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山茶农自己卖茶,就能实现卖茶利益的最大化,茶农当然有好茶(优质古树茶)。
有个茶农大哥跟老杨说:
你们茶商有什么好茶?好茶都在我们茶农手里。
老杨只能淡定地喝杯茶,说:您说好茶在你手里,那就在您手里。
-01-
山头名气,决定谁有好茶
在目前的山头茶体系中,好茶=山头+生态+树龄+工艺。
茶农和茶商谁拥有好茶,是山头名气和市场行情共同决定的。
顶级名山,茶农和茶商都有好茶
像冰岛老寨这类顶级名山,有品质,有老玩家追捧。
加上名山汇聚了山头茶最多的流量,茶农的门牌号就是一个品牌。
名山茶农自己卖茶,就能实现卖茶利益的最大化,茶农当然有好茶(优质古树茶)。
同时,像冰岛老寨广场边很多大单株,冰岛太后、冰岛皇后、冰岛贵妃等明星古树群,都被午一冰岛承包。
茶商,当然也有好茶。
次名山,茶商好茶更多
像冰岛坝歪这类属于冰岛五寨,但春茶季客流量不高的山头。
可以负责任地说:茶商手里的好茶更多。
这些山头,茶农自己也会卖茶,但直播红利已过,身份证都被直播间玩坏了,又没有冰岛老寨的流量。
这类次名山,主要是中小茶商的战场。
每年都能坚持收大货的茶商,才是茶农最大的客户。
茶农只有把优质原料优先供应给茶商,才能实现茶农利益的最大化。
像老杨跟合作商,2020年开始,做了大几百万的冰岛坝歪。对冰岛坝歪的地块和工艺都有把握,这意味着品质稳定,销路稳定。
茶农家所有的好资源,都是让我们先挑。只是,为了长期合作,会顺手把茶农家春茶秋茶都收掉。
茶叶做出来,古树挑采和大树做生茶,古树秋茶做白茶,中小树发酵熟茶。
这类山头,早年都有毛料商去寨子里收过茶,茶山行那几年,省外的茶商也去过寨子,茶农或多或少都认识几个做茶的茶商。
好原料一定会优先供应给有量支撑且需求稳定的茶商。
有的茶商,把茶农家所有原料都收掉,这样价格更低。有的茶商只要古树,单价会稍高一些。
然后,一般的原料,茶农会自己卖,别问是什么原料,问,就都是古树。
但如果有的茶农,一个茶商客户都没有,那好茶的确在茶农手里。但在次名山,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偏远山头,茶农有好茶
云南数百个山头,有名气的山头不过百来个。
除了这些山头,余下几百座茶山,也有古树茶,古树茶,在本村茶农的眼中,就是好茶。
这些古树茶还很便宜,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山头,没有茶商去收茶。
茶农只能自己产自己卖,这种情况,的确是“好茶都在茶农手里,茶商根本没有好茶”。
其实,任何一个茶山,只要茶商愿意做,好原料都会被茶商拿走。有的山头,之所以古树茶(好茶)都在茶农手里,实在是因为茶商看不上。
-02-
茶农和茶商,谁也无法独占市场
茶农和茶商,谁有好茶?
翻译过来就是:谁有好茶,找谁买,是茶农和茶商争夺茶叶市场。
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产能过剩,消费降级,茶价仍有泡沫的市场,山头茶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
农到商的转变
茶商清楚,茶树是茶农的,做茶绕不开原料,茶商不可能独占市场。
但前几年,大量散客涌入茶山,茶农直接对接茶客。渐渐地,茶农觉得:茶农有原材料,还会做茶,现在又能直接卖茶给茶客。
那么,茶农自己吃掉山头茶产业链上的所有利润就行了。茶商,是多余的?
然而,客户不仅要自家山头的茶叶,还要别的山头。
于是,茶农有了由农到商转变的野心,不满足只做自家的茶叶,也到别的寨子收茶叶,卖给客户。
收别的寨子的鲜叶,有客户要磨烈,有客户要坝歪,有客户要正气塘,都做。茶农无法一次性付清原料款,茶农之间,多少有点沾亲带故,至少也是熟人,原料款先欠着。
独占市场失败
这些年,茶农卖茶,能养活自己已经很不错了。
原料款,一年还不上,两年还不上,今天东家催,明天西家催。
在债务的漩涡里吹来吹去,哪还有精力严守品质。最终,负债累累——没心思做好品质——客户流失——茶叶更难卖,这是无解的恶性循环。
茶农混到这一步,老婆都想离婚了,越想一把吃饱。于是,对老客户下手,对一年拿几十万茶叶的茶商,都短视到嘴上说诚信,实际玩冒充。
茶商若是连茶叶被换掉都喝不出来,白在一个茶区混了。被坑一次,茶商可能拿茶农没办法。茶商也要做茶,但是,茶商绝不会再信任茶农。采贵一点的茶,茶商自己全程守着。
这两年,茶圈有句话叫:现在的茶农,比茶商还会做生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茶农的信用,已经完全被透支了。
茶客到茶山,可以全程守着茶叶制作,找茶农买的确更便宜。
可茶客一旦不来茶山,茶客宁愿找茶商买茶。
最终,市场已经证明:茶农不可能独自吃掉产业链上的所有利益。
写在最后:
任何一个茶类,要想稳健发展,靠的是高品质低价格。
云南茶叶最大的优势的原料,大叶种的厚重滋味,以及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无可复制的。
前些年,炒山头,的确让喝其它茶类的人知道了普洱茶。
但把价格炒高了,茶商无利可图,不陪茶农玩,茶客喝不起,很多茶客也不相信茶农,茶农自己又卖不了多少茶叶。最终,原料大积压。
山头茶,已经完成市场分级。
冰岛老寨、老班章、昔归、以及易武小产区,这些茶叶,属于玩家定价,不在市场之中。
除了这极少数顶级名山,市场已经证明:茶农想吃掉山头茶所有的利润,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维持原料的高价,最终只会是:茶商做不起,茶客喝不起,茶叶积压在茶农手里。
茶叶市场的收入,来源其他行业的茶客的买茶支出。
这两年,很多茶客收入下降。茶价,也应该跟着降。
挤掉价格泡沫,茶农降原料,让茶商做得起茶。茶商降卖价,让茶客喝得起茶,是未来几年,市场唯一的出路。
茶叶,喝掉才有价值。茶叶流通起来,茶叶才是财富,
不然,花成本做出来的茶叶,只是能喝的负债。
来源:普洱话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