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in-Process(WIP):在制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7:20 1

摘要:在制品(WIP)的核心定义:指已进入生产流程、原材料已被领用并开始加工,但尚未完成全部制造或装配工序,因而无法作为最终成品入库或销售的物料、零部件、组件或半成品。这类物品正处于生产过程的中间阶段,代表了当前正在被加工但尚未实现价值转化的生产投入。

在生产计划管理中,在制品(Work-in-Process,WIP)是PMC(生产与物料控制)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制品(WIP)的核心定义:指已进入生产流程、原材料已被领用并开始加工,但尚未完成全部制造或装配工序,因而无法作为最终成品入库或销售的物料、零部件、组件或半成品。这类物品正处于生产过程的中间阶段,代表了当前正在被加工但尚未实现价值转化的生产投入。

在实际生产管理中,WIP(在制品)的判定通常依托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中生产任务或离散任务的状态变化。系统通过关键节点的状态标识,自动识别和统计在制品的数量与价值。以某主流品牌ERP系统为例,其WIP的判定标准为:生产订单同时满足“单据状态为“开工”且“领料状态为“已领料”两个条件时,即被系统识别为在制品。

尽管不同ERP系统在具体字段或流程设计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其核心判断逻辑基本一致:以原材料是否已领用并投入生产作为WIP确认的关键依据。一旦物料从仓库发出并关联至生产订单,即视为生产活动已启动,该订单所对应的物料即被计入在制品范畴。

在生产与运营管理中,在制品(WIP)的监控通常从三个维度进行衡量:财务类、运营类和空间类。以下将分别阐述这三类中与WIP相关的核心指标。

定义:指所有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在制品所累计的总成本价值,涵盖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

公式:WIP总值=∑(单件WIP材料成本+已投入人工成本+已分摊制造费用)×数量

意义:反映企业在生产环节中的资金占用水平,直接影响现金流和资产周转效率。

行业参考标准:一般控制在月产值的15%–25%;精益生产目标:

为便于生产与物料控制(PMC)团队快速、准确地统计在制品(WIP)数量与价值,可基于ERP系统导出的《生产任务明细表》进行数据处理。以下以某ERP系统的导出数据为例,介绍一种高效实用的WIP计算方法。

说明:为简化计算并聚焦关键控制点,本例中仅核算 WIP材料成本(即已领用原材料的成本),暂不包含人工与制造费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管理需求扩展;

录入公式:

=FILTER(工单明细!A2:G10000,(工单明细!D2:D10000="开工")*(工单明细!E2:E10000="是"))

公式解释:

FILTER(数组, 条件):返回满足条件的整行数据;

(D列="开工") * (E列="是"):使用乘法实现“与”逻辑(TRUE*TRUE=1,其余为0);

结果为一个动态数组,包含所有处于WIP状态的工单明细。

汇总WIP总成本:=SUM(TAKE(A2#,,-1)),公式解释:该公式用于对通过 FILTER 函数筛选出的在制品(WIP)数据进行最后一列的求和。确保最后一列是“成本列”的情况下,该公式是构建自动化PMC数据看板的高效工具之一,特别适合用于实时监控 WIP 资金占用情况。

来源:古哥计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