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美食,如同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经过唇齿间的轻触,便能唤醒沉睡的味蕾以及隐藏在食物背后的情感和文化,成为诸多“吃货们”抚慰身心的一味绝佳“良药”。提起辽宁,人们对其的印象是热情、豪爽、快乐。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因靠近渤海湾,其美食也同样大有
导读:以美食为媒,绘就出一幅地域美食和中华饮食文化的生动画卷。
文|钱韶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美食,如同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经过唇齿间的轻触,便能唤醒沉睡的味蕾以及隐藏在食物背后的情感和文化,成为诸多“吃货们”抚慰身心的一味绝佳“良药”。提起辽宁,人们对其的印象是热情、豪爽、快乐。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因靠近渤海湾,其美食也同样大有乾坤。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第二季登陆CCTV-1,央视频App同步播出。节目以一日三餐为线索,每期探访一省两城,通过美食,挖掘地方的独特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以及各地新时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美食盛宴,
持续高能激发味蕾共鸣
民以食为天。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中国大地,孕育了多种具有地域风味的独特美食。作为一档美食文旅节目,鲜明又别具特色的美食呈现是俘获观众的关键。
中国的美食,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但隔着屏幕如何让观众感受到呢?《三餐四季》第二季在美食选取、拍摄方式和美食讲述方面下足了功夫。《三餐四季》第二季辽宁篇为观众呈现了火勺、沟帮子熏鸡、锦州烧烤、铁锅炖大鹅、豆角烀饼等诸多铁岭、锦州当地特色美食,瞬间就触发了观众的美食图谱,建立起了地域和美食之间的关联。在画面呈现上,节目结合了微距摄影、延时摄影、运镜拍摄等多种方式,不仅能捕捉食物的细节、记录食物的烹饪过程,也让食物在视觉呈现上更加灵动。同时,节目融入了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们品尝美食后的口感讲述,让诸多观众仿佛置身其中,隔着屏幕依旧垂涎三尺,直呼“好想吃”。
在以“大”著称的铁岭美食中,铁岭的火勺却反其道行之,几乎可以一口一个。肥瘦适中的肋扇牛肉剁烂加上铁岭大葱搭档成为火勺鲜香的内馅,然后用发酵后的面团将鲜味包裹,捏制完成后,放入烤箱烤制。微距摄影将火勺变色、膨胀、收缩过程细致入微地进行了呈现,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结合,让观众得以想象火勺的香味。经过三至四次翻转后,火勺便烤制成功端上餐桌。第一口吃下去,咔嚓一声,酥皮酥脆之感、牛肉大葱的味道迸发进味蕾,瞬间就打开了食欲。
“吃遍烧烤,锦州最好”。青山环抱、依山傍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锦州美食汇聚了山珍海味。锦州作为烧烤爱好者的天堂,各种烧烤应有尽有。肉质结实肥厚、虾膏饱满的海湾皮皮虾,均匀地撒上盐后,经过炭火的烘烤,虾的香气不断释放,虾膏在高温中凝聚,虾壳在高温中微微收缩,发出轻轻的“嘎嘣”声,宣告其烤至恰到火候。吃到嘴里后,虾肉肉质弹牙,香气浓郁、绵密丰厚,让人回味无穷,仿佛咬到了渤海湾的滋味。
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段展现美食,《三餐四季》第二季将色、香、味和烟火气息传递给屏幕前的观众,让辽宁的美食成为人们味蕾的“狂欢”。
深度探访,
在体验互动中打开情感交流
