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天遛弯,村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显眼位置,就业服务台、岗位推荐登记表、企业招工宣传栏一应俱全;晚上逛街,热闹商圈里能看到“就业夜市”;待业家里,网格员会上门做好就业帮扶……“药都”亳州逐渐织密的就业服务网,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王锐
白天遛弯,村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显眼位置,就业服务台、岗位推荐登记表、企业招工宣传栏一应俱全;晚上逛街,热闹商圈里能看到“就业夜市”;待业家里,网格员会上门做好就业帮扶……“药都”亳州逐渐织密的就业服务网,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暮色降临,暑气渐消,7月初开始,在夏季的晚风中,安徽亳州市区的建安文化广场上,“就业夜市”点亮了霓虹灯,“招聘的夏天”几个字格外亮眼。
亳州市民广场上的“就业夜市”。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招聘长廊内,人们驻足查看着企业岗位信息,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热情为咨询者讲解就业创业政策,协助进行岗位匹配。
“以前找工作只能去人才市场,现在我们不断创新,目的是在群众目光所及之处都有就业服务。”亳州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杨海龙介绍,“就业夜市”将持续到10月份,可以让群众在闲暇时间更加便捷地了解就业政策和招聘岗位,实现“稳就业”和“促发展”的互联互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千家万户。近年来,亳州市持续巩固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成果,积极搭建“三公里”就业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也为企业用工和群众求职搭建起了精准对接桥梁。
小区门口的就业服务驿站。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在亳州高新区,一个就业服务驿站全面统筹,下辖24个社区、11个行政村全部设有服务站点,“一台一表一专栏”也就是就业服务台、岗位推荐登记表、企业招工宣传栏一应俱全,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荐、职业规划、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服务。
“张贴的岗位信息,每周都会更新,有就业需求的,也会及时做好登记,第一时间上传系统,精准匹配岗位。”亳州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就业创业科负责人杨冰说,驿站全面整合现有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居民在就业服务驿站里通过扫码了解附近招工单位信息。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佟静静是亳州高新区一家物业的主管,此前一直在家照顾孩子,社区网格员走访时,了解到她有就业意愿,很快就为其匹配了合适的岗位。
“这个工作离家近,不耽误接送孩子,物业跟各行各业接触,也很锻炼人,感觉比以前充实多了。”佟静静说。
周边居民正在就业服务驿站门口查看招聘信息。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目前,亳州市1354个村(社区)实现“一台一表一专栏”全覆盖,创新打造的“三公里”就业圈小程序,也实现所有城市社区的全覆盖。
同时,亳州还多形式开展“2+N”招聘活动,针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摸排、帮扶,不断加大公益性岗位、青年就业见习岗位的开发、安置力度。深入推进“创业亳州”行动,持续推进双创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园等平台建设。
亳州还横向整合多元资源,推动就业服务纵向直达基层末梢。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亳州站、“三公里”就业圈等平台,融合5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0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124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资源,实现就业服务“一张网”统筹。积极推广蒙城县乐业驿站市场化引才模式,成立市、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设立服务站和服务点,构建“政府+市场+基层”全覆盖的服务网络。
居民通过手机小程序就可线上查看周边企业的招工信息。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此外,围绕就业服务,亳州各地也在积极创新。
涡阳县以“大数据+铁脚板”模式深入摸排用工需求,蒙城县利用“村村通”广播循环播报优质岗位信息,利辛县开通免费“职通车”带求职者到重点企业访企探岗,谯城区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小谯带岗”品牌,亳州高新区在辖区人流密集商圈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亳芜现代产业园区对辖区企业开展定期走访,精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据统计,今年截至6月底,亳州全市已通过各村(社区)发布1088家企业岗位需求28950个;“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入驻企业1.66万家,在招岗位6361个,登记注册19.56万人,实现就业1.18万人;累计开展各类招聘会517场次,累计服务企业7759家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2万人。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