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友先试了正气塘,反馈说:正气塘叫小冰岛也是有道理的,花香馥郁,入口汤质柔和,清爽回甘,舌底生津似清泉上涌,过喉有花香韵。五六泡的时候,微有体感。
原料价格下降后,几家欢乐几家愁。
大多数茶商和茶客,倍感有利。而爱存茶的茶客和茶商,心累了也无痕。
茶客:降价后,自己成了韭菜?
一位茶友买了一饼冰岛坝歪单株,带了今年的正气塘古树茶样试试,
茶友先试了正气塘,反馈说:正气塘叫小冰岛也是有道理的,花香馥郁,入口汤质柔和,清爽回甘,舌底生津似清泉上涌,过喉有花香韵。五六泡的时候,微有体感。
茶友一问价格,今年正气塘古树1500一公斤,大树茶650一公斤。
然后,一阵沉默,良久,茶友才回道:我2023年以2700一公斤的价格存了4提正气塘古树,现在还没开始喝。
2023年,正气塘古树在山上的原料价都接近2000一公斤。高价的时候存茶,没想到,茶叶还没开始喝,价格就降了。
茶友说:用自己的全部品鉴能力和选茶水准,证明了自己是韭菜。
两年前满心欢喜存进来的茶叶,突然不香了。但是,毕竟真金白银花出去,还得硬着头皮喝完。
如今的茶叶市场。
山头茶里,除了极少数名山及附近的古树春茶,大多数茶叶,非名山和名山中小树,原料价格都下降。
原料价格一降,做货真价实的山头茶的茶商,卖价也必然跟着降。
爱喝茶的人爱存点茶,倒也正常。只是,跟前几年相比,明明可以捡漏的,感觉自己成了接盘的。
茶客内耗之余,突然看见,有的大牌茶一折。好家伙,2023年2000一饼的茶叶,2024年800一饼,现在200一饼。
非名山的古树茶,只是拦腰截断。有的大牌茶,直接朝脚后跟来一刀。
两相对比之下,前两年买了山头茶的,也不那么痛了。
茶商:资产暴跌,库存鸡肋
原料价格下降,最受伤的是茶商,
茶商每年做茶,每年都有大量的茶叶被迫存下来。
原料价格下降后,库存资产马上贬值。比如,某一山头,2023年成本1800块一公斤的茶叶,如今,原料成本降到900块了。
100公斤茶叶,成本1800一公斤,茶叶资产18万。如今,价格跌了一半,资产也跟着跌一半,100公斤茶叶,只值9万了。
有的茶商,库存几十吨,一个山头降一点,几十吨茶叶,库存资产蒸发了几百万。
而且,库存茶的市场地位会变得很尴尬,除非茶叶转化出来,品质异常惊艳。
不然,现在,茶客挣钱难,相差一两年,很少有茶客愿意买前几年高价的茶叶,差不多的品质,新茶更划算。
那么,按照新茶的价格卖库存,亏得一塌糊涂。
不按照新茶的价格来,新茶更便宜,库存没人买。
收藏市场,几乎为零
以前,茶客和茶商都爱存茶,主要是:原料价格在涨。
对于茶客而言:以前,原料价格一直涨,今年便宜,明年贵。今年存茶,意味着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喝到心仪的好茶。当然愿意存。
对于茶商来说:以前,原料价格在涨。去年,茶叶原料1000一公斤,今年,原料涨到1200一公斤。这意味着,去年没卖完的茶叶,也值得1200一公斤了。
原料价格上涨,带来了库存增值,所以,茶商也愿意存茶。
然而,当原料价格到顶,并开始下降的时候。今年贵,明年更便宜,存茶意味着贬值,也就没人愿意存茶了。
普洱茶市场,靠投资、收藏,品饮三驾马车拉动。
如今,投资已经不可能了。这几年,把茶叶当投资品的人,最终都是失去金钱,换来一堆茶叶。
随着茶商和茶客都不存茶,收藏市场,几乎也消失了。
以后的普洱茶市场,只靠品饮。
而前些年在普洱茶投资和收藏市场中发展起来的大牌茶叶店,也关门了很多。
好茶不贵的时代,刚刚到来
只有品饮支撑的普洱茶市场,最终会变成品质和价格的竞争。
社会阶层决定了消费分级,表现在普洱茶行业,顶级名山古树,依旧高不可攀。
但整体上,好茶不贵的时代,刚刚到来。几百千把块,也能找到性价比很高的古树春茶。
普洱茶,年产十几万吨,
有台地茶和山头茶之分,大厂做台地茶,中小茶商做山头茶。
以前,一个大厂一年吃进几万吨茶叶。大厂吃下了台地茶产能,中小茶商才会一起上山抢山头茶。
茶商和普洱茶玩家走进茶山,在春茶季氛围里,茶商和散客面对产量少的古树茶,抢茶导致抬价的结果。
大古树就那么一批,茶客要,茶商也要,价高者得,价格就被抬高了。名山带着非名山,古树带着中小树,价格一路上涨。
这是前些年,山头茶原料价格大涨的底层逻辑。
后来,茶叶金融玩不下去,大厂不好过了。
直播接过了台地茶的场子,只是,不像大厂一样,能吸纳足够多的产能。于是,台地茶跟山头茶一起抢品饮市场。
也就是说,只要大厂不好过,吃不下足够多的产能,山上抢茶的盛况就不会有。
山上没有人抢茶,茶山原料价格就不会涨。
2019年之后,茶商,是被迫存茶。
散客和茶商在山里竞价。茶商为了抢有限的优质古树茶,只能把茶农家的古树中小树一起收掉,以量换价。
本来就不想存茶,如今,与其把钱换成茶叶堆在仓库里被茶农催债,还不如让茶叶留在茶农手里。
做货真价实的山头茶的茶商,终于从茶农的古树绑定中小树的困局中解脱出来了。
茶叶积压在茶农手里,茶农心里慌,又想起茶叶年年发芽,除了采茶费加工费,只要能赚点钱,果断卖。帮直播间站台,只要能卖茶,什么都能说。
于是,茶山原料价格体系,彻底崩了。
茶商只要不被古树和中小树捆绑的操作绑住手脚。做茶,以销定量,一定会有更多的选择。
但凡如今还能在市场活下来的,还能坚持做货真价实的山头茶的茶商,都知道:
只有品饮支撑的市场,茶叶要好卖,做好品质,薄利多销。
来源:普洱话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