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系统回应,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2024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通过“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
文—刘彦伯 李雨西 祝彦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系统回应,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2024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通过“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等具体部署,“健全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主要内容、具体领域、内在逻辑和价值引领。同时,作为新时代管党治党的“利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也体现出了其深刻的内涵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各项建设同向发力综合发力的系统工程”。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然因其作为在政治建设统领下的系统集成而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政治建设也作为灵魂与核心,贯穿于健全组织体系、教育体系、监管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等具体内容之中,发挥统领作用,一方面确保其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的坚定性,另一方面也使其各司其职,形成一个极具整体性的系统集成。
具体来说,第一,政治建设强化党的政治功能,从而统领健全组织体系。组织建设是党的重要支撑,政治建设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强化政治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央强调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政治领导直达基层。第二,政治建设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从而统领健全教育体系。政治建设已融入思想教育全过程,近些年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警示教育等,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与行动自觉,进而发挥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作用。第三,以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监管效能,从而统领健全监管体系。监管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建设通过整合监管力量、突出政治重点,提升监管质效。中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政治监督贯穿于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巡视全过程,重点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三重一大”事项等关键领域。同时,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的监管,要发挥监督体系的合力,发挥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作用。第四,以政治建设构建政治规范框架,从而统领健全制度体系。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政治建设通过顶层设计为制度建设提供政治逻辑。中央深化党内法规制度改革,将政治要求融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法规,明确政治纪律为“六大纪律”之首。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政治监督重点,要求对“七个有之”问题保持高度警觉。在反腐败斗争中,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突出政治监督的主导作用,使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第五,以政治建设推动政治责任落实,从而统领健全责任体系。责任落实是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的关键,政治建设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强化政治问责,形成上下联动的责任闭环。中央要求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并将政治建设纳入述职、述责内容,使责任体系的主体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当前,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进一步要求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健全教育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同向性为内涵特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思想建党,是党的优良传统,全体党员既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思想建党的核心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强化思想教育,确保党员在思想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它不仅是党的基础建设,更是引领党的各项建设的灵魂所在,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思想源头得以保持。制度治党则是通过构建规范严密的党内法规体系,将党的各项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并通过不断强化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党的政治路线得以不折不扣地执行。二者在过程实施和评价体系上确实存在不同,但在价值取向和政治目标上却始终保持同向性。
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建设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诸多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同行的宝贵经验。早在古田会议时期,就已经体现出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原则。这次会议不但提出了政治建军的原则,在思想上解决信仰动摇、纪律涣散等问题,同时还明确了党的组织原则,确立了会议制度和纪律规范,并以制度规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等根本问题。而延安整风则第一次体现出了理论教育与制度规范的深度融合。在思想教育方面,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为纲领,推动全党纠正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此同时,建立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职能,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将思想教育成果转化为长期规范。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直至拨乱反正时期,则首次实现了思想解放与制度重建的协同。先是在思想上,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现思想解放;紧接着通过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恢复并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尤其是1980年颁布并实施《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规范党员行为,强化责任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在思想建设方面,通过一系列入脑入心的党内学习教育,不断凝心铸魂;同时,先后颁布实施三个《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扎实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由这些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的两大支柱,其同向性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日益凸显。只有坚持二者同向发力,才能有效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除了教育体系和制度体系因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而展现出同向性以外,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的另外两项重要内容也展现出了双向协同的内涵特征,即:监管体系和责任体系。其中,责任体系强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是由内而外的一项举措;而监管体系则是由外而内的监督体系。两者之间双向协同,共同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不断完善、举措的不断落实。
主体责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前提,涵盖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在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中的全面职责。这包括政治责任:加强党的领导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思想责任:强化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组织责任: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作风责任:推进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腐责任:严肃查处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监督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涵盖党内监督、国家监察、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形式。党内监督是根本,国家监察是延伸,民主监督是补充,司法监督是保障,群众监督是基础。通过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网络,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党的肌体健康。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两者双向协同的积极作用已经初步显现,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运用较为广泛的诸如“四责协同”机制,即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专责监督,从而压实责任链条,构建责任—监督的闭环,形成双向互动。在具体做法上,党委拟定责任清单,并与对接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定期检查指导,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履行;同时,纪委要完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组织或个人,将视情况采取约谈、通报、处分等措施。此外,还有些做法将二者与教育体系联系起来,通过党委与纪委共同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进行警示教育,典型示范交流等方式强化教育,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与监督体系的双向协同效果,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线下线上全覆盖”。这是如今科技创新时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新要求和新课题,同时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不断被发扬光大的必然途径。也正是传统经验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创新性成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个内涵特征。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自身建设经验,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多传统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诸如:政治建设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纪律,思想建设注重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纪律建设严格规范党员行为。这些经验是党历经一百余年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则为传统经验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这些技术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强、信息传播速度快、智能化水平高的特点,能够为党建工作提供新的手段和平台。新时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当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以新兴科技赋能党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传统经验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时至今日,新兴技术在党建领域的运用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为传统党建经验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建立健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党建大数据平台等,实现了党建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又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红色教育,增强党员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党建宣传和舆情分析,提高党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新应用场景的探索,极大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新兴技术还能弥补传统手段的诸多不足。例如:某市构建的智慧监督云平台,运用智能预警模型实现主动监督,在群众举报和专项监督等传统手段基础上,提高了监督效率,实现了提前预警。又如:某市推出的“互联网+监督”手机软件,既能实现党务、政务及时公开,又能实现群众实时监督,兼顾了透明度与时效性。这些案例表明:传统经验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共享、智能预警、群众参与等方式,使得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更加智能化,以创新性的内涵特征,引领时代的脚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同时,“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意义,为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刘彦伯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雨西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级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祝彦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L19WTA019)]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