烹饪学院教授成蜀良(Shirley Cheng) 分享了该团队对其两年追踪记录的感悟:“他们用人类学视角解构了烹饪技艺的文化基因,让川菜不再只是味觉符号,而成为可触摸的历史叙事。”

为子孙后代守护川菜技艺

站上美国餐饮行业最高规格演讲台,用英语讲述川菜和川菜人的故事,对陈妍来说有些激动,“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耀,是所有川菜人的骄傲,让更多坚守传承的川菜人被国外友人看到,然后通过更多的他们去认识川菜、理解川菜,这也是我坚持做川菜口述史的意义。”

谈及投身川菜口述史的初衷,还在美国的陈妍接受了记者的越洋采访,分享了从事川菜口述史背后的故事。

“我是个十足的吃货——每当尝到美味的食物,我就会试着在家里复刻它,并写下食谱。开启川菜口述历史之旅是在2022年的春天,在那之前,我花了一年时间学习口述历史的方法——了解它是什么,如何进行采访,以及记录这些故事的基础知识。”陈妍告诉记者,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川菜界的接触比较多,注意到许多才华横溢的厨师技艺高超,却很害羞,不愿意宣传自己的手艺,这激发了她收集和记录他们故事的使命感。

陈妍采访拍摄了大量川菜菜肴图片的摄影家周生俊

“我要为子孙后代守护他们的技艺。”当她真正开始这项工作时,才感受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责任感——这就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要抢救那些被忽视、被遗忘或失落的川菜瑰宝。

从乡下操办宴席的厨师到小巷里的小吃摊主,有多少厨艺精湛的大师把他们的手艺锁在记忆里?他们袖子上的油渍、围裙上的破洞——这些都是鲜活的风味密码。如果不赶紧去记录下来,它们就会随着掌握这些技艺的厨师一同逝去。

陈妍与《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

这些年来,陈妍总是在收集资料、进行采访、整理信息和写作之间循环往复。她也很享受这种状态,享受每天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

陈妍透露,由她发起的中国“川菜寻游记”口述历史团队耗时三年,足迹遍布川渝京广及海外各地,走访了两百余名受访者,收录超200小时口述影像资料,拍摄制作了文献纪录片“川菜寻游记”系列。不仅对“成都挂炉烧鸭”“传统泡菜制作”等珍贵的川菜技艺细节进行了抢救性记录,更挖掘出“近代川菜名店名师史料勘误”“新闻工作者镜头里的珍贵影像”等不为人知的稀有资料。其中,“从正兴园到荣乐园,近代川菜发展考”成果,被业内专家视作打破现有川菜“正宗性”固化认知的关键史料。

陈妍与全球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富儒

在她看来,口述历史研究的成果不应该被锁在图书馆的抽屉里积满灰尘。多年来,她通过写文章、拍纪录片、组织活动,甚至参加专业领域的评选来分享成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川菜。

此次峰会被业内视为中美饮食文化交流从“风味输出”向“文化解码”升级的标志性事件。还没回国的陈妍已为自己定下新课题:“因文化与饮食差异,如何让川菜与国外友人产生共鸣、建立情感连接,将是我未来面临的挑战与要解决的课题。”

陈妍表示,川菜口述历史研究不应囿于一城或一时。“它应跨越山海,超越种族界限。我来美国演讲,正是希望未来能叩开海外大门,寻求记录海外从业者口述历史的机会。因为川菜不仅属于四川,更属于整个世界。”

作为美食之都的实力担当,美食和美食文化出海对青羊来说不是个例。

“出海”又“出圈”的美食,多如陈麻婆豆腐、皮薄馅嫩的钟水饺、金黄酥脆的蕃坊酥小蒙牛肉饼……这些走出青羊、走向世界的美食和美食文化,正成为“四川味道”连接人类情感的共同语言。它们用“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独特风味,告诉世界各地的人们:天府之国魅力十足、幸福成都烟火味浓、人文青羊雅韵悠长。

图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