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口述历史—— 曾祖父郭受天的中医“三世主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09:47 4

摘要:郭受天:1885年出生,1965年去世。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医药学术研究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考试院中医考试委员、南京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私立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员)、“西学中讲师团

【人物简介】

郭受天:1885年出生,1965年去世。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医药学术研究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考试院中医考试委员、南京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私立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员)、“西学中讲师团”讲师,负责教材主编。后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后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编有《医抄从存》3卷,计40余篇文章。

郭强:郭受天曾孙。

为争取中医行医权,曾祖父积极奔走推动成立南京国习传习所

【口述内容】

我叫郭强,郭受天的曾孙。我曾祖父小时候就比较聪慧,记忆力非常好,16岁开始行医。在行医期间,他刻苦学习,不但学习中医,还学习了西医的一些理论。北洋政府期间,他加入黄埔军校,在军医部当过一阵军医,然后回南京开办医堂,行医济世。

曾祖父行医多年,一直是以济世救人为主。他跟我们的父辈讲,要让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他的理念就是,要以医学去救人。1916年,他开始创办医学报刊,就是想让普通百姓也能知道中医的好处,包括养生之道。这样老百姓自己就能懂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所以他创办了一份宣传中医的通俗报刊,叫《南京医药卫生通俗报》,一共办了100多期,影响很大。

1929年,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届卫生委员会议上,“废止旧医案”出笼,曾祖父郭受天在《南京国医杂志》上愤慨发表文章抗议,捍卫中医事业。当时南京中医界四大名医张简斋、张栋梁、随翰英、杨伯雅,分别为内、外、儿、妇专家,一致推举郭受天,作为南京国医药界公推出来的应付危机的具体办事人,负责沟通,并在各个报刊上面发文进行辩论。曾祖父既通中医,也了解西医,他为阻止“废止旧医案”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医药卫生通俗报》。拍摄于金陵图书馆。

传统中医往往都是以老师教徒弟的方式来传授的。民国时期,第一所、用近代办学模式教授中医的学校就是由张简斋等人创办的南京国医传习所,曾祖父郭受天曾担任国医传习所的教务主任,负责传习所教材的编撰。此后,他又为中央国医馆筹办以及出刊《国医公报》作出了一定努力。

曾祖父在主编《中医学报》的同时,还从事中医课程教学,同时兼办外地团体来宁洽谈、联系中医药诸事宜。工作地址就在南京慧圆街,用杨伯雅先生的待客场所做办事处,曾祖父郭受天每日在那坐班、写稿,以及处理教学和接待来往工作,他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医药学术研究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考试院中医考试委员,南京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务主任。

我曾祖父有一个规矩,坐诊期间在给老百姓看病的时候,如果有钱人上门来,出高价让他上门去看病,他一律都拒绝。他跟他的徒弟也都是这样交待的。

郭强在南京张都堂巷寻访曾祖父祖宅旧址。

【历史现场】

郭强介绍说:抗战期间,日军占领南京。曾祖父因为对南京有感情,就一直不肯离开南京。当时,日军知道还有一个名医在南京行医,多次上门来想让我曾祖父去给日本人看病,曾祖父都想办法拒绝。有一次,日军刺刀上枪,顶着我曾祖父威胁他去,我曾祖父还是拒绝了。后来,曾祖父一怒之下把医馆关掉了,不再坐诊,只在家闭门写书。他还和家里的人说,只要是郭家的人,都不许给日本人看病。

行中医以救世,讲中医以寿世,曾祖父著医书以传世

【口述内容】

在学术上,曾祖父郭受天强调中医理论的重要性,主张中医学术自古就是医道法则自然,中医本为科学,是哲理科学,学兼儒墨,以哲学与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今医学,谓医之道通百科。他在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学时编写“我之三世主义”:行中医以救世,讲中医以寿世,著医书以传世。他要求他的弟子,要按照“三世主义”来践行他的行医理念。我曾祖父有不少弟子,如张济群、张义堂诸位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曾祖父任“西学中讲师团”讲师,负责教材主编,后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后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闲时撰写回忆录,手抄成集。编有《医抄从存》3卷,计40余篇文章。

《南京医学报》第17期。

《南京医学报》第3期。

我曾祖父的很多书都遗失了,有的在他弟子那边,还有一些流落在民间,他写的论文有100多篇,也散落在各地,还有一些在档案馆里面。另外,他也是一个藏书家,收藏了古医书有1万多卷,因为历史原因,都已经遗失了。

