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积极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号召,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百千万工程潮乡实践工程突击队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9日,奔赴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岭后村,开启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探索。
盛夏时节
青春的热浪再次
涌向千年古城潮州
怀揣着服务基层的赤诚之心
在团潮州市委持续深入
开展青年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过程中
来自四面八方的
青年学子们集结于此
开启了他们的实践征程
海洋产业、集体经济、绿美广东、
科技服务、规划建设、
文化创意保育、古建筑活化、
公共服务、决策咨询等广阔天地
勇担青年使命
用心感受潮州魅力
用情丈量乡土地气
用智赋能基层发展
立志在这片热土上受教育
长才干、作贡献
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这些青春的身影
聆听一支支充满活力的
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的生动故事吧
本期,让我们共同感受
广东金融学院
潮乡实践工程突击队
探索乡村规划建设的实践旅程!
为积极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号召,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百千万工程潮乡实践工程突击队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9日,奔赴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岭后村,开启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探索。
活动以解码岭后村环境治理变化,梳理解构产业发展路径、全景调研乡村振兴现状为切入点,以赋能当地“百千万工程”实施为靶向,让青年队员的实践思考与创新方案真正扎根岭后的乡土本貌,在乡村振兴画卷中镌刻属于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注脚。
Part . 1
调研初始:岭后村行
潮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一行赴岭后村开展基层调研工作,与村书记吴武战就乡村振兴发展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在座谈环节,村书记详细阐述了岭后村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回溯了村庄的农耕文化脉络,介绍了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构建的特色发展路径。
调研期间,潮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秉持务实态度深入乡村基层,深入田间与产业一线,通过实地勘察、村民访谈、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式,重点围绕岭后村的生态宜居与民生改善变化,将岭后村的乡村面貌整改作为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研究,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开展专项调研。结合专业知识形成可行性方案,助力完善岭后村公共设施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深化落实。
Part . 2
调研进行时
岭后村聚焦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开展本土产业调研,探寻适配路径深耕特色产业。村书记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型。该村发展生态家禽养殖与林下农业促增收,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改革开放后,务工成村民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岭后村以科学谋划与市场导向为指引,探索“党建+光伏+集体经济”机制,实施村集体光伏项目,发挥党组织作用发展“屋顶经济”,解决增收难题,为可持续发展铺就道路。
岭后村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整治,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系统升级等工程不断开展。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三拆三清三整治”是关键。“三拆”即拆危旧房等违法建筑;“三清”指清理乱堆乱放、杂草杂物和沟渠淤泥;“三整治”聚焦垃圾、污水、畜禽问题。“三拆三清”以“拆”破局、以“清”提质,拆除改造后的荒地等精准转化为光伏电站、养殖基地承载区,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为产业项目落地筑牢空间基础,驱动乡村发展。
左右更多图片
产业激活外,教育赋能是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当地构建教育激励机制,设奖学金、助学金,激励学生深耕学业,培育“未来力量”;搭建人才返乡通道,吸引人才回流创业或参与治理,构建“育引用”人才闭环。乡村治理上,岭后村治安良好,政府聚焦外出人员关切,完善托底服务,关怀留守群体,设积分超市织密服务网,深化村民参与,让村民融入发展进程,实现“村庄发展”与“个人成长”绑定,凝聚合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Part . 3
问题与挑战
当前乡村发展仍面临一些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岭后村产业链尚未健全,农业暂时停留在种养初级阶段,“生产-加工-销售”链条有待开发,产品附加值有很大提升空间;农村经济根基在成长阶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项目建设需要资金、组织等资源投入和政府支持;宅基地与土地管理情况复杂,闲置资源暂未充分盘活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有导致拆迁矛盾的风险,影响乡村和谐稳定;人口结构失衡,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发展需要更多人力支撑,急需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针对以上问题,潮乡突击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考虑的建议:组织农户规模化种植“白种番薯”,统一标准并申请认证。鼓励村民办小型加工厂生产初加工品,村集体联合企业开发深加工品。线下对接商超、办文化节展销,线上建平台、培训直播带货,多渠道拓销。积极对接上级各类资金扶持政策,申请特色农业种植补贴、加工设备购置补贴;争取乡村振兴专项贷款贴息政策;与当地农商行协商,以村集体资产抵押或政府担保形式,获取低息贷款,用于加工厂建设、仓储物流中心配套设施完善,为岭后村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土发展指明方向,岭后村是生动实践样本。该村以“三清三拆”激活土地潜能,推进人才回引与治理优化,从环境整治到民生改善,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将顶层设计细化为发展路径,展现政策强大生命力。这是国家战略在基层的缩影,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创新激发内生活力,让乡村振兴愿景可期。而这离不开青年和基层人员以专业与实干,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我价值。
乡村振兴,道阻且长,却行则将至,当更多“岭后村”的实践经验得以推广,当更多青春力量扎根乡土,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必将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近年来,团潮州市委牢牢把握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紧密围绕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持续深化“县镇出题、学校揭榜、滚动推进、长期结对”的合作模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力促实践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积极发挥“生源地”优势,以血缘、亲缘、地缘为情感纽带,着力构建在外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促进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下一步,团潮州市委将继续发挥组织、动员和思想的优势,规模化、常态化引导青年学子返乡实践、服务家乡,在“百千万工程”的壮阔实践中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华章一一让青春在潮州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让奋斗足迹闪耀古城新辉!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