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持续凝聚青春磅礴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暑假里,福建各高校引领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融入广阔天地,在服务奉献中实现思想升华与专业成长。
为持续凝聚青春磅礴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暑假里,福建各高校引领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融入广阔天地,在服务奉献中实现思想升华与专业成长。
实践队参观三明市博物馆“风展红旗如画”展厅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青蓝弘药续章,五色绘迹三明”本硕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近日在三明市将乐、明溪、沙县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在将乐县中央苏区纪念馆和三明市博物馆,感悟革命精神,厚植为民情怀;在将乐常口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足迹,感悟“两山理论”的伟力;深入三明医改核心医疗机构,学习“三医联动”经验,参访药企了解前沿技术;走进将乐县万安镇绿丰农业基地,为村民提供用药咨询与健康服务,与农业基地签约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队员们听陈卫平老师介绍香文化
近日,福建中医药大学“千年闽香,一脉芳华”特色香文化调研团在福州、厦门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聚焦实地调研与非遗传承。在福州冷凝合香非遗传承人陈卫平工作室,团队观察香牌、香珠等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并通过动态品香,深刻体悟香文化“动静相宜”的哲学内涵。在厦门沉香博物馆,队员们鉴赏了珍贵沉香原料与雕刻艺术,了解沉香成因、鉴别方法及文化价值,深化对“众香之首”的认知。
实践队员在“三茶统筹”展示馆学习参观
福建江夏学院“筑梦青春”与“红心引航”社会实践队日前赴武夷山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参观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通过沉浸式体验智能化监测平台,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燕子窠生态茶园,队员们调研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学习“三茶统筹”思想,感受科技兴农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此外,队员们开启“寻芳五夫、拜读朱子”文化探寻之旅,感悟朱子文化精髓,体验传统礼仪;在闽越王城博物馆和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队员们探寻闽越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大学生在南坑村实践站数字展厅回溯治理征程
龙岩学院“‘党建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社会实践团队”日前走进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探寻该村从“荒山秃岭”逆袭“绿洲果园”的振兴之路。团队实地调研南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数字展厅了解艰辛治理历程,感悟“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治理精神,并围绕“生态保护促发展”“产业反哺保水土”等核心议题与当地村委展开系统性交流,深刻理解“长汀经验”科学内核。队员们还结合专业所学,以“实地调研+技术分析+创意传播”的模式,积极为革命老区生态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实践队员与老党员交流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杏火传薪”实践团队近日在泉州洛江杏川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参观抗战纪念碑并重温入党誓词,与老党员座谈,聆听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深入蝴蝶兰种植基地,学习种植技术,记录关键数据,并尝试直播助农;在儿童之家开展漆扇教学,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创作漆扇,传承非遗文化。
实践队师生运用无人机进行测绘
黎明职业大学土建学院实践队日前在泉州洛江区虹山乡前坂村,聚焦古建筑、老街巷及整体风貌保护开展主题实践。团队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多角度航拍采集垂直与倾斜影像数据,并用专业软件处理生成高精度三维村庄模型。“这些模型精准记录了每一座古建筑、每一条街巷的细节,让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村落风貌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永久保存。”实践队成员介绍,这些数据将为旧村改造、新项目规划提供可视化科学依据。
学子们深入田间
实践队开展健康义诊、科普宣讲、入户帮扶等志愿服务
近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在龙岩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生态宣讲-健康服务-红色传承”为主线,深入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连城新泉整训纪念馆等地,通过调研、学习和交流,实地探索“长汀经验”生态治理模式及乡村振兴路径,感悟红色文化。队员们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健康义诊、科普宣讲和入户帮扶,并运用电商直播助力乡村发展,展现青春实干精神。
实践队在对虾繁育基地了解养殖情况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鲲鹏探水”实践队日前在漳州诏安县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对虾繁育基地,实践队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共商虾苗助力乡村振兴方案。在桥东镇青蟹和对虾养殖基地,队员们运用新型无人机和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等关键指标,推广智慧养殖系统。实践队还考察了厦门海控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智能技术并签署共建协议。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