我们家族很多人都在他的熏陶之下长大,我爷爷毕业于南京国医传习所。我的大伯也是跟他一起学医。我爷爷叫郭道华,我大伯叫郭龙明。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行医。因为现在我大伯父二伯父年事已高,家族里面就叫我来从事这个事业,跟曾祖父的弟子去联系,把他的一些书稿,包括流传在民间的一些资料进行整理,还有一些书要出版,这也是作为金陵医派文史档案收集的一个重大工作。福建三明市有一个叫陈用崇的老先生,寻访金陵医派文史资料近30年到40年之久,他收集了郭受天不少书稿,还有一些原始教材记录。我和陈用崇先生正在一起做我曾祖父史料的整理工作,包括他的中医教学思想、中医理念,以及一些老照片的整理。

南京国医传习所中医讲义《病理学正科讲义》书影。

【历史现场】

在郭强接受口述访谈的现场,有一块小牌匾,是他手书的曾祖父郭受天所倡导的中医学习的“三世主义”。

郭强说:我曾祖父是1965年去世的,而我是1979年出生。我没见过他,对他也没有任何印象,但是随着我年龄渐长,通过寻访,通过阅读,我慢慢了解了郭受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后人非常地崇敬他。

【延伸阅读】

张义堂回忆郭受天:耿直率真的南京知名中医学家

原《江苏中医药》杂志编辑张义堂。

若问二十世纪初的旧社会时期中医学术存亡问题,及三十年代民国开办“中央国医馆”内当时中医学术大是大非问题,再没有比郭受天老师更清楚的了。因为他是民国首都发生中医学存亡斗争时由南京国医药界公推出来应付危机的具体办事人。

太可惜他于六十年代去世。在生前,郭受天老师已做了许多工作,准备把中医学术存亡之事的坎坷留告后世,然而未能如愿。我是他近在身边的学生,有责任完成他未竞的事情。太遗憾,好事从来自古多磨难。

郭受天老师世居南京,1885年生,1965年9月患中风病故,享年78岁。居南京长乐路张都堂巷12号(即我后门口迎对面),他为人正直不阿、爽快乐观、善说善写、有胆识,敢坦率直陈意见。他不自卑而且达人知命,所以别号半聋居士。他早在二十年代青年时期,中医存亡攸关时刻,便挺身而出,发表文章卫护中医事业。笔锋锐利,分析透彻,可称得上一位有才能的实干医学家。

二十年代初,即逢北洋军阀内务部有狂言“废除中医、取缔中医”谬论。郭受天老师愤慨发表文章抗议。此后即筹办《南京医药卫生通俗报》共发一百多期,影响很大。1929年(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届卫生委员会议决议“废止旧医案”出笼,他主编《南京国医杂志》。此后又为“中央国医馆”筹办以及出刊《国医公报》作出一定努力。

郭老师医道渊博,为南京医药界公认,三、四十年代南京市四大名医张简斋、张栋梁、随翰英、杨伯雅四位,分别为内、外、儿、妇专家,都一致敬佩他。郭老师很早就在主编《中医学报》的同时,还从事中医课程教学,并兼办与外地团体来宁联络中医药诸事宜。他的工作地址是:南京慧园街杨伯雅先生入客所,他每日在此坐班、写稿,及处理教学和接待来往工作。他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医药学术研究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考试院中医考试委员、南京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私立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务主任。

在学术上,郭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主张中医学术自古就是医道法则自然,对于开办“中央国医馆”宗旨、研究“中医科学化”则有具体研究方针原则的商榷。力主“医易同源”,医者理也,针对“提倡研究国医不如提倡研究国药”的所谓“中医科学化”,直接批驳。

全国解放后,五十年代,身为农工民主党员的郭受天老师当选为南京市政协委员,担任“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讲师,负责教材主编。结束之后,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告退后为江苏省文史馆员。

