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 水润中原——省水利厅 “八五” 普法工作综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8:19 1

摘要:“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省水利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出台普法实施方案,部署推进水利系统普法各项工作。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上下联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

洛河卢氏县段“省级美丽幸福黄河”

南水北调陶岔渠首枢纽工程

□河南法治报记者 曹芳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省水利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出台普法实施方案,部署推进水利系统普法各项工作。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上下联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精准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在推动水利法治建设、促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连续两年在全面依法治省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在“八五”普法中期评估中获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通报表扬。

1、精准发力 让普法宣传有料又有效

夏日,郑州花园口黄河文化广场绿树成荫,不远处的黄河水滚滚向东流去。8月3日上午,一场以“强化水利法治,守护黄河安澜”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在这里举行,吸引群众驻足观赏。

“同志,我家就在这附近住,想问问黄河河道里能不能搭建棚子啊?”花园口村村民王建国拿着一份宣传册,向正在忙碌的省河湖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柯芳问道。张柯芳指着宣传册上的内容耐心解释道:“大爷,根据黄河保护法和《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黄河河道范围内是禁止擅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这会影响行洪安全。您看,这上面写得很清楚,要是有啥不清楚的,您还可以扫这个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里面有更详细的解读。”王建国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多亏你们宣传,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这些规矩。”

这样接地气的场景,是河南水利普法工作的生动体现。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水利系统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安全生产月”为核心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覆盖群众超200万人次。

回顾过去5年,我省在水利普法方面多措并举,成果丰硕。

组建普法矩阵,覆盖更多受众。省水利厅联合司法行政、教育、生态环境等12个部门组建普法矩阵,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六进”活动,累计举办专题讲座500场次;联合主流媒体,推出水利普法专题报道,通过制作水利普法微视频、动漫、微电影,发布典型案例,与市民互动等形式普及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建设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水利法治传播体系。省水利厅建设“一网两微多端”矩阵平台,在官网专栏定期发布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等权威信息,“水兴中原”“豫水清风”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相关宣传文章。

打造普法品牌,法规精准抵达。省水利厅着力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培育普法品牌,采用多种宣传方式,让群众“懂水法、守水规”,主动参与水资源保护。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省水利厅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并通过河南日报、河南法治报等媒体开展全媒体宣传。其间,该厅在省级媒体发布图文消息、新媒体音视频作品235条,全网浏览量超千万。3月22日,省水利厅在郑州紫荆广场举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万余名市民学法。

此外,省水利厅还积极推进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携手相关部门,打造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和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两条特色法治宣传带,建成34处省级水情教育基地,目前已接待群众超20万人次。

省水利厅通过持续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使我省水利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公众水法治意识逐步增强,涉水违法案件数量明显下降,机关干部依法治水能力稳步提升,企业用水管理更规范,主动落实节水设施,提升用水效率,形成良好的水利法治实践氛围。

2、深学细悟 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在宪法学习宣传方面,省水利厅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连续5年在国家宪法日组织宪法学习、宪法宣誓活动,覆盖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相关人员覆盖率100%。

在民法典、国家安全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方面,省水利厅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开展“六进”活动,组织全省水利系统参加民法典答题活动,发放书籍和宣传材料3000余册;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守法意识。

在涉水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方面,省水利厅组织人员深入学习水法、防洪法等,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该厅制作动漫微视频进行普法宣传,其中《严厉打击非法采砂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在河南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中获二等奖;加强对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的学习宣传,配合省人大制定相关办法草案,组织全省水利系统参加“两法”网络答题活动等。

3、法治保障 助力形成爱河护河氛围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省水利系统在法治建设方面下足功夫:《豫西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完成,3大类272个(处)项目有序推进;2024年,整治“四乱”问题1979个,治理水土流失478平方公里,新建、除险加固淤地坝13座;组织批复小浪底水库库周地质灾害影响处理实施方案;强化生态流量保障,151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任务如期完成;全省引用黄河水35.4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受水区用水需求;黄河孟津段相关工作入选水利部优秀河湖典型案例。

同时,我省水利系统大力推进黄河保护法的学习宣传工作,通过开展法律“六进”等普法活动,为各级领导干部职工现场培训1万余人次,沿黄8市30县累计20万人次受到普法教育;通过持续努力,营造了浓厚的爱河护河氛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4、以法之力 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后,我省有12个省辖市市区、52个县(市)城区和122个乡镇承接南水,受益人口已达3500万人。南水来之不易,为了守护好这一库碧水,全省水利系统和水利执法部门以普法宣传为起点,以严格执法为支点,以杜绝违法为终点,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通水10年来,水质始终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通过水源置换,多座城市实现了多水源保障,让群众从“有水吃”变为“吃好水”。

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省水利系统注重法治引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工作;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提高沿线群众对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群众自觉保护工程设施和水源环境。如郑州航空港区南水北调办公室创新实施“五个一线”工作法,解决基层普法难题,确保普法效果。

5、法治支撑 推动幸福河湖建设

在幸福河湖建设方面,我省水利系统以法治为支撑,推动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加强河湖长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明确各级河湖长的职责,强化河湖管理保护责任落实。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河湖管理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安阳市水利局创新提出“三融三促”(党建融合促引领、数字融合促效能、文化融合促共治)普法模式,推动法治建设与河湖治理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安阳市河湖“四乱”问题同比下降58%,问题整改率从82%提升至98%。

目前,我省已建成3条国家级美丽幸福河湖、18条流域级美丽幸福河湖、91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343条县(市)级美丽幸福河湖,形成了5000余公里的生态画廊。

6、守正创新 谱写“八五”普法新篇章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省水旱灾害防御(抗旱)、水网重大工程建设两项工作成效显著,获水利部通报表扬;水利建设质量第八次获得全国考核A级成绩;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为优秀等次;水利发展资金、移民扶持资金绩效评价均被财政部、水利部评为优秀等次。

社会公众水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我省通过广泛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公众对水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和知晓率大幅提高。

水事秩序持续好转。我省通过加强水行政执法和水事纠纷调处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及时化解水事矛盾纠纷,水事秩序持续好转。

水利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省水利厅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全口径落实水利投资超2000亿元,建成多项重大水利工程。

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乡村振兴水利基础全面夯实。

立足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未来,我省水利系统将持续推动“八五”普法圆满收官,不断提升水利法治建设水平,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平安河南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