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升学宴的红包刚拆完,热搜就爆了。视频里,一沓沓红钞厚得像刚从银行柜台提出来,镜头扫过孩子僵硬的嘴角,弹幕齐刷刷飘过:这哪是庆祝,分明是大型回本现场。有人统计,短短48小时,相关话题阅读量飙到3.2亿,留言区的关键词高频出现:份子钱,内卷,社交KPI。
升学宴的红包刚拆完,热搜就爆了。视频里,一沓沓红钞厚得像刚从银行柜台提出来,镜头扫过孩子僵硬的嘴角,弹幕齐刷刷飘过:这哪是庆祝,分明是大型回本现场。有人统计,短短48小时,相关话题阅读量飙到3.2亿,留言区的关键词高频出现:份子钱,内卷,社交KPI。
把镜头拉远,你会发现这场面一点不新鲜。酒店的宴会厅早就被升学主题套餐承包,背景板从清华校门到牛津钟楼随选,连蛋糕都能做成3D打印的录取通知书。一位在婚宴圈摸爬滚打十年的策划师透露,今年最火的配置是无人机撒红包,寓意一飞冲天,单机租赁八千八,家长眼睛都不眨。
红包厚度成了新的社交货币。县城亲戚圈里流传一句话:考上重点给五千,普通本科两千,专科……随二百意思意思。听起来像段子,却是记账本上的真数字。更魔幻的是,有人把红包金额做成Excel,按亲疏远近分档,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美其名曰情感投资回报率。
孩子反倒成了最沉默的道具。镜头外,他们刷着手机吐槽:我考个试,爸妈恨不得把奖状贴满朋友圈,现在还要配合演出感恩戴德。某重点中学班主任苦笑:毕业典礼结束,家长第一句话不是问志愿,而是酒店订了吗?厅够不够大?
有人把升学宴比作小型IPO路演。家长是CEO,孩子是上市产品,亲戚是投资人,红包是认购份额。路演成功,来年轮到自己申购别人家产品,盈亏自负。这套逻辑下,连谢师宴都进化出感恩套餐,一桌8888元,附赠老师手捧鲜花合影,精修九图发群里,配文桃李满天下。
数据更扎心。某支付平台统计,七月升学宴相关流水同比涨47%,三四线城市涨幅远超北上广。原因不难猜:大城市人情稀薄,小县城圈层固化,一场宴席能覆盖从幼儿园园长到信用社主任的关键节点。有家长直言:孩子分数不够?没事,人脉凑。
反套路操作也不是没有。深圳一位家长把宴席改成露营读书会,来宾带一本书当礼物,现场捐给山区学校。视频冲上热搜后,评论区罕见地没吵红包厚度,反而开始晒自己捐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不过三天,同款露营套餐价格翻了三倍,酒店销售笑疯:还是你们会玩。
更鸡贼的是升学宴黄牛。他们专门收集落榜生信息,包装成逆袭黑马,替家长写演讲稿、PPT,甚至代哭感恩环节。一套服务报价两千八,包上本地头条。有黄牛炫耀:去年做单的娃,今年复读又找我二次上市,老客户还给打了九折。
别急着批判,这代家长也有苦衷。月薪六千的工薪族,前脚刚随出去八个升学红包,后脚就轮到自家孩子。不办?亲戚群里暗戳戳议论混得不行,孩子低着头嘟囔不想被特殊化。于是连夜刷爆信用卡,订酒店、买礼服、租豪车,一气呵成。
最魔幻的是升学宴内卷2.0。有家庭开始比拼现场嘉宾咖位:请院士题字、请网红直播、请明星录祝福视频。某十八线小县城曾创下纪录——请到了《乘风破浪的姐姐》淘汰选手站c位,出场费八万八,家长咬牙:就当给孩子买个人脉。
当教育变成秀场,孩子开始反向操作。杭州某重点高中学生自发组织反宴席联盟,考上清北的五个人合办答谢茶话会,来宾必须答对一道高数题才能进门。视频流出后,评论区罕见地统一:这才是学霸该有的排面。第二天,同款“答题入场券”在淘宝卖到脱销。
说到底,大家心里门儿清:红包厚度丈量不了未来,宴席规格决定不了人生。但没人敢先停下,就像一场无声军备竞赛,谁先退场,谁就成了圈子里的异类。
直到某个瞬间,你看到孩子把收到的红包原封不动退回,附赠一张手写纸条:谢谢爱,但下次能换成《三体》全集吗?那一刻,所有喧嚣突然安静了。
来源:真诚扑克oa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