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揭秘:糖尿病不一定非得治疗?背后隐藏着这些关键知识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4 21:00 1

摘要:糖尿病,就是血糖在正常线外头乱跑,时间一长,整个人就跟个没了刹车的车似的,想停都停不下来。可这病,真得立马下猛药治?

糖尿病,就是血糖在正常线外头乱跑,时间一长,整个人就跟个没了刹车的车似的,想停都停不下来。可这病,真得立马下猛药治?

有些人血糖高了点,医生一句“糖尿病”,就赶紧吃药、打针,一天三次检查,连米饭都不敢多看一眼。可你知道吗?中科院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个“反常理”的观点:糖尿病,不是人人都需要治疗。

听着是不是有点犯迷糊?别急,这事不糊弄。有些人血糖高,但身体却没啥不舒服,也没伤到器官,反倒是吃了药,反应大得不行。这就像家里灯泡有点亮过头了,不一定非得马上换电路,搞不好一动手,反而更糟。“糖尿病不一定要治”这句话,并不是说这病不严重,而是说,得分清楚谁该治,谁不该急着治。

很多人一听“糖尿病”三个字,就觉得像被宣判了一样,仿佛日子从此只能和苦瓜、糙米和跑步机做伴。可你知不知道,有一种糖尿病叫“老年型轻度糖尿病”,很多老人血糖高了三五年,身体却没出啥事,反倒是吃药吃出了一堆副作用。

这时候不禁要问一句:我们是为了控制血糖而活,还是为了活得好才控制血糖?

真正该注意的,其实不是“有没有糖尿病”,而是“这个糖尿病对你有没有威胁”。

拿中科院这份研究来说,他们追踪了数千名血糖“边缘人”,也就是血糖比正常高一点,但没达到糖尿病标准的那类人。结果发现,有一半人十年内都没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有些人甚至血糖自己又降下来了。这就说明,糖尿病这事,并不是一路向前,有时也会回头。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真要伤到眼睛、肾脏、神经,那就不是“要不要治”的问题了,而是“怎么及时发现”了。

很多人把糖尿病当成“吃出来的病”,其实这说法只对了一半。除了吃,跟遗传、压力、睡眠、肠道菌群、甚至空气污染都有点关系。

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焦虑抑郁人群,胰岛素抵抗的几率要高出正常人30%以上。这就像你家厨房每天油烟大,灶台早晚得出问题。身体这口锅,光洗外表不行,得从源头断油。

讲到这儿,咱得提一句“隐匿性糖尿病”。不少人体检一切正常,结果做个“餐后两小时血糖”才发现早已超标。这种糖尿病像老鼠藏在墙角,没声没响地啃你血管,等你发现了,往往已经晚了。

糖尿病这事,怕的不是名字,而是不了解。

你知道吗?在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4亿人,其中超过一半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病。这就好比村里自来水管漏水,水表还在转,可没人看得出来,等水费单子一到,才傻眼。

那到底该不该治?怎么判断?

先看血糖数值是不是稳定,再看有没有并发症的苗头。

有些人空腹血糖7个点多点,餐后9个点出头,身体倍儿棒,啥毛病没有,那就不急着吃药。这类人要做的,是调整生活方式。

啥叫生活方式?不是说你今天走了两圈、明天吃了个燕麦片就算改了。真正的改变,是每天作息规律、饮食均衡、心情平和,别把身体逼得太紧。

再说饮食这茬,很多人一听得糖尿病,就把主食全砍了,吃啥都怕甜,连个苹果都不敢碰。其实这也是个误区。

糖尿病不是“饿出来”的病,更不是“饿能好”的病。

你要是一天三顿只吃青菜,血糖是下来了,可人也瘦得没劲,免疫力一降,别的毛病就来了。

最好的办法,是吃得聪明,而不是吃得少。

比如粗细搭配,控制总热量,蛋白质要够,油脂要优质,蔬菜要多样。别老盯着血糖表,也得看看体重秤和精神状态。

再说运动,不是一动不动,也不是拼命三郎。

快走、太极、慢跑、骑车,选一个你能坚持的,比啥都强。

有研究发现,哪怕每天快走30分钟,三个月后血糖也能明显下降。这比一把抓药来得实在。

至于吃药这事,不能一刀切。药是救命的,不是例行公事的。

有些人一查血糖高,医生也没说啥,他自己就去买药吃,结果吃出肝损伤。

这就像街坊说你家屋顶漏水,你不看天也不看房,直接就把屋顶全拆了,最后一场雨都没下,你家先塌了。

医生给不给你开药,不是看你血糖高不高,而是看你整个人的状态。

一个血糖高的人不需要药,而一个血糖还算正常的人反而需要干预。

这就是医学的复杂性:它不是算数,不是高就一定糟,低就一定好。

糖尿病真正吓人的,不是血糖高那会儿,而是高得久了你还不知道,或者知道了瞎折腾。

像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这些并发症才是真正的“沉默杀手”。

而这些,很多时候都是“拖”出来的。

糖尿病该不该治,关键看你是哪一类人。

不是说你没吃药就等于不管,而是你有没有认真对待它。

有些人不吃药,但三餐规律、运动到位、体重控制得好,血糖也平稳得很。

而有些人吃了半打药,夜宵照吃、熬夜打游戏,血糖还是坐过山车。

这就像种地,庄稼长得好不好,不光看你撒了多少化肥,还得看天、看土、看你是不是勤快。

说到底糖尿病不是“要不要治”的问题,而是“怎么对待”的问题。

你要是能靠生活方式控制住,那是福气;

控制不住,那就配合医生,吃药也不可怕。

别把糖尿病当洪水猛兽,也别掉以轻心。它不是马上要你命的病,但如果你不当回事,它也不客气。

这事儿,就像老祖宗说的:“人啊,不能光盯着病,得会活。”

会活的人,懂得啥时候该管住嘴,啥时候该迈开腿,更懂得啥时候该听医生的,啥时候该靠自己调整。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图个啥?不就是一口热饭、一觉好眠、一身轻松。要想长久地拥有这些,就得把糖尿病看明白,看透彻。

不是吓唬你,也不是劝你躺平,而是想说句实在话:

糖尿病,不怕高,怕你糊涂。

参考文献:

[1]王丽,刘艳,张丽娜.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5):321-325.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年)[R].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

[3]李强,赵敏.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与血糖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3):187-190.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