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倬云1930年9月2日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出身名门,是清代布政使许松佶的后代,远祖为宋代状元许将 。他的父亲许凤藻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任国民海军少将 。不过,许倬云生来便命运坎坷,四肢先天畸形,手脚内翻,行动不便,需借助双拐走路 。但身体的残疾并未阻挡他在学
8月4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于美国去世,享年95岁,消息一经传出,引发各界沉痛悼念 。
许倬云1930年9月2日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出身名门,是清代布政使许松佶的后代,远祖为宋代状元许将 。他的父亲许凤藻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任国民海军少将 。不过,许倬云生来便命运坎坷,四肢先天畸形,手脚内翻,行动不便,需借助双拐走路 。但身体的残疾并未阻挡他在学术道路上的探索,反而让他在历史研究领域绽放出独特光芒 。
许倬云学术成就斐然,毕业于中国台湾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1970年移民至美国,后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 。他先后执教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美国多所大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 。在研究中,他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一系列代表著作,奠定了他在史学界的重要地位 。《万古江河》更是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深受读者喜爱 。
在学术生涯之外,许倬云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在纪实访谈节目《十三邀》中,他曾谈及自己身体状况,虽瘫痪在身,日常生活依赖太太照料,仅剩两根手指能动,但仍坚持写作、直播,用自己的方式为大众传递知识 。他多次表达落叶归根的愿望,称“我死了我要埋葬在家乡,我买了坟地,碑都刻好了,就在父母的坟墓旁边” 。当被问到回顾过去最重要的遗憾时,他沉默片刻,引用陆游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并哽咽表示“抗战中长大的我,‘中国’二字刻在心里” 。
许倬云先生的一生,是与历史对话的一生,是为学术奉献的一生,也是心怀家国的一生 。如今,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学术著作和思想,将永远启迪后人 。广大网友纷纷留言悼念,“先生千古,他的思想如明灯照亮历史长河”“缅怀许老,他对历史的解读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更深刻认知” 。 一路走好,许倬云先生!
来源:神秘高山6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