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在法国卢浮宫、瑞士沃州剪纸博物馆等文化地标的非遗展示演绎中,来自甘肃广河县省级剪纸非遗传承人马俊的一幅幅纯手工精细剪纸作品,一花独放,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称赞。
日前,在法国卢浮宫、瑞士沃州剪纸博物馆等文化地标的非遗展示演绎中,来自甘肃广河县省级剪纸非遗传承人马俊的一幅幅纯手工精细剪纸作品,一花独放,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称赞。
一时间,全球剪纸艺术界的目光聚焦在广河县!
7月26日,记者采访了刚刚从欧洲回到广河县的马俊。他出生于广河县水泉乡,虽然只有40岁,但从小就潜心承袭外祖母剪纸艺术,后来又勤奋学习,取南方剪纸之精细,融北方剪纸之粗犷,风格独俱,寓意相揉,自成一体。不仅在国内出类拔萃,而且在国际大舞台一花独俏。
2023年10月10日,第十四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在迪拜召开,本届大会由华为公司主办,一百多个国家嘉宾参加。主办方邀请剪纸“纯手工精细剪刀”非遗传承人马俊参加展示与展演,这是一次难得机会。
在现场,马俊的十二生肖作品深得嘉宾们喜欢,一抢而空。于是,他开始现场剪,娴熟的剪技和精湛的作品,赢得了“甘肃广河剪纸水平真棒”的赞誉,六天时间送给国际友人的剪纸作品近千枚。
2024年9月,马俊先后到日本及韩国参加非遗剪纸展演,广河纯手工剪纸深受喜爱,创作的中日友好、中韩友好作品被有关博物馆收藏。
2024年10月的马来西亚国际文化节上,中国非遗剪纸展区前人头攒动。马俊老师手持红纸银剪的瞬间,恰好与前来参观的马来西亚第九任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的目光相遇。“这是用敦煌飞天元素创作的《丝路祥云》”,随着剪刀在纸上蜿蜒游走,首相先生惊叹于十二层套色剪纸呈现的立体效果,当场收藏了这幅融合阿拉伯几何纹样的作品。
2025年5月,由浙江、四川、山东、内蒙古、甘肃等五省(区)的十多位省级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组成的中国非遗团,开启为期两周的欧洲文化交流之旅,马俊携作品与技艺惊艳亮相,以独特的“纸上艺术”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中欧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这次活动以“非遗剪纸话文明古今对话焕新章”为主题,非遗团足迹遍布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列支敦士登等七个国家,与国际文博专家、艺术爱好者展开深度交流。
在巴黎卢浮宫,马俊创作的广河剪纸作品《陶韵》以马家窑彩陶纹样为灵感,与馆藏彩陶文物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在塞纳河畔,剪纸作品《长城》以镂空技法勾勒世界遗产的雄浑气象,引发对人类共同文化记忆的共鸣;剪纸作品《龙舟》则将端午民俗元素与西方节庆美学巧妙融合,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在巴黎欧诺商学院,马俊将埃菲尔铁塔的建筑元素融入剪纸创作,即兴完成《埃菲尔铁塔与生肖》,并将饱含丝路风情与端午意象的《丝路端午》《埃菲尔铁塔》捐赠给学院,让中国剪纸走出展览厅,成为巴黎市民触手可及的文化风景,被当地媒体誉为“非遗国际传播的创新范本”。
在瑞士沃州剪纸博物馆,马俊现场展示了广河剪纸“阴阳套剪”“折剪”等绝技,即兴创作《阿尔卑斯蝶恋花》,将雪山、花海与东方剪纸美学融为一体;瑞士艺术家则分享了立体刻刀工艺,呈现具有阿尔卑斯风情的作品。双方互赠《中欧剪纸技艺图谱和作品》,马俊的《长城》《布达拉宫》等融合世界遗产元素的作品被博物馆永久收藏,为民间艺术的国际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样本。
马俊从广河县大山走出,将祖辈们传承下来的纯手工“剪刀”精细剪纸技艺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记 者:赵怀斌 通讯员:马玉明
编 辑:张仁财
主 编:覃 霞 责编:马志涛
总监制:陈克义 监制:姬 平
来源:民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