对于“吃货”来说,每到一个新地方,逛吃逛吃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绝佳方式,更是发现美好的重要方法。《三餐四季》第二季以“美食+漫游”为叙事线索,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深度体验,将美食的制作工艺以及背后的家庭情感和传承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色泽温润、薄如纸张、细薄软润等特点闻名的亮中桥干豆腐,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撒贝宁和贾静雯跟着干豆腐手艺人体验了干豆腐制作时“搅、泼、撩”的工艺流程,让更多观众了解小小干豆腐背后隐藏着的是复杂的制作技艺。在菜市场买完菜后,撒贝宁和贾静雯跟着辽菜系文化代表人李泽宽现场制作锅塌乌苠、小公鸡炖蘑菇,围观的市民将锅塌乌苠取名为“小黑钻被窝”,并一起品尝美食,现场气氛热烈温馨,共同的参与感让美食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方式。
经过锦州石桥子早市时,张睿带着马凡舒和乔振宇吃着肉夹、炸大枣、油炸糕等物美价廉的早餐,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软糯香甜的炸大枣,触发了张睿对小时候锦州冬季过年的场景——小孩站在炉边等候炸大枣,大人炸一个、小孩吃一个,触动了诸多观众对年味的回忆,在张睿家,马凡舒和乔振宇一起体验了东北人的入秋仪式—囤秋菜。他们参与了掰白菜、切白菜、洗白菜、码白菜、撒盐、装缸压石头等一连串“渍”酸菜的流水线工序,接着又做豆角烀饼、包米蜊饺子,就像一场快乐的家庭团建。
豆角烀饼是张睿跟妈妈学做的第一道菜,也是他心中最有代表性的“妈妈的味道”。家里做这道菜时经常是张睿父母分工协作——母亲负责准备炖菜,父亲负责和面擀饼,吃到胃里的不光是食物的美味,也是家庭和睦的温馨味道。张睿成人礼前一天,母亲做给他的“离别饭”也是豆角烀饼,一份美食,寄托着家人美好的祝福。
通过将食物与家庭、传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三餐四季》第二季让观众不仅感受到味觉的愉悦,也感受到食物所承载的深厚情感。
风味变迁,
书写地域文化和社会记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日三餐、烟火四季,食物往往浓缩了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文和集体记忆,也是反映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三餐四季》第二季不仅以具有烟火气的方式展示地域美食的传统风味,而且还捕捉到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与变迁,让舌尖上的美食成为展示过去与现在、描摹地域文化底色、连接每个个体和乡土中国饮食文化的密钥。
在铁岭,一直流传的一句话是“没有一只鹅,可以躲过东北的第一场雪”。冬季初雪时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铁锅炖大鹅,是东北人民迎接冬天的仪式感。铁锅炖的热闹与醇厚,折射出的是铁岭人民的快乐与热情,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态度。锦州沟帮子镇熏鸡搭载沟帮子火车站声名远扬,成为锦州一张声誉全国的美食名片。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锦州烧烤,最初人们通过在自行车后座上载着火炉、车把上挂着数个装满串串的编织篮,支起一个简易的烧烤摊,发展到现在2000多家,从小吃夜宵到正餐,应有尽有,而且每一家的味道都不尽相同,每一家烧烤都有其独特秘方。
小邓哥自创菜品烤羊肘骨,尝试在烤之前先在高压锅里压,压软了之后再烤,于是难烤制的羊肘骨在他手里摇身一变成了解馋爆品。为了解决生烤鸡爪皮干难嚼以及放凉后口感变差的问题,25年前,老五开始研究熟烤鸡爪,经过不断的实验,最终研制出了现在这种入味又软糯的鸡爪,即使凉了也依然好吃。老白烧烤家桌上放有烤炉,其羊肉串可以三吃,第一步只撒点盐品尝羊肉的本味、第二步就蒜尖品尝、第三步搭配辣椒孜然。小小的烤串,是锦州这座城市的缩影和灵魂。在这个烧烤江湖中,每一串肉、每一片炭火,都是锦州人对生活最深情的注解。
《三餐四季》第二季带领观众领略各地美食风味的同时,还通过食物的创新与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地域文化的延展与发展。以美食为媒,节目成功为观众绘就出一幅地域美食和中华饮食文化的生动画卷。
来源:影视前哨