退体后,郭受天老师生活由江苏省文史馆每月补贴生活费40元。老师为中医毕生坎坷,达人知命,不以个人不幸为是,早年即著文“医随国运论”,与余云岫笔战,并向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当面直陈己见。老师生前曾将汾阳堂存书目录给我看,他藏有木版珍本、善本好书。古医籍有稿本,每以鉴赏为快。他身为全国国医药学术整理常务理事,为阐明医经精义,对陆渊雷等人反对国医馆对中医学术整理的原则有过争议。有西医诽谤中医时答难及发表的各种文章,全有存稿己经汇编。惜其子郭道华早年行医失利改行商业,中医工作恢复后,老师希望孙子能学中医使后继有人。几经多方努力,最后,反而下放农村插队去。到此老师已经灰心但还抱有幻想。他生平写了一百多篇已发表过文章,并写了回忆录又手抄成集,还编有《医抄从存》上、中,下卷,计四十余篇文章,皆为国医馆及友人未发表的很好的最重要的文献。

他的学术主张是中医本为科学,是哲理科学,学兼儒墨,以哲学与科学态度研究古今医学,谓医之道通百科。对中西医间的纷争,谓这就是学科局限性。我问他:今有谁认识呢?他说没处说,聊自慰生平消遣,真为乐天派居士了。遗憾的是,郭受天老师病死家中我还未知道,其子亦忘记通知我。这怪我未常去看望,尊师不够,太有罪过。更不幸,他死后,1966年“除四旧”,商业系统造反派抄他家,搜走他的书刊文搞珍藏一万余册(事后其子连一本小字典也补交去)。

张义堂回忆郭受天文章原件。

郭老虽己去世,珍贵医书却因抄家而光矣!1983年4月,郭师抄家物资得到退还,太可叹,只剩了个零头,五百余册。最主要的手稿及团体活动的中医史料照片大小数十张,尤其珍本、木版本,全不知下落。我与郭道华学兄亲去设在朝天宫内的南京处理抄家物资善后办事处提出过书面意见也无法挽救。认领时一本全无,回答说曾把抄家集中来的古旧,送走八卡车去造纸厂化纸浆。某(女)负责人也颇为哀叹!

忆郭老有志气,敌伪攻占南京后,他不怕威胁,拒不出门做事,令其子转业为商,家中喝汤闭门称病,还埋头写作,也不放弃立志主张,奉行他的“三世主义”:行中医以救世,讲中医以寿世,著医书以传世,坚持中医学者的本色。老师仪表庄严,身高米八,形体丰满,头面方圆端正。讲课时声音宏亮,举止平稳,简明易懂。为人太为心直口快,担任国医馆常务理事及学术整理委员会常务,南京市名医公推他为总代表在国医馆工作,郭师完全义务职,医学观点方面也得国医馆秘书周柳亭等支持。

郭受天老师敢决断。例如中央国医馆的宗旨“中医科学化”宣言,其中大有是非,他直言早说明:“这是国府受外人影响支配的时新俗话”。对此言论,国医馆理事长陈立夫很不满。在制订“国医学术整理标准大纲”时,各委员意见很难统一,但是经过大半年时间的评议,最后确定有:“甲、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之分析、暂定为解剖生理学、卫生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即本草学)、医学史。子、解剖生理学,本科以固有国医学为纲,访近世解剖生理之通例,分骨骼,筋肉、皮肤等及脏器系统等述之。”并附说明:“考近世学科分类对于解剖、生理有分之为二者,有合之为一者,我国之基础医学向系综合的,为材料便利计,则采用后者为宜”。举此一节可以看出众口群言。“中医必须科学化者”还指责他们固步自封,其实他们坚持的是综合生理脏腑经络的统一系统,中医理论是不可失的。在国医馆第一期工作制定整理准则的同时,也完成了《统一中医病名录》的编写。这是最有争议的难题目。坚持以中医为主办国医传习所,即拟补习科试统一中医教材,确定中医学理论系统以“太极为第一要义”的科学自然观,对我们的影响,扭转了当时对中医学前途不乐观的错误心理,提倡“中医科学本位化。郭老有“医医良方”论说,即针对当时中西纷争,中医界思想混乱而作的。

郭老师在六十年代告退后,即着手汇编中央国医馆始未资料,及中医药生存斗争经过,手录与档案照片作系统编辑,而竟在十年浩劫中荡然无存!在1955年,郭师还曾看过我写的《中医学原理》初稿、写了序言,其中谈的大量为当代中医学术史话,事虽皆千真万确,而未刊印,今原稿亦失,源于邻人煤气包走火酿成火灾,烧毁我大量医书史实资料。叹甚!

(原文作者写于1984年春节。微信推送时,根据当时的油印文本整理,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采集时间】2024年7月25日上午

【采集地点】南京市建邺区高庙路升龙天汇一期

【采集整理】南京市中医院

来源:长三角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