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韵 青城潮 | 与风共赴敕勒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09:01 1

摘要:敕勒川草原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这里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沃土,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民族先后在此纵横驰骋。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敕勒川一带成为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前沿。汉代,此地是汉族匈奴频繁互动区域,也是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脍炙人口的《敕勒歌》,让大家对呼和浩特市境内的敕勒川草原心生向往。

敕勒川草原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这里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沃土,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民族先后在此纵横驰骋。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敕勒川一带成为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前沿。汉代,此地是汉族匈奴频繁互动区域,也是丝绸之路枢纽的延伸。北魏时期,敕勒川作为重要后方基地,见证了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唐朝,这里是突厥、回纥等民族的活动中心,呈现多元文化共存的景象。蒙古族崛起后,敕勒川草原成为蒙古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在此集结。

然而,2011年以前,受多年干旱少雨、开垦采石等因素影响,这片近3万亩的天然草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12年,呼和浩特市实施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制定“尊重自然规律,模仿天然草原,人工干预以先锋植物为基底,后期靠自然恢复” 的方案。蒙草集团对敕勒川草原进行修复,在整理后的土地上种了冰草等20多种乡土植物,促进草原植被自然恢复,构建稳定生态系统。

如今,敕勒川已成为集生态涵养、重大节庆、会议庆典、休闲旅游、赛事活动于一体的草原生态综合利用示范区。草原植被逐渐浓密,生长的植物从修复初期的20多种增加到70多种,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均比修复前提高12倍多,形成“天然氧吧”。野兔、獾、狐狸等动物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系统逐渐迈向稳定,具备自我恢复能力。

焕发新生的敕勒川草原风光如画,赛事演艺活动丰富。比如: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以蒙古族牧人之子的成长故事为主线,展现人与马从相遇、相伴到生死与共的情感历程。百余匹世界名马(蒙古马、汗血宝马、阿拉伯马等)与百名骑手联袂演出,融合马术表演、歌舞、杂技、呼麦、马头琴等传统艺术,诠释草原民族“守望相助、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作品被中国马业协会评为“中国马文化推广奖”,斩获文旅部“旅游产业影响力旅游演艺奖”等荣誉。

另悉,2025敕勒川草原半程马拉松赛将于8月17日开跑。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