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8月4日至11日,华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西部、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陕西、贵州东部等地将出现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40~42℃,将接近
8月3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8月4日至11日,华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西部、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陕西、贵州东部等地将出现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40~42℃,将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
受高温天气影响,以清凉、便捷为核心卖点的冷泡茶,正引发市场关注。
△冷泡茶(图片来源:豆包AI生成)
冷泡茶在售情况一览
谁将领跑市场
NEWS
”
冷泡茶,是指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的芽、叶、嫩茎为原料,或者以成品茶为原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可采用冷水或常温水直接泡饮的各类茶叶。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茶叶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创新团队资深首席科学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品质调控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茶叶专家指导组专家林智介绍,冷泡茶的制作工艺是在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增加一些提高冷水浸出率的特殊工艺,如日本冷泡绿茶主要是采用深蒸工艺,立顿冷泡红茶采用酶处理的专利技术,中国冷泡茶有膨化工艺、冷冻工艺等。这些特殊工艺的应用,使得冷泡茶在加工设备和时间成本上有所增加。
“说茶”对16个品牌线上在售的95款冷泡茶产品进行盘点发现,品牌竞争格局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既有八马茶业、华祥苑等传统茶企,也包含奈雪的茶、喜茶等新式茶饮品牌,甚至元气森林、三只松鼠等跨界玩家也纷纷入局。
多类型品牌参与,一方面反映出市场潜力被广泛看好,另一方面也导致集中度较低,各品牌需通过精准定位抢占细分市场。
从产品结构看,乌龙茶与绿茶占据茶原料的核心地位。乌龙茶以35个应用产品个数位居首位,绿茶以28个紧随其后。这表明在冷泡茶市场中,乌龙茶是最受青睐的茶原料。与此同时,红茶、白茶等品类应用产品个数虽相对较少,但也被作为重要茶原料,展现出冷泡茶原料应用的多元化趋势。
△(“说茶”整理制图)
林智认为,不同种类的茶叶均可用于制作冷泡茶,其中以不发酵的绿茶、轻发酵的白茶及半发酵的乌龙茶尤为适宜,相比之下,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适用性稍逊。此外,花草果茶比纯茶更适合制作冷泡茶,这主要是因为其冷水浸出率更高,且在色、香、味等感官风味上更具特色,因而更受消费者喜爱。
在消费生产的双需求驱动下,冷泡茶原料的选取必将有所侧重。
随着水果与茶、花香与茶的跨界搭配不断推新,既保留茶本味又赋予产品新鲜感,不仅拓展口味边界,也为品牌构建差异化记忆点。整体来看,冷泡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原料创新、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升级将共同推动行业向更细分、多元的方向演进。
开拓夏日消费新潮流
冷泡茶有何增长点
NEWS
”
根据《2024-2030年中国冷泡茶行业消费动态及竞争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冷泡茶的市场规模在过去三年中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0亿元。其中,18-35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据了冷泡茶消费群体的70%以上。
冷泡茶正在从“冷门”变成“热门”。
市场拓展显成效
《2025年淘宝天猫全渠道茶叶产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30岁以下年轻群体加速渗透,在职场办公、熬夜追剧等新场景中催生冷泡茶。平台营销策略深度绑定这一消费趋势,全年节奏覆盖冷泡茶季等时令节点,618/双11大促通过“超级货盘”策略实现单品销量10-20倍爆发。
国际市场的拓展,进一步印证冷泡茶的影响力。
诚如7-Eleven与美国AriZona饮料公司合作推出Southland Reserve™冷萃茶系列;《2025 国际饮茶流行趋势前瞻》显示,冷泡茶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咖啡馆都备受欢迎。许多人正在购买冷泡茶套装在家使用。冷泡茶保留细腻的风味,且咖啡因含量较低,吸引追求独特风味和健康的消费者。
与现代科技融合
近期,胖东来与Ole'上架了品牌唯可鲜推出HPP原叶冷萃茶,盒马则是推出自己的两款HPP无糖茶。HPP技术,开始“卷”进冷泡茶。HPP(超高压加工技术,High Pressure Processing)是一种通过超高压处理实现灭菌的食品加工技术,过去主要应用于果汁生产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低温高压处理能最大程度保留果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及风味物质,避免高温杀菌造成的营养损失;可有效杀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延长产品保质期;非热加工特性还能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升食品安全性。
林智指出,目前茶汁灭菌多采用高温瞬时灭菌、巴氏灭菌等热杀菌技术,高温会严重破坏茶叶的风味物质与营养成分。将HPP技术应用于茶汁灭菌,可在实现灭菌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茶汁原有的色香味与营养活性。因此,HPP与冷萃工艺的结合,对提升冷泡茶品质、开发高端冷泡茶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轻食online)
从线上平台的数据爆发到线下场景的深度渗透,冷泡茶的市场扩张不仅依赖于消费需求的升级,更得益于其对多元场景的适配能力。
新华社推荐
冷泡茶的前景有多广
NEWS
”
截至8月4日,小红书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8亿次,抖音话题播放量更是高达13.1亿次,消费者自制冷泡茶的热情持续升温。权威媒体新华社也曾通过视频形式推荐冷泡茶制作方法,充分显示,冷泡茶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
冷泡茶突破传统的热泡法,既完整保留传统茶叶的色香韵味与营养活性,又创新实现了冷水直泡的便捷体验,已成为国内外消费者追捧的健康饮品新选择。林智坦言,随着生产工艺的精进及风味层次与健康价值的深度挖掘,冷泡茶在全球市场的渗透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未来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冷泡茶行业因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甚至存在有害微生物超标、农残超标等质量安全隐患。为此,制定冷泡茶产品标准已迫在眉睫。林智指出,目前,国内牵头制定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业标准《冷泡茶》已完成业界征求意见,即将正式颁布。该标准在涵盖国家标准对常规茶叶各项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规定冷泡茶水浸出物冷水浸出率≥50%的指标,并采用与欧盟标准一致的微生物限量要求(一般菌落总数≤10000 CFU/g,酵母菌和霉菌总数均≤20 CFU/g,大肠菌群≤10 MPN/g,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
综合来看,冷泡茶凭借便捷体验、多元风味与健康属性,在高温经济中迅速崛起。尽管当前行业面临标准待立、品质参差等挑战,但随着技术创新深化及行业规范落地,冷泡茶有望突破品类边界,在国内外市场释放更大潜力。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来源:微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