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AI深刻影响围棋发展的时代,当我们追逐AI招法的同时,是否真正理解了每一步背后的棋理?
世界冠军背谱也会崩盘
在这个AI深刻影响围棋发展的时代,当我们追逐AI招法的同时,是否真正理解了每一步背后的棋理?
【问题图】陈老师:黑△跳,在扩张左上的同时瞄着对白△四子的进攻,白棋下一手走哪?
学生甲:右上局部是六颗黑子打四颗白子,白棋必须补棋吧?
陈老师:甲同学观察得很仔细。确实,在这种敌众我寡的局势下,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白棋当务之急是稳固自身阵地。那么,白棋补在哪里呢?
【图1】学生甲:我会白1飞补一手。
【图2】学生乙:如果黑1、3继续进攻怎么办?
【图3】学生甲:我会走1位挤,右上角变成了白子多打黑子少,谁攻谁还不知道呢!
陈老师:甲同学说得好,白棋补棋后子力对比发生了变化,黑棋再直线进攻属于无理下法。
【图4】学生丙:陈老师,我补在1位可以么?
陈老师:当然可以,这里只要补棋就是正确的思路,至于补在哪里,属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图5】学生乙:这里不怕黑1直接出动作战么?
【图6】陈老师:白1反冲即可,黑A则白B,黑B则白A,黑不行。
学生乙:既然补棋就是正确答案,那实战白棋走在哪里了?
【实战图1】陈老师:实战白棋选择了1位打入。这个下法你们怎么看?
学生甲(突然兴奋):啊!这不就是老师上周讲过的"兄弟打架"棋型吗?右边白棋还没活净,又在左边开辟新战场...
学生乙(忍不住笑出声):噗...这是哪位同学下的啊?老师快公布答案吧!
学生丙(慌张摆手):不是我下的!绝对不是我!
陈老师(严肃地轻咳一声):围棋之道,贵在谦逊。你们都认为白1这手棋不好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当然不好!
陈老师(神秘一笑):那我告诉你们,这是第30届LG杯棋王战8强赛的对局,执白的是申旻埈九段,执黑的是姜东润九段。而且白1打入是此时的AI一选。
学生甲(目瞪口呆):啊?!老师您这是在挖坑啊!
陈老师(正色道):这不是挖坑。就这个局部而言,我认为你们的判断其实比申旻埈九段更合理。
学生乙(惊讶):老师,这是为什么?
陈老师(拿起棋子):别急,我们接着往下看几步就明白了...
【实战图2】陈老师:大家看,这是实战的后续进程。白棋从2到8虽然成功做活,但胜率已经暴跌20个百分点。
学生甲:白2、4、6这不正是标准的"兄弟打架"下法吗?白△子明显受损严重啊...
学生乙(一脸困惑):该不会是申旻埈九段记错谱了吧?
(学生们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AI招法】陈老师:大家注意看,当白1打入时,AI推荐的应对是在2位。但实战中姜东润九段选择了A位的变招,这一出乎意料的下法直接把申旻埈整不会了。
学生甲(若有所思):老师的意思是,申旻埈九段虽然记住了白1是AI一选,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步棋的意义?只是机械地模仿AI招法?
陈老师(赞许地点头):正是如此。在AI时代,职业棋手们确实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布局,但(拿起教鞭轻敲棋盘)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棋艺在于理解每一步背后的战略意图。如果只是死记硬背AI招法,一旦遇到对手变招,反而会作茧自缚。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都陷入沉思)
总结
背谱不如明理,模仿不如思考
1、AI招法需要理解:单纯记忆AI推荐招法而不理解其战略意图是危险的。当对手走出变招时,机械模仿的弊端立即显现。
2、独立思考的价值:理解每步棋背后的意义,是提升棋艺的关键。
来源:弈客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